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试论我国建国初期行政体制的特征郑传坤1949年9月,在古都德,隆重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经过充分讨论、民主协商,一致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以下简称《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来自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特别邀请代表共计662人出席了大会,在与会的代表中,有14位具有律师资格,并从事过律师职务的代表,其中10人来自5个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4人系特别邀请人士。他们之中大多数都是当时名望颇高的大律师。这14位代表出席了具有划时代伟大意义的盛会,与其他代表一起商讨新中国的建国大计,他们有的参与组织大会的工作,有的则参与起草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和起到临时宪法作用…  相似文献   

3.
一、建国初期建立司法部到司法部被撤销时期(1949-19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作为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的司法行政机关,是在彻底打碎了旧的国家机器之后,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废除国民党的六法全书与确定解放区的司法原则的指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建立起来的。其主要职责是负责司法行政政策之厘定;法院、检察署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干部任命、干部培训、办公楼建设、物资装备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情况评析汤晋苏《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自1988年6月在全国试行,迄今已六年了。现将六年来全国贯彻《村委会组织法》的情况以及今后深入贯彻《村委会组织法》...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共颁布了四部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即1949年12月颁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1951年9月颁布的《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暂行组织条例》及《各级地方人民检察署组织通则》、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和1979年7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1983年9月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  相似文献   

6.
根据法律规定,我国公安机关具有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双重性质。因此,正确区分公安机关的司法行为与行政行为,对于人民法院准确立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公安机关的司法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依据我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组织法》等法律所赋予的职权,参与刑事诉讼的具有司法性质的活动。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是指公安机关依据《公安机关组织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赋予的职权,进行各种有关公共安全的行政管理的活动。二者的区别和联系是:(1)法律依据不同。司法行为的法律依据是《刑事诉讼法》及《公安机关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而行政行为的法律依据则是《公安机关组织法》的有关规定以及为数众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我国检察机关曾有过两次短暂的"垂直"领导,但均半途而废,原因是什么呢?一、第一次"垂直"领导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和《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两个开国文献,后者第5条规定,设立最高人民检察署,以为国家最高检察机关。1949年11月2日,最高人民检察署第二次检委会通过了《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试行组织条例》,其中第2条规定:"全国各级检察署均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地方机关干涉,只服从最高人民检察署指挥。"由此确立了检察工作的"垂直"领导体制。但是,不到一年就出现质疑的声音。  相似文献   

8.
越南《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简介越南《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于1992年通过,共8章41条,内容涉及到检察机关的方方面面。一、关于检察机关职权的规定越南《人民检察院组织法》除规定检察机关对犯罪进行侦查和行使公诉权外.还规定了五个方面的法律监督职权。该法对检察...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选举制度中的差额预选制江晓阳一根据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选举法》、《地方组织法》)的规定,在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时、...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下简称《地方组织法》)是保障全国各族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利和加强地方政权建设的重要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第一号令,《地方组织法》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过去一年中,由于贯彻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全国出现了安定团结和生产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为全国各地开好人民代表大会,改组各级人民政府创造了有利  相似文献   

11.
早在建国前夕,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文分序言和七章六十条。这部《共同纲领》在我国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一九五二年底,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周恩  相似文献   

12.
早在建国前夕,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就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全文分序言和七章六十条。这部《共同纲领》在我国建国初期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一九五二年底,在《共同纲领》的基础上,着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举行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四十三次会议上,周恩  相似文献   

13.
《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自1988年6月1日正式试行,至今已有4年,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都进行了试点。从目前调查的情况来看,《村委会组织法》的试行,开始促进基层民主自治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农村基层组织的社会凝聚力逐渐增强,党和国家与农民的政治关系得到一定程度调整,干群矛盾有所缓和。《村委会组织法》正在发挥一定的社会稳定作用。其具体表现是:  相似文献   

14.
国家主席在我国国家体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一九五四年宪法列有专节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的产生、任期、对内对外的职权以及在国家机构中的地位作用,都作了明确而又具体的规定。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宪法上列为我国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我国广大人民非常熟悉而又符合全国人民习惯和愿望的一项好制度。设国家主席是根据建国初期建设最高国家政权机关的实践经验而提出来的。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规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以下简称选举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直接选举的若干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6.
学界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能否作为最高司法机关司法解释权的法律依据这一问题,存在着诸多不同意见。本文从分析《立法法》、《宪法》、《法院组织法》、《检察院组织法》等几部法律中的相关规定入手,试对该问题做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根据宪法的规定 :“城市和农村根据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和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于 1987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下简称《村委会组织法》) ,1998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村委会组织法》进行了修订 ,以保障自治 ,由群众依法办理自己的事务 ,促进两个文明建设。《村委会组织法》的制定和修订 ,总结并肯定了多年来的实践经验 ,也吸收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从而使村民自治这一法律制度更趋完善 ,也为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然而 ,一项法律制度的切实实施 ,却并不是那…  相似文献   

18.
一、当前乡镇人大工作的现状及缺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的规定,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乡镇的权力机关,乡镇政府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1986年1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修改地方组织法,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的权力,特别是对举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由乡镇政府召集改为  相似文献   

19.
屈茂辉 《现代法学》2022,(1):162-172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虽在《民法典》中被定位为特别法人,但性质上应属公法人,一是其成立的主要依据是《宪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二是通过履行一系列管理职能以实现“服务于公益”这一职能目的;三是财产来源的公共性。其章程不同于营利法人和非营利法人,而实际法律化为《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即为法律性章程,主要原因在于《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已经涵盖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章程所需内容,实质上成了村(居)民委员会法人的章程;同时,法律性章程比一般私法人章程多了“强制力”这一执行力保障,能确保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功能的实现;而且,只有法律性章程才能解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在自治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克服自治性章程的固有弊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法人的民事能力受其“职能”的限制,主要体现为财产支配和交换能力、侵权责任能力、劳动合同能力与监护人能力;不能以自己的名义为交易行为,也不宜被赋予破产能力,除依法代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职能的村民委员会外,不能为他人提供担保。  相似文献   

20.
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以下简称《地方组织法》)第七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根据本行政区域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