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首必须具备两个要素:自动投案和向司法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这两个要素缺一不可。我国自首制度存在单位自首的成立标准不具体、共同犯罪自首的成立标准不具体、在立法上未规定首服制度等问题。完善自首制度,应明确单位自首的成立要件、明确共同犯罪自首的成立要件、以立法的形式明确规定首服制度。  相似文献   

2.
单位犯罪释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少英  崔梦玲 《前沿》2004,(1):137-139
我国刑事立法并没有平息有关单位犯罪的理论纷争。本文在辨证看待各种观点的基础上 ,重点探讨了两个问题 :以单位犯罪主体的复合性、主观罪过的多样性、客观表现的整体性和严格的法定性等特征为依据 ,对单位犯罪的概念进行探讨 ;以及应如何完善单位犯罪的刑罚体系。  相似文献   

3.
论单位犯罪     
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规定应刑罚处罚的行为。其法律特征有:具有社会危害性,具有依法应受惩罚性,犯罪的主体是单位。确认单位犯罪的条件有:单位犯罪是单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单位犯罪必须是以单位名义、为单位利益实施的,单位犯罪的实施者是作为单位整体构成要素的单位负责人、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和其他单位成员。单位犯罪的处罚方式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实行两罚制,也可实行单罚制。  相似文献   

4.
单位犯罪的危害日益严重,刑事立法采取相应的步骤。理论界关于“法人说”和“单位说”的争论,加深了对单位犯罪的科学理解和认识。刑法对单位犯罪作了科学、准确的规定。单位犯罪不仅具备犯罪的共同特征,而且也具备犯罪构成的要件。  相似文献   

5.
我国1997年刑法典把单位规定为犯罪主体之后,刑法理论界和实务界围绕单位能否成立自首、成立要件等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至今未形成统一意见。事实上,单位成立自首有充足的法理、法律与现实依据。单位自首包括一般自首、准自首和特别自首三种类型,各种类型根据不同的投案实施者需要不同的成立要件。单位与单位成员之间是特殊形式的共犯,单位自首对单位成员具有推定的自首法律效果。  相似文献   

6.
石磊 《公安研究》2009,(9):93-93
在《法商研究》2009年第2期撰文认为,单位具有区别于其工作人员的独立意志,但是单位的意志和行为又具有问接性。由于在单位犯罪中犯罪单位本身就应当具有犯罪的主观心态,因此,我们不能将单位工作人员所有的罪过全部都直接转嫁为单位的罪过,但是单位罪过的形成、实现又离不开单位的工作人员。单位犯罪意志的本质特征是整体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各种单位犯罪处罚原则,我国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处罚的有关规定进行了分析,并对完善单位犯罪的刑罚种类提出了自己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关于"形迹可疑型"自首,司法实务界和学界一直存在分歧,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操作和适用上也存在偏差。由于毒品犯罪具有复杂多样的特点,有不少随意扩大形迹可疑的范围而错误认定毒品犯罪"形迹可疑型"自首的情形。本文对"形迹可疑"的词义和"有关组织和司法机关盘问、教育"的理解、对"形迹可疑型自首"的法律特征、毒品犯罪中"形迹可疑型自首"的司法认定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对相关司法解释进行全面的认识理解,并对不同情形进行明确界定。  相似文献   

9.
单位犯罪是刑事犯罪侦查中的难点,本文总结近年来单位犯罪理论研究成果与侦查实践经验,提出了六方面单位犯罪的侦查要点,同时指出了侦查中应当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单位犯罪定义的再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结合目前我国刑法理论上关于单位犯罪定义的各种表述 ,围绕单位犯罪的定义中应该包括的内容展开讨论 ,对单位犯罪的定义进行了新的阐释 ,认为单位犯罪是指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出于其意志 ,通过其直接责任人员实施的依法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危害社会的行为。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单位犯罪立法起步较晚,司法实践中处理单位犯罪案件也是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逐步增多的。由于单位犯罪在犯罪主体、承担责任主体上有其特殊性,刑法理论上和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的主体等许多具体问题的理解还存在分歧。如何准确理解和正确适用《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尤其是单位犯罪主体范围的界定,成为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践颇具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对单位犯罪的主体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单位犯罪的经济原因是为单位小团体利益所驱使而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社会方面原因:立法滞后,执法不严,管理不善。控制单位犯罪的基本对策:以新刑法为依据,有力地打击单位犯罪;加强对单位教育,提高单位领导人员的素质;建立单位犯罪控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单位犯罪的特殊性在于犯罪主体是单位。单位作为我国刑法的法律用语,与法人不同,单位是经法律确认的独立的社会系统。单位的社会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与自然人并列的社会主体,其哲学本质在于单位是人格化的社会系统。在内部结构上,单位犯罪中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在主体、行为和罪过等犯罪构成要件上均具有二重性,这是界定单位犯罪和对单位犯罪实施双罚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由于刑事诉讼法对单位犯罪未规定具体的侦查、起诉和审判程序,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对单位犯罪处理的混乱。设立独立的诉讼代表人,是在刑事诉讼中公正、合法地查处单位犯罪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认定非法集资单位犯罪要从具体罪名的构成要件、单位主体资格、单位意志、单位行为、单位利益五个方面要件进行判断,“以单位名义”不是单位犯罪的要件之一.利益归属单位是认定非法集资单位犯罪的关键.单位犯罪和个人犯罪交织时,要分别定罪处罚.  相似文献   

16.
单位犯罪主体界定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会生  张玉华 《前沿》2004,(6):135-137
单位犯罪的主体如何界定 ,本文对单位内部的组织机构、分支机构、企业关停、改制、解散、承包后能否成为犯罪主体进行了探讨 ,并对单位犯罪主体的立法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7.
王朝春 《公安研究》2006,143(9):47-52
针对司法实践中关于单位犯罪主体资格中的疑难问题,即国家机关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私营企业能否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特殊情况下的单位犯罪主体、如何确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等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单位犯罪实际是一个犯罪、两个犯罪主体、两个受刑主体。  相似文献   

18.
《唐律疏议》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其结构之严谨、内容之完备,影响及于古今中外。唐律中出现的自首制度的规定,深刻、系统和广泛地反映了中国封建刑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技术。唐律中对自首的规定,尽管带有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但对于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还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的,值得今天的法律史学者去分析和研究,以吸取其中有益的内容为我国当前的法治建设服务,以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修定后的刑法在总则中对单位犯罪作了科学的界定,在分则上对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行为作了列举.但是由于总则条文简化、法条的容量有限,导致司法人员对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存在不同的理解和认识,因而发生不同的司法区域在认定单位犯罪上得出相差悬殊乃至于完全不同的结果.文章依据以往对单位犯罪的司法解释和司法实践,从单位犯罪的概念及构成方面论证了如何认定单位犯罪.  相似文献   

20.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与单位犯罪的关系,在我国刑法中是相互排斥的,但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又是存在困惑和困境的,其原因在于定位两者关系的角度存在混乱或错误,应当通过司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逐步解决司法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