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狱内侦查学作为侦查学的分支学科,其学科理论研究还相当的贫乏,一些理论问题还有待澄清。“狱内侦查”作为专业术语具有侦查方法、侦查权力和学科意义三个层面的含义;基于不同的学术视角,狱内侦查学呈现不同的学科性质;狱内侦查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狱内犯罪活动、狱内侦查活动、狱内犯罪的预防;狱内侦查学具有独立完整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
侦查对策研究,即侦查方法和措施研究等,是侦查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但当前单纯以侦查案例及经验总结为初始研究路径实现对侦查知识的累加,或以刑事诉讼法教义为初始研究路径,前者会造成不同时期、种类侦查方法、措施的割裂和孤立,后者则会陷入侦查行为控制的刑事诉讼研究.对于侦查学研究,当以刑事案件为理论中介和研究范式,从刑事案件本体论向侦查对策论的演变与过渡论证,抛弃仅对实务部门新的侦查方法与措施进行的总结式吸收,而是将解释侦查对策作为侦查学研究的基本归宿;以刑事案件要素作为通道实现侦查学理论和实务的对话,贯通侦查理论、侦查方法和侦查措施之逻辑;实现侦查学研究范式的转型与创新,突出侦查学术活动与侦查实务部门调研、总结活动的实质区别.刑事案件作为侦查活动的客体,如何将其作为中介性概念从原理论过渡到方法论和措施论,如何应用刑事案件构成要素理论解释中国的侦查实务现象、承载侦查知识,进而解决侦查学问题,是当代侦查学研究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任克勤 《政法学刊》2004,21(5):112-112
侦查工作有一个漫长的过去,而侦查学的理论研究却只不过百余年的历史、特别是在我国,对侦查学的系统化的研究直到20世纪70、80年代才逐渐起步,由于它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理论底蕴所致,侦查学的基础研究一直处于徘徊状态.应用研究也难以有较大的创新和突破..进入本世纪以来.我们高兴地看到随着刑事司法体制改革的进程.随着侦查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的步伐.侦查学领域出现了新一轮发展高峰,迄今为  相似文献   

4.
刘捷 《法制与社会》2011,(7):256-257,284
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以中国的侦查学史为研究对象,希望通过对侦查学史的共性与个性进行整合梳理,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国侦查学史形成自己的风格,更好的完善自身学派的建设。  相似文献   

5.
谢天长 《政法学刊》2014,(5):104-107
侦查学作为一门实践科学,其理论基础何在?这是一个为许多学者苦心孤诣所追问并试图揭示的问题。博弈论对于侦查中的策略与行为选择具有很强的解释性,实际就是解构了侦查策略和侦查行为选择的理论根据,对于现实的侦查行为具有很好的指引作用。李双其教授的最新专著《侦查博弈论》就是将博弈论全面运用于侦查学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成果,不仅具有开创意义,也深具独到见解。当然,该著述的得失,还有赖于更多的读者来评说。  相似文献   

6.
汤鑫雷 《法制与社会》2010,(25):295-295
作为侦查学基本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侦查机制的研究成为理论与实务界的热点。关于侦查机制的内容、如何完善侦查机制都不无争议。本文指出侦查机制的完善必须建立和加强快速反应机制、侦查信息化机制、公安协作机制与刑侦协作互动协调机制、依法文明办案机制、责任机制。  相似文献   

7.
侦查认识原理既包括侦查认识活动最基本的客观规律,也包括根据最基本的规律而制定的侦查认识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则。研究侦查认识原理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而这一主题在中外侦查学著作中都只简单地提到,而尚未进行充分地挖掘。探索侦查认识原理应当从侦查认识的基本假设入手,根据侦查认识活动的本质提出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继而根据侦查认识的三大原理设立评价侦查认识结果的标准,最后根据三大原理和标准设计克服侦查认识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侦查学史视野下的我国侦查法制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蕾  陈涛 《犯罪研究》2010,(3):17-25
侦查作为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活动,虽然在打击犯罪,维护统治,保护人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天然带有暴力性和侵权性,由此必然呼唤法制对其进行规制。侦查学科的发展历史与其说是一个学科成熟的过程,倒不如说是促进侦查法制化的进程,侦查学科研究的每一步发展无不伴随着侦查法制化的身影。为此在侦查学史的研究视野下探讨我国侦查法制化的演进。  相似文献   

9.
诱惑侦查可分为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与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前者是合法的、狭义的诱惑侦查,其以结果无价值和法益衡量说为法理基础而合法化;后者是非法、广义的诱惑侦查,其表面上符合陷害教唆但实质上应属于滥用职权罪。将刑法原理引入侦查学领域,有利于增强侦查学的学科基础。  相似文献   

10.
侦查效益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侦查的目的是惩罚犯罪行为人,伸张社会正义,预防犯罪,其具体任务主要是收集、调取犯罪嫌疑人有罪或者无罪、罪轻或者罪重的证据材料并予以核实,拘留或逮捕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侦查的目的是侦查活动的核心,也是衡量侦查工作成败的标准。作为衡量侦查目的实现程度的标志,侦查效益就成了侦查学研究的应有之义。本文从侦查效益概念分析出发,厘清其内涵和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侦查效益实现机制,并进一步分析影响侦查效益实现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1.
陈涛  王俊  李森  闫永黎 《犯罪研究》2011,(3):15-25,32
基于对侦查权被滥用的风险和权力正确适用的规范,国家建构了内外两大监督系统,即外部以检察机关为主的法律监督和内部以科层制审批实施的监督。在目前侦查权外部监督尚待完善的现状下,作为侦查权主要适用主体的公安机关,以内部法规、规章约束侦查权行使,构建侦查权内部监控机制。为了解内部侦查权控制机制运行情况,本课题组对s省的四个县市公安机关的刑侦法制部门进行了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实地调研。调研结果分析反映出目前法制部门对刑事案件侦查监督控制的权力控制规则。  相似文献   

12.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人民检察院享有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权,当侦察和监督权集于一身时,不得不考虑谁来监督监督者的问题。检察机关的监督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针对具有浓厚行政色彩和监督滞后性等原因导致内部监督不力的现状,提出了检务公开、侦查联动机制等加强内部监督措施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论侦查效益的概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任惠华 《政法学刊》2007,24(3):36-39
侦查效益反映的是侦查收益和侦查成本之间复杂的动态关系,而侦查成本是投入侦查的基本资源,有侦查的经济成本和侦查的权力成本之分;侦查收益是侦查的物质性收益和侦查的非物质性收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14.
侦查管理就是以破案为目标的组织利用侦查资源的一系列决策过程,它针对特定案件侦破活动的管理,不包括侦查机关日常的组织行政管理。可以从案件侦破流程、侦查要素、具体侦查行为三个层面考察侦查管理。侦查管理学应为公安学和管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公安学的三级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侦查管理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刘汉民 《政法学刊》2009,26(4):77-82
灵感思维是指人脑对某个问题百思不解而在内部或外界因素的触发下突然顿悟的一种思维形式。灵感思维具有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久思性与突发性的统一、潜意识与显意识的统一、模糊性与明晰性的统一、单一性与综合性的统一等哲学特征。灵感思维在刑事侦查中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可以突破侦查僵局,可以侦破冷案,可以调整或改变审讯方案。刑侦人员只要努力培养和提高侦查灵感思维能力,就可不断提高破案效率。  相似文献   

16.
检察引导侦查作为检察制度近年来的重要改革趋势,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践效果。目前司法实务中存在着两种基本的检察引导侦查实践模式:内部参与型引导模式与外部监督型引导模式。在具体运行过程中,引导侦查在启动程序和界限方面的任意性、检警衔接的脱节、监督效力的两极分化和"同向损益"的结构失衡风险,都在制约着这项机制的效能发挥。在理论层面,检警一体化无法为检察引导侦查提供合理证成;引导权应当成为检警关系的新型权力分支。对此,从规范运作与配套机制出发,从规范引导范围与界限、强化监督效能、补充侦查说理化改造、对引导权力规范运行的程序性控制以及推进智慧检务建设等方面入手,以期有益于推进这项机制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17.
李松梅 《政法学刊》2004,21(6):96-97
犯罪现场勘查课是我国公安院校侦查学和刑事科学技术学等专业都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为了适应当前犯罪形势 对侦查人才的需要,如何深化现场勘查课的教学改革,开展互动式教学,学以致用,是公安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戴蓬 《政法学刊》2010,27(5):84-86
侦查理性化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和谐侦查正是侦查理性化的最佳注脚。《和谐侦查——侦查的冲突与嬗变》论及:侦查的理性化依赖于侦查的内在品质和运行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其内在品质包括侦查动态性、侦查冲突性、侦查语言和侦查拟像,总体而言则是侦查客观化。侦查理性化的运行条件则是人们的普遍诉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应然结果,也需要法治理念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19.
Laryngocele is a rare benign lesion of the larynx resulting from an abnormal dilation of the laryngeal saccule, however, severe airway obstruction and even asphyxia may occur. We report the case of a 55-year-old woman who presented with a feeling of discomfort and mild asphyxia. There was a smooth, firm swelling, 2 cm in diameter, upon palpatio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neck. Laryngoscopy revealed a bulging near the ventricular and right aryepiglottic folds. CT scan, MRI investigation and in-hospital observation were suggested, the patient, however, refused acute treatment and hospitalization and died suddenly, a few minutes after leaving. Autopsy revealed combined laryngocele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ponents. As the presented case shows, the internal part of the laryngocele may cause rapid and complete obstruction. The examining physician should therefore call the patient's attention to this potential life threatening condi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