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劳动争议案件中的举证责任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法规来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2.
劳动争议案件是民事案件中一个事关社会稳定的重要案件,确定正确的举证责任分担原则对于审理好劳动争议案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从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劳动争议案件的特殊性,并结合我国规范劳动争议案件的主要法律、法规来阐述劳动争议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  相似文献   

3.
举证责任的确定性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叶自强 《法学研究》2001,(3):89-100
在民事诉讼中 ,举证责任是由案件的性质所决定的。当案件的性质确定之后 ,举证责任即被确定。它在诉讼过程中是不可能转换的。具体地说就是 ,在一般民事案件中 ,举证责任由原告承担 ;在特殊民事案件中 ,举证责任由被告承担。不可能出现原本是原告的举证责任转换到被告的情形 ;也不可能出现原本是被告的举证责任转移到原告的情形。  相似文献   

4.
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是指举证责任在诉讼主体之间的合理分配问题,即举证责任在原告、被告及第三人之间的合理配置问题。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谁应就何种事实负举证责任,以及在争议的案件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时谁应当承受不利的诉讼后果。在民事诉讼理论领域,民事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是民事举证责任制度的核心内容,被认为是“民事诉讼上的脊梁”;在司法实践中,举证责任问题是每一个民事案件都会遇到的问题,而个案举证责任的分配又错综复杂、情况各异。因此,探讨有关民事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就具有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正确理解民事诉讼法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法律性质、准确运用当事人举证责任承担原则,对保证民事案件的审判质量、确保司法公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举证责任分配、举证责任倒置、举证责任分配上的司法自由裁量权等问题进行探讨和论述,指出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实践中要善于运用。  相似文献   

6.
李成洪 《特区法坛》2002,(71):12-13
四、科学理解举证责任的倒置。举证责任的倒置,就是根据公平、正义原则,对一些特殊民事案件,将本来应由原告承担的部分举证责任分配给被告承担,其实质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重要问题。但有的学者将其作为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新标准,以此否定或取代传统的举证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这显然不妥。国内外的立法例与司法实践,倒置的举证责任一般都是适用于特殊类型侵权案件或某些技术性、专业性较强的案件,如环境污染、交通事故、产品质量、医疗事故等,并非适用于所有案件。这只是对传统举证责任分配理论的补充与完善,是举证责任一般分配原则的例外规定,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并不能完全取代也不应全部否定举证责任的一般分配原则与一贯理论主张。说到底,倒置的举证责任只是一种分配的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7.
举证责任的倒置与分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叶自强 《中国法学》2004,(5):138-149
在我国现实司法实践中,关于举证责任倒置问题存在着较大的理论分歧。从举证责任倒置规则的渊源的要义来看,在被告承担"总的举证责任"的情况下,被告只是承担其中的一个或两个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相应地,原告仍然需要承担其他三个或者两个要件事实的举证责任做法,是基于司法公平的政策需要。但这可能引起一系列现有理论无法解决的难题。为此,作者提出了特殊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割理论。其要点是:第一,在法律规定的特殊案件(包括特殊民事案件和特殊刑事案件)中,整个案件的举证责任可以一分为二,即可分割为原告方的举证责任和被告方的举证责任。第二,分割后的两种举证责任是各自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可以互相转移。第三,举证责任的分割必须是在特殊的案件中,而且必须是法律或者司法解释明文规定了举证责任倒置的情形。第四,举证责任分割理论的目的是维护诉讼公平原则。  相似文献   

8.
从几年的审判实践来看,经济案件的取证工作比一般民事案件的取证,涉及面广,工作量多,难度大。目前的主要由法院取证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经济审判所承担的繁重任务。因此,依照法律规定,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就被提到一个重要的位置上来了。 举证责任 所谓举证责任,是指在民事诉讼中,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向人民法院举出证据加以证明的责任。如果提供的证据不充分,人民法院应当要求当事人提供补充证据,或者由法院调查补充证据。民事诉讼法(试行)第五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全面地、客观地收集和调查证据。”就是说,当事人在  相似文献   

9.
举证责任是法院判定当事人胜诉和败诉的规则,是保证法院正确处理民事案件的一项法律制度。目前,我国的举证责任在举证分担、举证期限和证人作证等方面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我国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加强这几方面的建设是完善我国举证责任制度,推动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垄断民事诉讼是反垄断法私人执行的主要表现方式。我国的《反垄断法》与2012年新颁布的最高法院关于《反垄断法》的司法解释为反垄断民事诉讼的举证责任分配提供了明确的、具有操作性的法律依据。作为民事诉讼的一种,我国反垄断民事诉讼应将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一般原则"谁主张,谁举证"作为其举证责任分配的首要原则。同时,由于反垄断民事案件的特殊性,部分事实应适用举证责任倒置及减轻证明负担的相关规定。此外,有必要允许法官依职权对举证责任进行补充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在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民事案件中,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作为定案的依据?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的举证责任应当由谁承担?当事人不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时应当如何承担举证责任?一、交通事故中的举证责任分配交通事故是一个外延十分宽泛的概念,它可以涵盖海、陆、空等各种交通工具所引发的事故。本文中所讲的交通事故是狭义上的交通事故,主要是指道路交通事故,即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的与交通有关的人员,因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道路交通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人民法院民事案件的收案数量大幅度上升,尽管审判人员经常加班加点,但未结案数仍不断增多。如何提高民事案件的办案效率,减少未结案,改变民事审判工作的被动局面,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城区人民法院民庭从去年7月份开始,在一个审判组进行强调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改进审判方式和工作方法的试点,取得了可喜的成果。1986年7至12月,该审判组(4个合议庭)结案199件,1987年同期结案250件,增加25.6%;1986年7至12月,每个合议庭月平均结案8.2件,1987年同期月平均结案10.4件,而且改变了过去经常加班加点的状况。他们逐步完善制度,统一办案规格,使办案质量也有了提  相似文献   

13.
着重调解一直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重要原则,早在建国以前,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就根据人民群众的习俗,把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民间纠纷当作一个好办法。建国以后,“调解为主”仍然是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的十六字方针的一个重要内容。用调解的办法解决民事纠纷,不仅有利纠纷的及时、彻底地解决,便于执行,而且有利于增强当事人的团结,改变“一年官司十年仇”的旧观念等。另外,正是由于民事案件绝大多数是调解结案的,使一审民事案件上诉的少,  相似文献   

14.
在医疗损害赔偿纠纷诉讼中,医患双方举证能力相差悬殊,故举证责任分配有别于一般民事案件。《侵权责任法》实施前实行双倒置的举证责任,即医疗机构对不存在医疗过错及医疗行为与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联系承担举证责任;患者仅对存在医患关系及存在损害后果承担举证责任,举证责任的分配非常明确。《侵权责任法》实施后,该类案件的举证责任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和实务工作者对举证责任产生了不同的认识,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困惑,甚至有观点认为《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一章的立法不完善。本文结合现行卫生法规和处理该类案件的体会,就《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件举证责任的规定提出看法,并对制定司法解释对举证责任加以明确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苹 《政法学刊》2002,19(4):71-72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的分担规则包括一般规则和特殊规则。一般规则是民事诉讼中最常用的,其中“主张者举证”是最基本的分担规则,而理论上通用的举证规则则是法律要件事实分类说。特殊规则仅适用于特殊性质的民事案件,是对一般规则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举证责任倒置规则公平和诚实信用规则。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民事案件大量积压,以我市法院系统为例,1986年年底以前收案因证据不足至今年8月无从下判的案件有271件,其中积压两年以上的案件占31.5%。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因当事人提出的主张难以查证核实而延误办结期限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方面。 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活动中当事人对自己的主张所根据的事实负有提供证据的责任。民事诉讼法(试行)所以要做出这样的规定,主要是为了便于人民法院了解案情、收集证据,以确定案件的真实情况,作出正确的判决。只有明确  相似文献   

17.
王卫国 《法制与社会》2012,(19):120-121
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出台后确定了一些特殊的民事案件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并对举证期限进行了规定。本文对此进行讨论,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倒置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举证责任倒置是举证责任分配的一个重要内容 ,2 0 0 1年 1 2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第 4条也被认为是关于举证责任倒置的较为完善的条款 ,但对于什么是举证责任倒置 ,举证责任倒置与举证责任转移有何区分 ,《规定》第 4条作为规定举证责任倒置的条款是否还有缺陷等问题 ,学界似乎少有关注 ,不少问题是悬而未决的  相似文献   

19.
赵文 《法制与社会》2013,(28):126-127,129
我国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中,一直贯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司法公正的重要体现,立法本意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以充分确凿的事实作为判案的根据,用法律这个尺度来衡量。以法律作为定案的准绳,才能做到不枉不纵,公正无私,保证公正的审判。民事案件的审理中最重要的两个基本问题就是查清事实和适用法律,而在我们的审判实践中,常常遇到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证据,人民法院亦无法调查收集到相关证据,而法官又不可能在全部证据齐备的情况下才作出判决,此时证明责任的分配对判决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本文试从两大法系中的证明责任的产生发现进行源头式的探寻,并通过对我国法院两起同类民事案件证明责任分配的分析,对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责任分配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民事诉讼中举证责任含义新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举证责任,是民事诉讼法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也是民事、经济审判工作中的一个重大实践问题。正确认识举证责任的含义具有重要意义。 “举证责任”一词,源于罗马法。以后逐渐为世界各国普遍使用。并对举证责任的含义曾进行探讨,但对于什么是举证责任,争论至今尚未平息。概括而言对举证责任的含义有三种不同看法,一是看作行为责任。一是看作结果责任,一是看作行为责任与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