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点,是公安民警实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工作目标。了解群众治安调解工作现状、懂得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方法、深刻理解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意义.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法院调解一直被视为我国司法工作的"传家宝",在定纷止争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优势,在司法实践中也倍受青睐,"重调解、轻判决"倾向一直根深蒂固。2010年6月7日,最高人民法院颁发《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法发[2010]16号)后,调解进一步升温。但在当前这种高度的调解热背景下,应当如何看待调解与判决的关系值得反思。本文主要以调判关系的历史变迁为视角,在对调判关系进行历史梳理,探究我国偏重调解历史原因的基础上,进而深入探讨时下应当如何正确处理调判关系,以期在调解问题上对我国制定适当的司法政策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在公安派出所设立人民调解室,构建综合调解格局,实行"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联动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是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在新时期社会矛盾多发情况下的改进和创新,它适合当前形势发展的需要,必将对构建社会和谐稳定起到积极作用。公安机关要针对当前派出所人民调解室工作存在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机制,树立调解优先理念,打造好"公调对接、民调进所"工作平台,在党委政府的支持领导下,整合联动各种联调力量,并与法庭对接,提高调解工作效率,为有效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李辉 《公安研究》2012,(6):9-15
各级公安机关按照调解优先、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公安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紧密衔接,紧紧依靠基层党政组织、人民团体和其他社会组织,构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格局,有利于推进社会和谐、警民和谐和警营和谐;但目前在构建的过程中仍存在认识滞后、能力滞后和机制滞后等方面的缺陷,还需要各级公安机关从创新调解理念、调解模式、调解方法和调解机制等方面入手,加大推进力度。  相似文献   

5.
陈湘桂 《当代广西》2012,(16):52-52
在农村,出现纠纷人们一般不会选择对簿公堂,大多是找乡镇司法所通过基层调解员的耐心"说和"进行调解。基层调解员,就是司法行政大多数职能和工作任务落实到基层的直接组织者、承担者、实践者,全力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社会矛盾纠纷。形象地说,他们就是政府的谈判专家,调解人民之间的矛盾,调解人民与政府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政府在社会转型期,为化解社会矛盾与纠纷,提出最大程度地化解社会矛盾。以"大调解"为背景、以公调对接为主要形式的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被赋予特别的时代印记。但对形式各异、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与纠纷,公安派出所调解工作并非制度设计者想像的那么美好。这主要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根源于深层次的制度原因、对公安机关职责功能的定位理解差异,以及维稳的政治压力和公安机关内部绩效考核的压力等。正确理解公安机关的性质和地位,界定其法定功能是理解和解决公安派出所调解功能的基础和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叶慧 《今日浙江》2011,(9):18-19
"组织建设走在工作前,预测工作走在预防前,预防工作走在调解前,调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48年前诸暨枫桥人"摸着石头过河",探索出的基层社会管理秘诀。1963年,毛泽东同志亲笔批示,在全国推广这个依靠群众力量群防群治的典型经验。  相似文献   

8.
陆娓 《求索》2013,(11):64-67
中国传统社会的民间调解分为乡里调解、宗族调解和亲邻调解,其中的乡里调解是一种具有"半官方性质"的调解制度。从清代巴县档案和黄岩档案中,可以看出,乡里调解有其自身的基本架构,至清代已发展成为由基层社会乡村教化与治安维护机构为主体的稳定的调解模式。  相似文献   

9.
倪义福 《公安研究》2011,(11):13-17
公安机关依其治安调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纠纷赔偿调解等法律赋予的职能优势,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扮演着既主动而又积极的主导参与角色,并以职责主导和平台主导与使命参与的表现形式,在社区矛盾纠纷、医患纠纷、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化解中引入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多位一体、多调联动机制,同时,积极主动参与各种矛盾纠纷的预防、预警、调处、化解,自始至终掌控着矛盾纠纷从发生到发展再到平息的演进过程。完善公安机关在多元化解中的主导参与作用,必须正确处理好为政府"补位"与公安机关高点"站位"的关系,扮演好为政府"分忧"、为社会"解难"的维护稳定角色,履行好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基层一线从事调解工作14年来,凭着对人民调解工作的热爱和一颗赤诚为民的心,他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真情调解每一件矛盾纠纷,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出积极贡献。他叫唐伟智,是田阳县田州司法所所长,2010年,他荣获国家司法部授予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称号。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乡结构、就业结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导致社会矛盾凸显,社会管理难度加大。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显得越发重要。对地方党委、政府而言,面对本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错综复杂的新形势、新情况,必须科学处理好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和行政调解三者之间的关系,合力发挥各自作用,努力把社会矛盾消化在萌芽阶段,为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基础。为此,必须深刻理解"人民调解"的思想内涵和法律效力;准确把握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科学内涵及其辩证关系;按照社会管理创新的内在要求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调解工作体系。  相似文献   

12.
钟春云 《当代广西》2011,(21):50-50
"有问题来调解,来调解没问题"、"遇事不如让一让,留有余地好商量"……这样的温馨劝导语在我区各地的人民调解室里随处可见。在解决矛盾纠纷中,人民调解具有方便快捷、不伤感情等特点,发挥着其他纠纷  相似文献   

13.
罗宝益 《传承》2012,(9):35-35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以推行"阳光惠农"工作为载体,对如何抓好强农惠农工作进行有益的探索,选好载体,以点带面,着眼于四个"进一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使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14.
赵红星 《前沿》2010,(2):82-84
被国际司法界誉为"东方经验"的司法调解制度在我国不同的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司法调解具有纠纷解决职能、维护社会和谐职能、填补法律漏洞职能和统一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职能。  相似文献   

15.
短讯     
《中国民政》2011,(11):61-63
社会救助和灾害应急救援 为加强低保工作和资金发放过程中的党风廉政建设,湖南省常宁市民政局与监察局联合出台"社会救助工作举报有奖监督制度",让社会救助政策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劳动关系由"个体"向"集体"的转型,政府和企业的工作重点也应多从"疏"的思路考虑问题,围绕制定规则、搭建平台、引导协商、调解争议等方面,多做"疏"的工作,促进集体协商制度发挥应有的作用,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事件回放】2013年8月19日晨6时许,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十余名保安爬上门诊大楼三楼平台拉起横幅,声称"誓死维权",表达对医院同工不同酬、异地购买社保等行为的不满。  相似文献   

17.
胡海  胡志英 《湖湘论坛》2011,24(2):116-120
"三调联动"机制是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条件下应运而生的产物。建立"三调联动"机制,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形势要求,其核心内容和基本要求是整合力量、整体联动、健全制度、规范运作。如何发挥"三调联动"的职能作用,有效化解当前多发多样的社会矛盾纠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成为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从新形势下"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入手,分析了当前"三调联动"机制存在的问题与缺失,提出了完善"三调联动"机制的基本构想。  相似文献   

18.
治安调解与和谐警民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的进一步深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新的治安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大量增多。治安调解既无偿又方便快捷,在保障公民权利和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自然成为公民解决纠纷的首选。本文主要从治安调解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增加群众对人民警察的信赖、增进社会和谐,有利于维护家庭、社区和邻里关系的安定、有效地防止"民转刑"案件的发生几方面对治安调解与和谐警民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9.
2013年,江西省妇联开展了"金牌大姐"快车行活动,探索以"调解辅导+法制宣传+文化创新"为核心内容的基层妇女普法维权新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活动背景"金牌大姐"快车行活动的创意灵感来自江西卫视一档知名原创栏目《金牌调解》的热播。  相似文献   

20.
龚选民 《政协天地》2014,(10):35-36
福建省首家医患纠纷专业性调解机构——南平市医患纠纷调解处理中心成立近五年来,调解成功率和协议履行率均为100%,最快的3天调结,最长不超过一个月,没有一件反复,做到了"案结事了人和",医患纠纷处置步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常态化轨道。其经验被媒体冠以医患纠纷"南平解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