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事业的指导作用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学中一个重要观点。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中,如何理解指导作用,要不要强调指导作用,产生过很大分歧。近两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新闻观念更新,有些同志认为,现在必须强调新闻事业是传播信息的工具,应该强调新闻事业的服务性;有些同志认为,既然要强调社会协商对话,实行舆论监督,就不宜强调新闻事业的指导作用。应该如何看待这些问题,本文作了有说服力的回答。  相似文献   

2.
与人大监督、党内监督等监督形式相比,舆论监督具有反映迅速、影响广泛等特点。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机组成部分,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尽管如此,舆论监督难的问题,仍然在一些地方广泛存在。这其中既有思想认识上对舆论监督存在的偏差,有媒体自身的问题,也有舆论监督环境不佳的问题。新时代加强和完善舆论监督,应进一步优化舆论监督环境,加强对舆论监督的支持与配合,倡导对舆论监督的宽容和保护。  相似文献   

3.
(一)舆论监督的基本概念和类型。舆论监督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前者专指新闻舆论监督;后者则是舆论主体通过舆论媒介对舆论客体所实行的社会控制,它由舆论监督主体、客体和媒介三个要素构成。舆论监督是从人类社会产生之日起即已存在的一种社会控制形式。它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具有不同的特点。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了以下四种舆论监督类型?原始社会的舆论监督——社会“第一  相似文献   

4.
刘祥平 《前沿》2009,(7):3-7
政治文明进程中的舆论监督有四大趋势:执政观念的落后使舆论监督受阻现象仍然存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变化使舆论监督渐受欢迎,网络舆论监督影响力日愈重大迫使党政干部学会在舆论监督中生存,舆论监督趋于制度化。新时期下新闻舆论监督本身也需要监督和坚持自律来发挥其积极功能。  相似文献   

5.
论加强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我国的舆论监督作用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究其原因 ,主要有以下几点 :舆论监督所涉及的各方面权利和义务的法制保障薄弱 ,缺乏良好的法制环境 ;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新闻媒体在舆论监督方面的协同作战不力 ;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形式的配合尚需提高层次以发挥整体监督合力。本文将分析这些问题及其对策 ,论述加强舆论监督的有效途径。  一 完善舆论监督的法律和制度 ,为舆论监督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舆论监督 ,是人民群众通过新闻媒介实现的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 ,要求有严格的法制保障。目前需要抓紧的是制定…  相似文献   

6.
李艳 《求索》2013,(11):214-216
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一直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的敏感问题。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渗透人们的日常生活,使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关系出现了新变化。舆论监督是把双刃剑,既为公民实现知情权和言论自由权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又因舆论与司法的价值理念等方面的差异而在某种程度上制约着司法公正。寻求网络时代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平衡点,构建舆论监督与司法公正的协调机制,对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广播、电视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舆论监督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已成为反对腐败的有效方式。在我们国家,舆论监督很有特点,彰显了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的有形结合。中共中央颁发的《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一方面,把舆论监督作为一项重要的党内监督制度,纳入了党内规章的范畴;另一方面,又为舆论监督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舆论监督是遏制腐败现象的有效方式 从字面上说,舆论是众人的言论。正  相似文献   

8.
党内舆论监督是党内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文章将党内舆论监督作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提出来,并就党内舆论监督的内涵、党内舆论监督的主要特征、党内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党内舆论监督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党内舆论监督的路径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期引起对这一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9.
建立和完善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我国的舆论监督无论从认识层面还是从操作层面上看,都还处于初级阶段。因此,我们既要着眼于对舆论监督理论问题的深入思考,也要关注舆论监督的实践与发展,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有效机制。本文从舆论监督权的保护机制、舆论监督的社会调控机制、舆论监督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机制以及网络舆论监督的机制四个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0.
党中央向来重视舆论监督,早在50多年前就作出了《关于在报纸和刊物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决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党不仅依然将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监督机制的一个重要内容加以强调,而且中央领导也曾多次对新闻舆论监督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社会上有多种监督,如党内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等,新闻舆论监督是各种监督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具有战斗力。这种监督是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我国政治文明体系中的一种独特的公共权利监督机制,它有多种实现方式。所谓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运用新闻报道的形式,通过在新闻媒体上公开曝光的途径,对社会上的不良言行进行监督。江泽民同志指出:“新闻宣传工作要弘扬时代主旋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要重视对社会舆论情况和群众思想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做好舆论监督”。开展新闻舆论监督,针砭时弊,维护民主法制,是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也是一项权利。在舆论监督中,依法监督,是新闻舆论监督作用发挥的根本保证。本文拟就依法进行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途径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2.
论舆论监督与人民民主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破解舆论监督难的问题,关键在于扩大人民民主。人民民主得以扩大,则舆论监督可望兴;人民民主无以扩大,则舆论监督必定衰。扩大人民民主,加强舆论监督,与主政者密切相关的部分包含三个层次的内容:(1)真实地发布关于重大情况和重大问题的信息,让人民群众充分知情。(2)鼓励人们发表意见,讲真话不讲假话。(3)有勇气冷静地直面公众和媒体针对主政者及其下属的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3.
《中共海南省委关于舆论监督工作的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近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省委高度重视、支持和规范舆论监督工作,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党内监督中的作用的重要举措,是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一大手笔。我们党首次提出“舆论监督”是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此后历次党代会政治报告均有鼓励舆论监督的表述。在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舆论监督”这一概念至少被49条行政法规、185条部门规章、6条司法解释、40条其他规范性文件和若干地方性法规正式引入使用。《党内监督条例》将舆论监督列为10大监督制度之一,这在党的历史上还…  相似文献   

14.
党的舆论监督的基本观念是,舆论监督与正面报道是统一的,舆论监督本质上追求的是正面宣传效果。这一观念框架是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逐渐形成的,大致经历了舆论监督实践的初步探索、舆论监督观念的深入探寻、舆论监督观念框架的完善确定三大阶段。当前党的舆论监督观念对总体的正面宣传效果的强调,对媒体报道具有显著的实际指导意义,即批评报道是否恰当合适,要将总体的正面宣传效果作为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严重挫伤了新闻记者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着重大的法律责任风险。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要培养法律责任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位一体新模式,以规避法律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16.
张晓静  侯树河 《人民论坛》2011,(11):232-233
近年来舆论监督引发的新闻官司严重挫伤了新闻记者主动参与舆论监督的积极性。这充分说明新闻舆论监督工作存在着重大的法律责任风险。在新闻舆论监督实践中要培养法律责任意识,在具体操作中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四位一体"新模式,以规避法律责任风险。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对社会舆论走向的引导作用日益彰显,标志着中国舆论监督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论述了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在监督理念、监督主体、监督方式与监督范围等方面所作的范式转换;从舆论监督的有效性、公平性、正义性和合法性四个方面对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面临的实践困境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中国舆论监督面对困境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舆论监督是当前我国主要的公共权力监督形式之一,也是大众传媒的一项重要政治功能。由于新闻舆论监督不受法律和纪律强制力的影响,舆论以新闻的形式传播,将监督的具体内容全部公开化,因此得到社会各阶层人群的支持和信赖。随着网络全球化的高速发展,微博、微信时代的快速更替,民众有了表达意愿更便捷、更隐蔽的途径,网络舆论监督成为人人手中掌握的一把"利器"。在网络舆论监督的"重压"下,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如何更好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现行的监督体系分类中,有多种监督,如党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等等。每种监督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现实基础。最近出台的监督法特别强调监督的公开性问题,对于人大监督和舆论监督,从理论与现实的角度考虑,笔者认为人大监督可以与舆论监督实现互动,进而使人大监督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20.
2006年年末,安徽某县规定,凡是有记者到单位采访,单位领导都要“全程陪同”。没料到,今年年初,湖南省郴州市就更进一步了,该市市委办、市政府办向所辖各县市、区及市直机关单位等发文,设立“舆论监督奖”,“专门奖励主动把舆论监督线索交给郴州调查处理或通过舆论监督对郴州工作产生重大推动作用的中央、省级媒体记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