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十六大报告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到了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高度,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理论贡献,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问题,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发展和完善,加快中国政治发展和政治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丰富内涵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明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伴随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步,国家的产生和民族的形成而产生的,是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紧密联系在一…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发展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条件和基本表现。中国人民在现代化进程中选择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同时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发展道路。这样一条政治发展道路,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阎颖 《实事求是》2000,(3):41-43
政党政治是当代世界各国政治制度的一个基本特征。政党制度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政党体系和执政方式。我国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它是我国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点。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多党合作制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有利于作为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主体的中国共产党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相似文献   

4.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和处理这种关系,是困扰几代中国人,特别是其中的先进分子的问题。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90个春秋,无论胜利与挫折,成功与失利,都与能否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问题息息相关。这是党的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国探索现代化之路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映琼 《党史文苑》2005,55(12):40-41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之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6.
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要解决发展问题,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并以之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矢志不渝追寻的目标,而现代化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与手段。在百年追梦的过程中,中华民族所选择的现代化道路经历了"效法欧美"的冲刷、"以俄为师"的洗礼与"中国特色"超越的多次转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代代志士仁人在经历了种种尝试与努力之后,由历史和人民所选择的结果,反映着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们今后必须坚持和发展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政治现代化建设是实现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对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政治现代化建设重要性的科学定位,是我们继续探索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理论根基。  相似文献   

9.
建设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既要继承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具有伦常式、君子式、重人治轻法治的特点,同时又有较丰富的民本思想和独特的人文精神。其中既有不利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也有与民主相容的成分。所以,应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华”,通过改革创新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是政治稳定、政治发展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统一。在当代中国,中国共产党是维护政治稳定的中流砥柱,是以民主化为取向的政治发展的奋斗者,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坚定推动者。就是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和体制改革中,都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考验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其主题是由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所决定的。就此而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如何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将实现现代化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契合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要求,当代中国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问题都紧紧围绕现代化主题而展开。  相似文献   

12.
徐宗华 《学习论坛》2005,21(11):52-55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指中国进入文明社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漫长历史时期内,在社会生活和政治实践中所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政治认识、政治情感、政治理论、政治价值观所构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形成的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政治文化,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体。中国近代力图使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经历了“三代别、六阶段”,经历许多艰难曲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走上了一条探索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在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实践活动,要充分认识文化强国建设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切实践行厚植文化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整合文化价值的光荣使命。具体而言,要在内容设置上以主流文化引导社会发展,凝聚文化共识;在方式采取上用活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实践形式;在场域布景上突破学校教育范围,协调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中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走一条什么样的现代化道路。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是20世纪以来中国人的共识。但究竟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中国人为此的努力几乎贯穿了整个世纪。  相似文献   

15.
国家治理现代化改革总目标的明确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的重要标志。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质是实现制度现代化。制度现代化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逐步完善和发展的过程。推动制度不断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动力是全面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现代化具有人民性、适应性、包容性、开放性、改革性等本质特征。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突出完成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推进政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三个方面改革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雪华  孔凡义 《探索》2006,(3):56-60
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与西方国家不同。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在中国源于外部西方的冲击,而在西方则源于内部的压力;政治现代化的动力主体,在中国主要是政党和国家,而在西方则主要是公民社会;中国传统社会缺乏政治现代化的动力资源,而西方则较充足。从激进主义革命模式转变到渐进主义改革模式,当代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动力完成了从单一动力到复合动力的变迁。  相似文献   

17.
《求实》2014,(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作为指导中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科学理论,有其形成与发展历史过程。从这一理论形成的自身发展过程来看,1975年的全面整顿是这一理论的酝酿,期间提出了把实现"四化"作为全党工作的大局的论断;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其初步形成时期,其标志就是提出了"中国式的现代化建设道路";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其基本形成时期,其标志是现代化战略目标以及战略步骤的提出;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其创造性发展时期,这期间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战略以及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等。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指出 :“我们坚信马克思主义 ,但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 ,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1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指导下 ,中国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胜利。要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也必须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才能取得成功。一、开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道路 ,必须依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在进入社会主义时期之后 ,我们党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毫无经验 ,当时只能借鉴苏联的经验 ,靠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从实…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不仅是我国现代化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是由一系列相互联系的阶段组成,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这个整体是运动的、变化的,即是一个历史的整体。我们要用历史整体性的思维对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要在遵循客观事物发展的逻辑制约下用一种主观的理性去把握。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中国民主政治实践中开始艰难地向现代转型。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践相结合,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扩大和发展了基层民主,实行依法治国,推进新型政治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