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大连的科技创新历程与全国同步.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第一个时期,从1978年到1990年前后,是科技体制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起步时期;第二个时期.从1991年到2002年前后,是重点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时期;第三个时期,从2003年以来,是突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时期。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汗权文化时期哲学思维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福革 《前沿》2008,(8):80-83
汗权文化时期是蒙古文化的成熟与繁荣时期,也是民族思维方式个性化突出时期,深入研究这个时期蒙古民族的思维方式,对于认识民族自身,进一步发展民族文化,促进蒙古民族的兴盛与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记忆是不忘来时路的积极回应和真诚表达,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客观要求。立党为公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理念记忆,初心与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价值追求记忆,民主与科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属性记忆,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精神风范记忆。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集体道德记忆的时代价值在于不忘本来、开辟未来。  相似文献   

4.
管理与和谐     
《公安研究》2011,(8):91-91
毛卫平在《学习与探索》2011年第1期撰文认为,社会的发展是革命时期与和平建设时期即质变时期与量变时期的交替过程。革命时期靠革命实现根本变革从而实现发展,和平建设时期靠管理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和谐并实现发展。今天,我们面临从革命到执政和建设、从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双重转变,和谐是时代的最强音,和谐与管理的关系成为必须高度  相似文献   

5.
六、新历史时期的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 改革开放的30多年,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法制建设最好的时期,也是由法制迈向法治转折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法制建设和法治发展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到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举行前的近20年,为这个时期的第一阶段,是新的历史时期法制逐步发展和走向健全的阶段。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就如何评价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一讲话是科学评价两个历史时期的根本遵循。这两个历史时期统一于探索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前一个时期是探索的逻辑起点,即为后一个时期的探索奠定了理论、制度和物质基础。后一个时期是探索的逻辑延伸,即把前一个时期提出了好的东西坚持下来,把不好的东西改革过来,把来不及提出的东西根据时代特点创新出来。两个历史时期既存在联系,又存在重大区别。其联系表现探索主体的一脉相承,探索主题的一脉相承,探索精神的一脉相承,探索成果的一脉相承,探索历史的一脉相承;其差异则表现探索指导思想的差异,探索内外条件的差异,探索实现路径的差异,探索具体内容的差异,探索目标模式的差异。用改革开放前的历史时期否定改革开放后的历史时期,或者相反,都是历史虚无主义的表现,必然毁党乱国伤民,我们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让历史虚无主义无立足之地。  相似文献   

7.
在中共历史上,新党员入党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宣誓仪式”,它的试行、发展、直至成熟经历了一个过程:党的创立时期,是宣誓仪式应用的酝酿时期。大革命时期,宣誓仪式则开始试行,并逐步形成了一些带有中国特点的程序和形式。土地革命时期,宣誓仪式逐步发展并初具模型。抗日战争时期至党的十二大,则是“宣誓仪式”发展成熟时期,各地方有了其程序和方式的明文规定,特别是党的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把“宣誓仪式”确定为人党的必经程序,标志着其发生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8.
葛守昆 《群众》2012,(10):79-80
“十二五”时期,是江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如何在中央顶层设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江苏实际,选择具有江苏特点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深化改革,为调结构、稳增长、惠民生扫清体制障碍,是当前亟待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与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王秀琴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人民革命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斗争...  相似文献   

10.
云南的汉族不是土著民族,都是从内地迁到云南的。历史上,汉族人迁云南主要是在三个时期:一是汉晋时期;二是唐代(南诏时期);三是明清时期。前两个时期迁人云南的汉族,在少数民族的汪洋大海中被融合或“大化”。云南现代汉族主要来源于明清时期。一、汉晋时期入迁的汉族汉代是我国历史上中央集权较为强大的时期,但这一时期北方的匈奴民族也处于兴盛阶段。汉王朝无力开拓北方回土,只好着力开发南方,因为当时南方民族众多,较为分散,还没有形成足以同中央政府抗衡的地方政治、军事集团。公元前109年,汉武帝调集巴蜀地区的士卒进兵…  相似文献   

11.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期,能否构建并继续维系和谐社会是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旋律。由于和谐社会是一种相对的阶段性社会状态,又是一个持续的动态发展过程,因此,关注潜在的社会矛盾和风险压力,是影响“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十一五”时期和谐社会能否平稳运行和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是人类一直在追求的美好理想,而真正能始终不渝、坚持不懈地追求和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追求是在实现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不断成熟的。从中国现代化的宏观历史进程来看,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探索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第一个历史时期是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第二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初步探索;第三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视野转变;第四个历史时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理念的成熟。回顾这四个时期,我们认为中国共产党人对和谐社会的艰辛探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延安时期是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全面成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时期。延安时期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和优良传统,不仅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也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黄埔军校成立80周年,黄埔同学在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各个时期,特别是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祖国统一,致力振兴中华,是黄埔同学的光荣传统。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即将过去,二十一世纪即将到来。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十五”时期。在新的世纪、新的时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更好更快地推进湖北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重大课题。我们就此问题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九五”时期湖北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九五”时期,是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我省克难奋进、努力推进改革发展的一个关键时期。面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通货紧缩、需求不足和五年四大洪三大旱的困难形势,全省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开拓进…  相似文献   

16.
黄雪梅 《前沿》2012,(4):47-48
毛泽东有丰富的中国对世界贡献思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改革中国与世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主张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相互关系,中国抗日战争对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非常伟大;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转入进攻阶段,对世界各国被压迫人民是一种援助,要推翻一切反动派统治,争取人类永久和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社会主义大国,应当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刘振霞 《前进》2010,(12):21-22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深化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攻坚时期。这一时期,国内外环境将发生许多重大变化,太原将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将前所未有,正确分析国内外发展环境和趋势,对科学谋划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历史道路刘德义各民主党派同中国共产党有着长期合作的历史,经历了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民主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从孕育到形成的时期;建国以后,多党合作是作为一项...  相似文献   

19.
张河清 《求索》2007,(2):82-84
洪江古商城发端于宋代,兴盛于明清之际,繁荣于清末,鼎盛于抗日战争时期,最后衰落于解放战争时期。洪江古商城是中国历史上西南省际边境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缩影,堪称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洪江古商城的发展繁荣与逐步衰落,是其区位条件、时代背景、商业盛衰和社会变迁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黄欣 《岭南学刊》2001,(5):67-70
“十五”时期是我们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建立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仍是这个时期必须解决好的两大课题。其中,继续强化交通运输等基础行业的各项改革,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各项机制,为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已成为“十五”时期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