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金花,苏和(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兴安盟扎赉特旗兽医站)1993年9月,某养兔专业户的32只简易棚散养兔发生皮肤癣菌病,6只兔的头、颈、背部局部病灶隆起,断毛、脱毛、落屑,其中1只兔的头部皮肤表...  相似文献   

2.
1985年1~10月在我省某地肉用种兔场的幼兔群及成年兔中出现一种以腹泻和流产、死亡快为特征的疾病,累计病兔329只,其中成年兔35只,幼兔263只,(包括乳兔26只),死兔159只,病原诊断确认系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这种疫病在兔群中发病时间之长,实属少见。  相似文献   

3.
兔皮肤癣菌病的病原分离与鉴定图布丹扎布,金花,苏和,田有明,景建国,刘二满(内蒙古农牧学院呼和浩特010018)(兴安盟扎赉特旗兽医站)(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兽医站)某养兔专业户的41只简易棚散养兔中发生皮肤癣菌病,9只兔腰背部出现一大片圆形脱毛斑,皮损...  相似文献   

4.
兔喂玉米淀粉渣中毒的诊疗我乡养兔专业户杨某饲养的36只德系安哥拉兔,因饲喂玉米淀粉渣(以玉米为原料生产淀粉的主要下脚料),引起仔兔7只死亡,母兔3只流产,其余兔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临床症状病兔精神萎顿,食欲减退,呼吸迫促,腹部膨大,剧烈呕吐,...  相似文献   

5.
新疆生物药品厂实验动物室饲养有日本大耳白兔1000只左右,于楼房内分层笼养。1998年5~6月,饲养人员发现有母兔流产,呈持续散发,经临床观察、实验室诊断和动物试验诊断为兔密螺旋体病。1发病特点兔密螺旋体病又称兔梅毒,是兔生殖器官的一种传染性疾病,以...  相似文献   

6.
贵州某兔场1986年5~7月间出现一种以败血症和急性死亡为特征的兔病流行,累计死亡家兔387只,经对9只送检病兔、死兔的病原学诊断,确诊是鼠伤寒沙门氏菌所致的兔副伤寒病。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采用氯霉素肌注治疗病兔,并用该场分离的鼠伤寒沙门氏菌制成死菌苗,对临床健康家兔进行预防注射,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流行。 (一)流行情况及临床症状 该兔场共饲养家兔1070只,4月底开始发病,大多数病例发病突然,迅即死亡。病程短,一般为1~3天。病兔表现精神沉郁,不食,体温升高到41.2~41.8℃。幼兔患病后呼吸增数,间或出现惊叫、不安。怀孕母兔可见死胎、流产而引起死亡的现象。本病在流行过程中,除个别慢性病例发生拉绿色清稀粪以外大多数病兔均未见到腹泻、下痢的症状。  相似文献   

7.
1998年1月河南省新乡市某养兔场96只安哥拉兔发生了皮肤癣菌病,初期病兔鼻部、眼眶、耳根、背部、尾部皮肤出现红斑,继而局部附有界限清楚的白色厚痂,强行剥离痂皮露出渗血的创面。以后局部脱毛,皮肤干燥无光,常因磨擦而致患处破损、渗血、出血,形成溃疡及血...  相似文献   

8.
家兔波氏杆菌病的诊断和防治蔡葵蒸张晓东阎红军郝有奎李作民(宁夏农林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银川750002)1995年春,银川某兔场爆发了一种以流鼻、咳嗽、打喷嚏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传染病,迅速蔓延,先后使80多只兔死亡,我们经病原微生物分离鉴定,确诊为兔...  相似文献   

9.
兔传染性口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以口腔粘膜发生水疱性炎症为主的急性传染病,又称流涎病。1987年6月,新疆军区驻乌鲁木齐某部试验站饲养的家兔发生本病。 (一)发病情况 该站共饲养中国家兔58只,其中成年兔10只,30~90天仔兔、幼兔48只。1987年6月22日~7月4日,40只仔、幼兔相继发病,发病率为68.9%;死亡19只,死亡率为47.5%。成年兔未见发病。  相似文献   

10.
为了调查脑炎原虫病兔血液中几种免疫指标的变化,采用E-玫瑰花环试验、流式细胞仪检测、间接ELISA试验和双向免疫琼脂扩散试验对12只病兔和12只对照兔血液中的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和IgG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脑炎原虫病兔与对照兔相比,E-玫瑰花环形成率增高,CD4+T细胞没有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明显增多,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血液中IgG含量增高,双向免疫琼脂扩散时形成沉淀线的抗体稀释倍数增大。据此认为,脑炎原虫病兔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增强,但以细胞免疫为主,CD4+/CD8+T细胞的比值变小可能与兔脑炎原虫所引起的隐性或慢性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1.
疑似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巴氏杆菌病混合感染的诊治龙万紫(新疆生物药品厂乌鲁木齐830013)某实验动物室有日本大耳白兔800只左右,楼房分层笼养,1995年8月底开始个别死亡,9月初大量死亡,几天之内青年兔死亡近一半。1临床症状最急性型:多数患兔白天无任...  相似文献   

12.
我厂饲养了200只西德长毛兔,其中80只为45日龄左右、体重约一市斤的仔兔,于1985年3月25日至28日爆发葡萄球菌病,死亡仔兔15只。 (一)流行情况 1985年:3月25日下午,发现20余只仔兔精神沉郁,食欲减少,次日早晨死亡5只,我们当即作剖解和细菌学检查,对所有仔兔用青霉素每只2万单位肌肉注射,上、下午各注一次。并把圈舍、用具等用3%来苏儿喷洒洗刷消毒。但疫情还是蔓延,仔兔  相似文献   

13.
加味理肺散治疗兔传染性鼻炎孟昭聚(山东省蓬莱市潮水镇兽医站265617)笔者用加味理肺散治疗兔传染性鼻炎收到了显著效果。(一)发病情况某饲养户共养长毛兔310只,其中成年兔194只,仔兔116只。自1993年11月23日发现有6只仔兔打喷嚏、咳嗽,之...  相似文献   

14.
兔瘟病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是1984年国内发生的一种新病,该病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较高。兔患病后,以呼吸系统和实质器官的郁血、充血、出血和肿大为特征。1985年至1986年春,我省也发生一种兔的传染病,症状同兔瘟相似。为查清病原,我们在排除细菌和寄生虫的基础上,进行了病毒的分离、电镜观察、兔瘟荧光抗体检查、兔瘟灭能苗保护试验,确诊为兔瘟病。 (一)流行情况调查 1985年元月,我省贵阳市郊的兔群发生一种急性传染病,迅速蔓延到贵阳市区,形成爆发性流行。1986年春,除贵阳市的兔群继续发病外,思南、普定等县也有本病发生,死亡兔6000多只。堡子两个自然村饲养西德长毛兔530只,发病死亡441只,死亡率为83%。人工接种小白鼠、大白鼠、豚鼠、鸡、鸭、猪等动物均不发病。 兔自然感染发病,潜伏期2~3天;人工感染一般在38~72小时,病兔体温升高0.8℃~  相似文献   

15.
1986年3月上旬~5月下旬,我省某地的家兔良种场的良种兔群中,爆发一种以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脱毛、形成痂皮为特征的皮肤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微生物学检查及省皮肤病研究所真菌室的鉴定,确认该病系石膏样癣菌所致的皮肤霉菌病。国内尚未见报道。 (一)流行情况 该场建于1980年,饲养有日本大耳、加利福尼亚和比利时等良种兔180余只,毛兔80余只。全部采用立式分笼饲养。1986年3月上旬,在刚断奶的幼兔中发现有的兔头部脱毛,形成结痂皮。时隔数日,脱毛病兔剧增到74只,其中幼兔55只,产仔母兔  相似文献   

16.
兔传染性鼻炎由多杀巴氏杆菌引起的。笔者用喹乙醇治疗,取得良好效果。 治疗 将确诊的病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各组分别用喹乙醇片(每片含25mg)按每公  相似文献   

17.
家兔传染性口炎又称流涎病,多侵害5~8周的仔免,发病率高,致死率可超过50%,在饲养管理恶化的情况下更甚。对养兔业危害很大。我们应用中药人小白治疗患病仔兔532只,除一只胸部感染溃烂死亡外,其余531只全部治愈。方法是病兔日服人中白粉剂100毫克,分两次投入口腔,一般给药两日,重症三日即可痊愈。投药时,可任患兔空口咀嚼,不必用水送服。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兔脑炎原虫引起脑组织星形胶质细胞增生的特点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的丰度,经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印迹技术对30只病兔和10只对照兔的脑组织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结果显示,病兔的脑组织出现了弥漫性或局灶性非化脓性脑炎病变及不同形态的特异性肉芽肿。用改良的革兰染色可在肉芽肿的上皮样细胞及坏死组织中检出蓝色的兔脑炎原虫;用甲基绿派若宁染色可在上皮样细胞的胞质中检出红色的兔脑炎原虫;用抗-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见病兔脑组织中有大量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在脑肉芽肿及血管套周围也有大量反应态星形胶质细胞,使之与正常脑组织隔离,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的足突在血管周围、脑软膜下和室管膜细胞的基底部形成厚层屏障膜。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病兔脑组织中GFAP表达的丰度明显高于对照兔,且与抗-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结果相一致。研究结果表明,兔脑炎原虫能引起脑组织中星形胶质细胞增生,反应态的星形胶质细胞形成的各种屏障膜可保护脑组织免受更大的损伤。  相似文献   

19.
石膏样毛癣菌病是由石膏粉末样毛癣菌(Trichophyton gypseum)所引起,由于其侵入长毛兔皮肤后,被侵部位病变呈圆形结痂,故又称金钱癣(ringworm)。它是长毛兔生产的大敌之一。 (一)发病情况 某兔场自1984年下半年,就有个别兔发病,1985年9~10月为发病高潮。当时全场约有兔1600只,发病700只,发病率达43.12%,其中成年兔患病380只,约占成年兔的30%,且多见于哺乳母兔;1~4月龄的幼兔330只,约占幼兔的90%;而1~2月龄的仔兔几乎100%发病,死亡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20.
1987年11月底,江苏一兔场从西德进口青年安哥拉长毛种兔80只,在隔离检疫期间,发现该批种兔流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现将诊断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病情况 这批种兔于1987年11月23日由西德运至北京机场时,发现一只公兔死亡。次日晨转机运往南京隔离检疫,经检查发现部分种兔患有呼吸道病。据不完全统计,11月24日外观有鼻炎症状的9只(占11.39%);12月4日检查,病兔达42只(占53.16%);在隔离检疫期间共死亡15只,死亡率为18.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