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连玉,江苏邳州市委书记,是自吕日周、仇和之后的又一个地方强势官员。去年10月,在京开完十七大的他,于回乡途中,路遇数千群众夹道欢迎,从而引来争议……  相似文献   

2.
张霞 《奋斗》2008,(4):62-62
2008年2月16日.昆明市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布了从昆明市委书记、市长到五区、一市、八县及市属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同时详细刊登了各位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情况。提出这一新举措的是昆明市委书记仇和。提起仇和.这位曾被认为是“最富争议市委书记”的“铁腕人物”.昆明的官员都很“敬畏”.因为他的到来.给昆明这座边陲省会城市带来了一股强劲的旋风。  相似文献   

3.
被誉为“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仇和主政昆明不到3个月,就因公布副处级以上官员电话号码等超常举措,掀起了波及全国的改革旋风。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一个官员的名字——仇和,屡屡通过各大媒体的报道刺激着人们的眼球。其中影响最大者,莫过于2004年2月《南方周末》的长篇报道《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作为特立独行的改革者,仇和之前一般只是站在幕后运筹帷幄、默默承受“众口铄金”的压力,然此文一出,他的名字就和他主政的宿迁市、沐阳县一起,接受着媒体的高频曝光甚或是“集中轰炸”,伴随着他的仕途擢升之路,逐级放大、历久不息。  相似文献   

5.
仇和的魅力     
仇和,这位曾被视为中国"最富争议的市委书记",于2007年年底调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下车伊始,他又在昆明干了几件惊天骇俗的事:他要求公布昆明官员电话号码,他当场摘掉了开会打瞌睡的副局长的"乌纱帽",他甚至请各个新闻单位提供负面报道。他说:"要负面的报道,看看我们做得不好或者不足,为市委下一步工作改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仇和现象"是对那种不做事不犯错误没有争议便可稳当往上熬的官场潜规则的局部颠覆,而且给出一个强烈信号:宁可在改革中探索,也不能停滞改革。仇和是一位颇有争议的人物,在很多人都不看好他仕途的时候,他被重用到云南省委常委、  相似文献   

7.
"朝受命、夕饮冰,昼无为、夜难寐……"2011年12月3日,刚刚升任中共云南省委副书记的仇和,发表离任感言时如此表述自己在昆明市委书记任上的心境。被称为"官场另类"的仇和,一路走来无时无刻不处在争议的漩涡中,但又一路升迁:从中共宿迁市委书记,到江苏省副省长,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  相似文献   

8.
沈晓辉 《世纪桥》2008,(9):37-38
仇和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个性领导。他的领导模式体现了卓越的才干能力、大胆创新和廉洁的品性等优秀的个人素质。仇和的领导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9.
仇和是一位颇具争议的个性领导.他的领导模式体现了卓越的才干能力、大胆创新和廉洁的品性等优秀的个人素质.仇和的领导艺术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努力提高领导者的素质;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要大胆改革.大胆创新;要勇于实践,善于总结.  相似文献   

10.
“仇和现象”凸现改革理性贫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1月20日,随着仇和当选为江苏省副省长,关于仇和的争论再起。一方面,从民主与法制的角度来说,仇和的做法不值得推崇,但是另一方面,仇和个人赢得了社会普遍的尊敬。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仇和呢?什么是“仇和现象”?可以分两个层次:一是仇和本身的现象,二是对仇和进行评价的舆论现象。仇和本身到底如何,其实谁都不能说得很清楚,因此,他仅仅是个由《南方周末》等媒体所呈现出的现象化的仇和。由这一现象引发出了很多舆论,这些舆论又构成了一种新的现象。今天对“仇和现象”进行评价,可以从这两个现象层面进行。对这两个层次的“仇和现象”…  相似文献   

11.
刘秀品 《唯实》2008,(5):96-96
媒体报道,仇和是2007年12月下旬到昆明履新,屁股还没坐热。就请各个新闻单位向他提供近期报道,而且特别提出“要负面报道”。这与那些“不要负面报道”、“控制负面报道”甚至“打压负面报道”的官员相比,无疑显得“另类”。一个官员一旦有“另类”之嫌,必然褒贬不一,被抛入“争议”的漩涡。但是,不管别人怎么贬损仇和的“要负面报道”,我对他的这一举措都表示真诚的敬佩。  相似文献   

12.
"打个电话找市委书记仇和",在昆明成为人人可及的现实。其实,放眼世界,无论是一市之长,还是其他各级官员,以及代表民意的议员或代表,与所在区域的民众保持畅通的联络早已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昆明连续落马的四任市委书记有一种说法——杨崇勇造出预算,仇和使劲花钱,张田欣惨淡经营,为两名前任还债,高劲松初来乍到,还没把账本瞧明白,自己就落马了。4月1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发布消息,河北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杨崇勇涉嫌严重违纪,正接受组织审查。一天之后,便有昆明媒体刊文,称杨崇勇"在三千公里外落马,消息引爆昆滇  相似文献   

14.
大林 《唯实》2003,(6):94-94
吕日周以当选山西省政协副主席为界 ,结束了他在长治市 90 0余天的市委书记任职。从媒体报道的情况看 ,他在长治的表现似乎并没有划一个圆满的句号。一方面 ,他以众多的亲民爱民之举和务实改革 ,赢得当地群众的由衷拥戴 ;另一方面 ,他以“出格”的吏治之法 ,招来某些人的说三道四、挑剔有加。一位做了许多好事实事令百姓动容的市委书记 ,在有些人眼里竟是那样的不屑一顾 ,至少要戴上一顶“有争议人物”的帽子。那些所谓“争议”实质即攻击吕日周的“理由”有四点。“人治说”。 3年中 ,吕日周在长治刮起了一股强劲的旋风 ,一些老大难问题 (…  相似文献   

15.
一、招商引资是昆明的“第一要事”、“第一政绩” 2008年2月15日下午,昆明市召开招商引资工作动员大会。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在会上强调,要强势发动,强力推进,努力以招商引资大突破开创昆明发展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正>2007年至2011年,仇和主政昆明期间,主导所谓中国最大的城中村改造工程。仇和落马后,改造被叫停,但"后遗症"犹存。安徽淮南市原市委书记杨振超、原市长曹勇力推的神州欢乐园,在二人落马后,因多种因素烂尾。"很多‘一号工程’是拥有绝对话语权的一把手个人偏好的结果。"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李曙光表示。反腐专家庄德水则说,即使前任官员不落马,很多继任者也更愿意启  相似文献   

17.
出生贫穷的张玉舜,从一个普通工商干部一路官至兰州市市长。后来。张玉舜因工作原因被调离市长岗位,他将自己大权旁落归咎为市委书记作祟,于是上演了一幕“市长举报市委书记”、两“蛀虫”同归于尽的闹剧。  相似文献   

18.
2007年12月,一纸调令,强势官员仇和飞赴西南,从江苏调往云南,出任中共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的"强"在担任宿迁市委书记期间,人们看到更多的是仇和展示出的执行力,在担任江苏省副省长期间,人们则看到了决策过程中的仇和。一次,在谈及江苏省花两到三年时间关闭小化工厂时,仇和放下讲稿,要求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四市提前完成关闭任务,他当场将各市化工企业的总数、计划关闭的企业数量及其占总数的比重等数据一一背出,并且其间毫无停顿,令听者面面相觑。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08,(4):65-65
昆明市日前正式向社会公布了副县以上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职务、分工和工作电话号码。相关电话被制作成《市情手册》在书店出售。同时《昆明日报》也用4个整版公布了从市委书记、市长到五区、一市、八县及市直各部门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联系电话,并详细刊登了各领导的职务分工情况。这一做法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云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书记仇和在此之前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一些专家、学者不爱惜自己的"羽毛",反爱歌功颂德,一些官员拒绝负面报道,听不得批评意见,已是老百姓司空见惯的事。可是,在2008年4月23日的《中国青年报》上,我看到这样一篇评论,读后令人感慨。这篇评论题为《仇和应该警惕"致命的自负"》,开头这样写道:"仇和请姚洋吃了一顿饭,姚洋给仇和送了两本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