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思莲 《前沿》2011,(21):67-70
人类总是通过一定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理解世界。思维方式不同,观察世界角度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就会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思维方式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哲学思维方式是人类精神活动的核心,要探讨哲学思维方式的真正特征,必须要从哲学发展历史的角度来阐述。本文仅围绕"蜘蛛结网"的角度来解读从近代哲学、现代哲学、后现代哲学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不同特点,文中逻辑归结点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才是目前较为合理化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娜仁高娃 《前沿》2009,(6):50-53
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石,要正确的理解它必须区分它在常识世界的哲学世界中的不同意义。哲学思维是建立与常识思维中又超越常识思维的辩证思维方式。唯物论的基本思想在常识世界中是不需要证明的,在哲学世界中又不能简单的用经验来证明,我们因该站在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个基本命题。  相似文献   

3.
李留义 《求索》2007,(7):116-1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动态的、历史的,是中国社会发展现实的一种理论反思与提升,是中国人民自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并运用到实际中的思维方式的外化,这种思维方式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社会发展得以对话的可能性条件,并且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事实背后的内在支撑就是中国具体国情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从而使中国的社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4.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一种全新的、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创立,推动了哲学思维方式的发展.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内在统计表的理论实质,构成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5.
赵绥生 《岭南学刊》2009,(5):77-79,128
本体论是西方传统哲学的典型模式。近代哲学拒斥形而上学,标志着本体论哲学思维模式的终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完成了哲学发展史上的一次彻底革命,把哲学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人类解放与一切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于以往一切哲学最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它是与传统的本体论根本对立的全新哲学思维方式。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应该充分反映出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和最高命题的特质。  相似文献   

6.
试论新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前进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二要认真总结中国哲学和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遗产,丰富和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三要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重视研究和吸取现代科学技术和西方现当代哲学中的合理成分,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代化;四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大众人生观、价值观的结合,使之成为当代中国普通大众的基本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7.
焦玉玲  姜建成 《求索》2012,(9):124-126
实践问题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由于实践概念的泛化和对实践这一概念不同视角的诠释,以至于当今学界对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解释也意见纷呈。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说明实践观点对于构建马克思唯物主义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作用;马克思哲学思维方式经历了从思辨思维方式到实践思维方式的转变,不但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强调在此基础上能动地改变世界;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是对西方哲学中道德实践与技术实践的整合与超越,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反思的价值哲学。从本体论、认识论和价值论三个维度来梳理和分析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从而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和功能是近几年哲学界讨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其中观点很多。笔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和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三者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解释功能、指导功能、批判功能、解放功能。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命题,蕴涵着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维方式,体现了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思维方式上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蕴涵的哲学思维方式的变革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由"斗争哲学范式"到"建设哲学范式"的转换;由"谈人色变"的哲学到尊重利益的"人的哲学"的变迁;由纯粹的"思辨哲学"到改变世界的"实践哲学"的转向;由自我放逐的"学院哲学"到关注现实的"政治哲学"的凸显;由自我对话的"封闭哲学"到开放发展的"生成哲学"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哲学思维方式,属于哲学理论的内在思维逻辑,表现着哲学对待事物的方式和处理事物的方法。这种思维方式是人的存在状态的观念形态,它的转变根源于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因此,随着人的存在状态的变化,我们的哲学思维方式也要不断地转变。“三个代表”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最重要的是她从哲学的思维方式上完成了又一次历史性改造的转变。只有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哲学思维方式,才能真正掌握她的精髓,深入地思索和体悟她的深邃的内容、创新的精神和伟大变革的关键。如果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去看待新理论,或将新理论纳入旧…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再寻求旧哲学的本体,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本体。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旧哲学的超越不是表现在抛弃本体,而是从一级本体进入二级本体,从自然本体进入实践本体。这种超越不是对旧哲学本体的简单否定,而是进一步延伸。它反映的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哲学思维方式的转变。只有结合人类的发展历史,我们才能弄清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本体论超越。  相似文献   

12.
冯周卓  黄渊基 《求索》2010,(4):89-91
哲学咨询因为其本身属于哲学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普及哲学的方式,因而很适合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哲学咨询的平等对话遵循"教"之规律和"受"之规律,有助于引导大众通过"做哲学"来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哲学咨询的集体探究、前提追问、概念网络分析、价值转化等方法可以有效地帮助受众领悟哲学原理并掌握哲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学哲学与优化思维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科内容、研究方法、问题视野三个方面看,培训高层次的思维方式是哲学的重要功能,只有把学到的哲学理论转化为思维方式的有机组成部分,才能促使知识向智慧转化;检验知识是否转化为智慧的唯一途径是看能否创造性地提出并解决问题。在当今历史条件下优化思维方式,必须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把握思维方式变革的时代走向、批判继承传统文化、刻意锤炼思维方式的网上纽结等四个方面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14.
哲学思维与创新教育有着内在的关联性,它们在精神实质、思维方式、追求境界等方面都有着相通性。为此,在创新教育中,要注重哲学思维的培养,哲学思维引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贯穿哲学思维。  相似文献   

15.
从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历程角度看,价值哲学形态的演进大体上经历了“从价值的视域研究人”,“从人的视域研究价值”,以及进而将二者相统一的思维嬗变过程。这种哲学形态的演进客观地展现了人类在自然、社会和自身关系中曲折行进的实践历程。与当代西方价值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论同样主张两种思维模式的统一,所不同的是,它力求在新的哲学基础上实现二者的统一,这种新的哲学基础就是客观世界的物质先在性、存在方式的系统普遍性和人与世界关系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16.
王向清 《求索》2007,(1):144-146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阐释中国传统哲学是冯契对学术层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另一重大贡献。他阐明了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泉;注重从对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的不同立场把握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以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把握中国传统哲学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言说模式误读和曲解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哲学在言说方式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别.本文从哲学言说方式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提出了几点思考,如系统性、简明性、准确性、生动性等.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是运用逻辑的方法构造出来的范畴体系,它伴随着哲学的产生而产生,在哲学发展过程中始终是哲学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批判传统本体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实践本体论,实现了西方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它克服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抽象对立,使哲学的研究回到人本身,从而实现了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必然要面对中国哲学的质疑,要回答自身在中国存在的合法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着源自西方哲学的理论缺陷,又面对着哲学的民族性及中国人的文化情感认同问题,这就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走与中国哲学融合贯通之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具有互补的理论需求与相互贯通的理论本质。二者的贯通需要在把理论应用到实践的过程中自然展开,同时要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话语方式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20.
谢龙 《阵地与熔炉》2000,(6):21-24,59
邓小平理论最根本的精神实质,集中的体现是贯穿其中的实践高于理论、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哲学思维。对此着重领会,是深入理解邓小平理论的关键。本文拟就这种哲学思维所蕴涵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源头、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为基本原则而跃升为邓小平理论的起点以及邓小平理论因自觉遵循这个基本原则而开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新模式等三个方面,予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