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渊源可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和谐观。中国传统哲学强调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自身内外和谐 ,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可持续发展理论对中国传统的和谐观进行了历史继承 ,又以现代实践为基础 ,在内涵、外延、实现手段等方面对其进行了理性超越。  相似文献   

2.
《瞭望》2004,(13)
在英国的中国非法移民约有10万人。 据英国移民局的统计,2002年,提出难民申请的中国人有3675人,比2001年增加了近54%;在10万多名申请人中,中国人只占了不列4%。实际上,在英国的中国非法移民远远不止这个数字。  相似文献   

3.
廖雅慧 《侨园》2013,(11):29-29
<正>我第一次去中国的时候,我才39天大。在中国认识了奶奶、爷爷、姑姑、姥姥、大姨、二姨、大伯,好多人。我在中国住了几个月,就回到美国了。现在我去中国非常多,去了差不多九次了。有些年是夏天去,有些年是冬天去。不管什么时候去,每次都会看到新的东西。我妈妈和爸爸是北京人。去中国会住在北京。我现在已经去了15个省。从寒冷的东北到酷热的香港;从上海的高楼大厦到黄色沙漠的新疆,我都去过了。我跟爸爸、妈妈、奶奶、姑姑和爸爸的堂弟一起开车旅游。在中国旅游看到中国的好多好事和坏事。中国城市里有好多人,满街上都是。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与邓小平,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两位核心人物。两人的贡献在于领导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开创性地创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和建设理论。毛泽东的中国革命理论是随着中国革命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里,两人共同追求的就是“中国特色”,而两人共同坚持的就是“实践第一”的实践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主要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内容与结构。通过开放式问卷调查,首先获取了来华留学生描述中国人的27个形容词;然后请153名留学生对这些形容词进行评定。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发现,来华留学生对中国人刻板印象的结构包括热情、能力、负面行为、生活方式四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本研究分析了刻板印象的不同维度与留学生对中国人喜欢程度的关系。本研究还进一步讨论了研究结果同之前结果之间的差异,以及在促进留学生与中国人交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勤""灵""快""富"的中国人非洲人对中国人的印象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勤""灵""快"和"富"。勤劳,是非洲人对中国人最基本的印象。确实,到非洲打拼的中国人,没几个懒的,为了赚钱,中国人什么苦都能吃。这在中国人看起来最简单不过的事情,对非洲人来说就是弄不懂。他们对中国人苦行僧式的工作态度实在无法理解,不知道中国人的快乐在哪里。只要是周末和节假日,当地人休息雷打不动,黑人商店关门了,白人商店关门了,印巴人的商店  相似文献   

7.
王战 《侨园》2006,(5):16-17
随着中国与世界各国交往的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国外学习、工作、生活,其中很多人为当地经济发展、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很大贡献;但是,有一些人是通过非法渠道到了国外。据了解,中国在外的非法移民主要集中在美国、加拿大、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欧美国家和日本、泰国、菲律宾、韩国等中国周边国家,也有一些人暂时栖身东欧、拉美甚至非洲的一些国家,想以此为跳板,伺机偷渡到西欧、北美。他们数量有多少,在海外生活状况如何,所在国家对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是在不能生存的情况下选择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在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生存危机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一种理论体系,其根本宗旨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自由和解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丰富理论成果,都是为了解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是为了中国人能够生存并更好地生存.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生存主题.毛泽东思想解决了中国人民族独立、政治解放的问题,邓小平理论解决了人的物质生存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的是人的物质生存与精神生存的统一问题,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的是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一脉相承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9.
"欧洲是中国人眼中典型的西方,而中国又是欧洲人眼中真正的东方",相互审视了几百年,彼此经历了"羡慕与轻视、掠夺与憎恶、合作与交流"等几次浪潮。近几十年来,欧洲在以比较复杂的心态看中国:一方面看  相似文献   

10.
冯远理 《各界》2011,(5):31-31
今年4月,我来到了无限向往的北大燕园。来到这里,主要是想拜祭一个人,一个在中国曾经家喻户晓的一个在20世纪上半叶曾经在中国政治、文化尤其恒教育领域有着巨大影响的人--这个人就是创办了燕京大学的司徒雷登。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新发展阶段,有着坚实的哲学基础。习近平关于新时代自然界、人的思维、人类社会、人的发展等问题的深层思考,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人民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多哈举行,正式批准中国加入WTO。时间仿佛是被人迅速推到了2006年,不知不觉中,中国加入WTO经五年了。五年里,中国人的生活发生了无数可见的变化:很多人买了车、买了房;很多人去了梦想中的地方旅游观光;很多人在不断进修拿各种证书。  相似文献   

13.
《瞭望》1985,(34)
一位荷兰的报业同行说:荷兰人有“欧洲的中国人”之称,因为荷兰人勤俭而又爱清洁。可见中国劳动人民的勤俭美德是为世人所深知的。 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斗争中大大发扬了这一传统美德。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遭受经济封锁的延安遇到了极其严重的物质困难。当时的共产党人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克服了困难,战胜了敌人,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认为现代性的困境根源于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提出最终要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全面和解"为目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科学判断,为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新方向,在坚定中国自信的同时,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自省,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新特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为中国找到了一条走出现代性困境之路。  相似文献   

15.
哲学,宗教与中国文化精神:兼论中国人信仰的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化与世界其他主要化的重要不同在于,中国化的基本精神是人主义的,不是宗教神学的,在中国历史上,官方信仰了、学信仰也间信仰互相交错又彼此疏离,哲学和宗教的关系及其在整个民族化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从全局上看,儒家哲学和道家哲学的互渗互补构成了中国传统褒庇的主干和基本线索,提供给中国人尤其是知识人以安身立命的依托。虽然道教、佛中国历史上也有长久的影响,但追求彼岸不是民族化的主要传统。了解中  相似文献   

16.
1  中国传统思维所精研的基本问题是天和人的关系问题 ,而西方传统思维要探究的基本问题是宇宙本源之秘。中西方传统思维出发点原则之不同 ,导致了两者在思维方式上大相径庭。从思维的逻辑形式上看 ,李约瑟博士指出 ,当希腊人很早就仔细考虑形式逻辑的时候 ,中国人则一直倾向于发展辩证逻辑 ,与此相应 ,在希腊人发展机械原子论之时 ,中国人则发展了有机宇宙的哲学。中国传统思维中的推理不同于西方的命题型推理 ,显示了独具特色的直觉模糊式的辩证思维 ,动态辩证逻辑的思维方式在中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这不仅在后世的哲学家那里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7.
法权人格、独立个性和社会公正的缺失,使蕴含在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的宗派主义思想倾向乘隙而入,导致了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宗派化。通过前面三部分的分析,我们展示了人文精神在现、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历史命运。如果说,现、当代中国人力图把古代中国  相似文献   

18.
卫殊君 《侨园》2013,(8):10-10
<正>近些年来,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同时也给国人更多"走出国门看世界的机会"。每年,一批批中国游客涌入世界各地,在参观揽胜、增进与外国人友谊的同时,也带回了大包小包的旅游纪念品和各种海外商品。可遗憾的是,少数国人在海外生活时,却给当地人留下了不少并不美好的印象。前些日子,个别中国游客在国外旅游时的不雅行为被不断曝光,不仅影响了中国人的形象,也损害了中国的声誉。中宣部近期召开会议,强调国人文明出游的重要性,号召出国游客塑造中国人的良好形象。笔者身为留美学生,根据所见所闻,总结出中国游客出国旅游的四大"怪现象"。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视野里的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以人为本的集体主义,它以人的生存、发展和幸福为目标,以人与自己、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公正的集体主义即进取互利为基础,以奉献为价值导向。静态地看,构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规范(制度)体系;动态地看,内在地生成了当代中国"最大多数人最大幸福"的科学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一、什么是《实践论》《矛盾论》的精华《实践论》就是中国革命的认识论,要求在革命过程中达到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认识论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由于中国革命的敌人强大,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艰巨性。由此也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是一次就能够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