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学礼 《西部社会》2003,(10):33-34
流动人口管理工作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吸纳外资和人才,保证剩余劳动力合理流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社会工程。人口的迁移流动意味着生存和进步,而静止则意味着停滞和萧条。从人口经济学的角度看,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因素(人的出生、死亡、迁移)决定人口本身的规模大小及结构变化。人们为什么会流动?答案  相似文献   

2.
把握新时期市场经济规律实现流动人口管理新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社会学和经济学的角度,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城市人口流动的客观规律和流动人员的特点、出现的问题及对社会治安的影响进行剖析,对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流动人口治安管理的新突破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4.
王妍 《公安教育》2022,(8):32-34
<正>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在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以公安机关为主体,以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为目标,科学整合警力和社会资源,综合运用各种措施和手段,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有组织防控的系统工程。公安人口管理工作是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组成部分,通过公安人口静态及动态信息管理工作可以获取相应的人口数据,通过对人口信息数据的研判,  相似文献   

5.
经济的发展、贫富差距的扩大必然伴随着城乡间、城市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目前城市外来人口的犯罪在我国各地的比例相当高。应注重对城市外来人口高发时区的研究 ,加强社会综合治理 ,更好地维护社会治安 ,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依然比较严峻。据有关资料反映,全国刑事犯罪率仍呈上升趋势,重、特大案件居高不下,"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屡禁不止。随着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措施的落实,全国涌现了一大批治安"绿州",然而综治措施在有些地区却难以奏效。笔者认为,其主要症结在于:——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弱化,预防和打击犯罪工作难度增大。现阶段的人口大流动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出现的一种必然现象。据统计,全国现有流动人口约8000多万,其中在公安机关登记的暂住人口有4400万,流动性大而整体年龄小、法制观念淡薄是其特点。正因为目前流动人口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盲目无序状态,人口输出地和流入地尚未建立起步调协调、齐抓共管的管理、监督、教育、  相似文献   

7.
三河市流动人口管理点滴赵殿余河北省三河市是全国百强县之一,外来打工、经商的人员近年来不断增加。如何使流动人口既有利于经济建设而又不带来影响社会治安的问题,三河市公安局自80年代初以来不断地进行了探索实践。从1985年开始便实行流动人口服务站,此后,市...  相似文献   

8.
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是人口流动的前提条件.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社会治安控制模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流动人口的现状、特点、趋势、形成机制及其对社会经济、治安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旨在为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重点人口管理,是涉及公安工作全局的一项带根本性的工作。做好这项工作对于预防、打击各种犯罪,促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公安机关努力强化对重点人口管理,不断探索重点人口管理的新路子,对稳定社会治安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整个重点人口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  相似文献   

10.
外来人口对社会治安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外来人口管理中应采取建立以暂住人口为主的群众性治安防范组织来管理外来人口 ,在管理中保护外来人口的合法权益 ,加强外来人口管理的信息工作 ,改革外来人口户籍制度 ,引导外来人口有目的、有秩序的流动。  相似文献   

11.
流动人口及其管理龚户编者按:人口流动是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以后社台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一种突出表现。大且的流动人口对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给交通住房、市场供应、劳动就业、社会治安、市容卫生等方面造成许多问题。从...  相似文献   

12.
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增长,加速人口流动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治安环境的恶化。为了维护良好的社区治安环境,应对社会转型压力,公安机关在警务实践中积极探索社会治安管理模式,并形成了一套适用于社区治安的网格化管理体系。该文在界定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对实行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的价值作了详细分析,并从加强社会协同、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强化网格化领导三方面对社区治安网格化管理的构建和完善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流动人口的无序流动给社会治安带来了消极的负面影响,给流入地的人口和治安管理工作造成巨大压力.厦门市公安机关根据特区实际,紧紧抓住流动人口管理这个"龙头"不放,建立并逐步完善管理机制,包括依照住宿地管理原则,抓好房东管理,落实"谁留宿谁负责";抓好基建工地民工管理,强化"谁用工谁负责";对工厂、三资企业的外来人口实行用工单位管理负责制;集中居住,对外来人口进行公寓式管理.实施暂住人口管理的新思路为电脑联网,全员输入,七日核查,推进管理.坚持依法管理,把流动人口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依靠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协调,对流动人口实施综合治理,实现社会治安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4.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创造良好社会治安环境的重要举措。文章认为,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规范化建设应当以“居安”防范网、社会面查堵巡控网、人口管理网、单位内防网、特种行业监控网和信息通信保障网为主体,以形成防控体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5.
外来人口犯罪问题是影响社会治安的老问题,也仍然是社会治安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为此,要转变观念,对外来人口实行“居民待遇”,依靠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携手共同对付犯罪特别是外来人口犯罪。同时,要依照“切实、深化、发展”三原则,构筑并不断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治安防控工作社会化。  相似文献   

16.
论流动人口犯罪及控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元经济结构和预期城乡收入差异的扩大是驱动人口流动的两个客观原因。流动人口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破坏性,流动人口的违法犯罪已构成对城市社会治安的主要威胁。从数量上看,这是历史上规模空前的一次大流动;从流动方式看,盲目流动占多数,有组织的流动少;从流动人口的知识水平看,文化程度偏低;从工作、生活状况看,一般集中在城郊区,并有向城郊结合部聚集的趋势;从成份构成看,绝大部分是年轻人,也隐藏着流窜犯、在逃犯等。对流动人口犯罪的控制对策有:改革户籍迁移制度;加强对外流人员的组织领导,变盲目流动为有序流动;加强流入地流动人口管理,这是流动人口管理的重点;全国联网,统一行动,重拳出击。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对小城镇社会治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要现代化必须解决在农村沉淀的巨大剩余劳动力。我国人口城市化道路的最佳选择就是城镇化。城镇化对小城镇社会治安既有正面效应 ,也有负面影响。影响城镇社会治安的客观因素有基层政权、社会治安机制、社会保障机制、城镇规划等。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近几年外来暂住人口不断增加。暂住人口的大量涌入,一方面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另一方面也在一些区域和领域引发了许多社会不稳定因素。加大了社会治安管理的任务和难度。特别是混迹于暂住人口中的违法犯罪日趋严重,有的地区外来人员犯罪率达40%以上,成为影响和制约社会治安秩序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上海实有人口主要由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常住户籍人员、来沪外省市人员及境外人员组成。截至2008年底,来沪流动人口为720.41万,其中常住境外人口为18.15万(外国人12.65万),实有人口总量已超过2000万。来沪人员的快速增长使得人口总量的规模持续扩大,呈现出基数高、密度大、流动快、人口结构相对老化等特点,对城市资源环境、基础设施的承载能力以及公共配套服务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城市管理、公共安全压力剧增。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市实有人口管理工作的水平,为世博会举办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今年市人大常委会重点监督本市实有人口管理工作,并于6月25日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关于加强本市实有人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专项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20.
方英 《人民论坛》2020,(11):82-85
人口流动是新型冠状病毒迅速传播的成因之一。而我国人口流动存在规模过大和盲目流动等问题,针对民工流动、知识阶层流动、学生流动和人口跨国流动的特点,建议减少人口流动平均距离、搞好户籍改革和积分落户等具体措施,从而促进人口流动迁移良性化发展。同时,我国还应全面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构筑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