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族风俗习惯,是指各族人民在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B、庆典、礼仪等物质、文化生活方面的共同喜好、风习和禁忌等。它在不同的程度上反映着各个民族的传统和心理素质,成为民族特点的一个重要内容。民族风俗习惯是建立在民族生活条件基础之上的,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极大的影响。一般地讲,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的人都对本民族的风俗习惯有特别深厚的感情。他们往往把其他民族对待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态度,看作是否尊重自己民族的表现。他们很自然地认为: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尊重,就是对本民族的尊重…  相似文献   

2.
张广才 《前沿》2012,(3):167-169
现代化经济对民族经济的影响能够改变民族文化的形态,而民族文化的改变与否,决定着本民族经济转型与民族文化内质变化。如何认识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关系,关系到在经济发展中能否保持原有民族文化特质、发展多样性民族文化,这是一个重要的理论与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3.
宗教不单是信仰问题,而且是历史文化传统问题。几千年来宗教往往同各民族的经济、政治、科学、教育、文学、艺术、伦理、心理以至风俗习惯交织在一起。社会主义运动是在各民族历史文化传统影响的条件下进行的。多数宗教徒是被压迫被剥削群众,不仅向往消灭压迫剥削,而且正直善  相似文献   

4.
刘会杰 《前沿》2012,(3):45-47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口国际化流动势在必行。爱国主义并非体现为不出国门,青年人到国外就业的行为仍然属于爱国举动。但不管是出国工作还是定居国外,了解祖国历史,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文化,沿袭本民族的风俗习惯传统,让民族文化得以弘扬,让民族精神得以传承,让民族特性世代相传,是爱国主义质的保留。  相似文献   

5.
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首先要确定一下民族问题的涵义,再分析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有哪些特点,然后才能正确理解孙中山先生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策略,实事求是地评价他的“民族主义”纲领。 (一) 所谓民族问题,是指一定国家各民族间互相关系的问题。民族间由于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别和不平等所引起的矛盾,便是民族问题。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条件下,有不同的内容和性质。在剥削制度社会里,主要是由于剥削阶级推行  相似文献   

6.
回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但是,回族作为一个具有法律效应的、固定的民族指称,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工作时才确定的。回族族别的认定,使得回族历史上存在着的地域差异在“回族”这一名称下得以增强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共同的民族心理。更由于我国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一些已经边缘化的回族群体,增强了民族自我意识。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回族群体,由于历史上政治的、经济的或自然环境的原因,在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上发生了变化或改籍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55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及禁忌。民族禁忌,是民族传承极为普遍的一种文化现象,它从属于心意民俗的范畴。古往今来,任何一个民族,不论是比较先进的还是比较落后的,也不论其处于何种社会发展形态,似乎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某些禁忌。这一习俗现象,有的可能来源于宗教的教规,有的可能同本民族的风俗习惯相联系,还有的可能出于某种忌讳或认为应该避免的事情。历史证明,我国少数民族的禁忌,大多是与其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有着直接联系。我国宪法明文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又名“内容产业”或“创造性产业”。文化和文化产业迄今都没有统一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文化产业是关于文化内容的创造、生产和商业化的产业,包括文化商品和文化服务。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在于它的双重属性,其一是经济属性,知识和劳动密集,创造财富和就业;其二是文化属性,传递价值观、思想和民族属性,促进和维持文化多样性。 文化产业自古就有之,但21世纪的文化产业,代表了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一种新潮流,并将改变世界经济格局和人类生活方式。事实上,世界每一个民族都有自  相似文献   

9.
刘智文  那炎 《传承》2001,(2):32-35
西部大开发中的民族 问题的内涵 何谓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就是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问题,表现在政治、经济、文化、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方面,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它的解决也只能在社会发展中解决。江泽民总书记在 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对当前我国的民族问题的内涵有过精辟的概括:“民族问题既包括自身的发展,又包括民族之间,民族与阶级、国家之间等方面的关系”。即民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问题是当前我国民族问题的主要内容,发展是首要的,其次是关系。朱基总理讲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考虑的是三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民族因素…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始终是维系全体中国人的精神纽带沈桂萍一种民族文化,在其发展历史长河中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和风俗习惯等文化心理,深深地溶进了民族的血管里,陶铸着民族的心灵,对民族的凝聚起着永恒的作用。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就是在共同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作用下形...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论坛》2010,(5):33-34
七、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 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是少数民族中的优秀分子。他们熟悉本民族的语言、历史、传统和风俗习惯,熟悉当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特点,是政府联系少数民族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状况,是衡量少数民族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国家把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促进各民族繁荣发展、搞好民族地区工作、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时期,是少数民族文化充分发展的重要时期。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扬我国各少数民族文化传统中的积极因素,为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一、实现民族自身的发展必须弘扬民族文化所谓发展,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质到新质的运动变化过程,是世间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和运动变化的根本性规律。所谓民族发展,就是指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在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相互作用下表现在民族发展总趋势上的各种因素在是上…  相似文献   

13.
风俗习惯,是指一个民族表现在婚姻、丧葬、节庆、礼仪、娱乐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喜好、风尚、习俗和禁忌等。它是一个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一种反映。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民族的生活方式、历史传统和心理素质。 风俗习惯是民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重要组成部份。它之所以引起人们的重视,并对它加以调查研究,乃是通过对它的研究,可以了解民族的社会历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以及少数民族地区自身经济的发展,其传统的经济文化形态正在发生变迁,这也导致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生改变。文章分析了传统经济文化形态现代经济文化形态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指出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环境以及传承环境发生改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经济文化形态变迁下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族特色仪式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小东  丰凤 《求索》2011,(11):68-70
民族地区的社会政治稳定往往受到传统的民族风俗习惯的影响和制约,而民族特色仪式是传统民族风俗习惯的具体表现形式,具有强化社会规范,促进社会整合的政治功能。因此,国家需要通过一系列技巧性符号的运用介入一些民族特色仪式,生成符合国家意志的少数民族节庆仪式,从而强化国家认同,有效实现民族地区的社会控制和政治稳定的维护。  相似文献   

16.
德国人类学家赫尔德说:“文化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民族所处的物理环境所决定的,其中自然制造了山脉、河流,并且影响和塑造着民族的整个历史。大地、山川、河流不仅是天然的地域划分,而且对民族、风俗习惯、语言和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民族的差异。通过历史的流变,这些差异逐渐演化为独特的民族单元,形成特殊的民族结构,具有了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7.
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由中华文化、中华美德及民族精神三维构成。文化是民族的命,文化与民族共生共存,只有民族文化的复兴,才有完整意义上的民族伟大复兴。道德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文化的灵魂,也是民族的价值观,更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为一个中国人,只有认同中华文化,具有中华美德,才有可能养育起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是世代相传并不断调整和更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风俗习惯;她既有强烈的历史遗传性,又有鲜活的现实变异性;  相似文献   

18.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丧葬习俗,它不但从一个侧而体现出本民族原有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状况,同时还或多或少地反映出本民族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等思想意识。下面就民族学资料谈谈居住在广西境内的古代骆越居民的二则埋葬习俗。  相似文献   

19.
一、民族性。民族和民族风俗习惯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民族风俗习惯是伴随着民族的产生而产生的,因而在其形成过程中就深深地烙下了民族的印迹,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民族性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自己独具一格的民族色彩。如苗族的跳月和芦笙会,气氛十分热烈,但与西班牙舞和吉卜赛人的民间舞蹈风味则完全不同。可以说,民族性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上得到最充分的表现。因此,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又是构成民族差别的重要因素。只要民族的差别还存在,就必定有反映这种差别的风俗习惯。二、稳定性。任何一个民族的风俗习…  相似文献   

20.
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保护问题刍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立 《湖湘论坛》2003,16(5):64-65
进行生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民族地区开发的重要任务和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 ,自然生态是指由空气、动物、植物、水资源、土地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统一体 ,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文化生态是由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信仰崇拜等文化因素构成的统一体 ,它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有机组合 ,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一、文化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在人类发展过程中 ,自然生态环境和文化生态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目前的民族地区开发来说 ,有效地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和文化生态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