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李立三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导者.在领导工运的实际斗争中,他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阶级分析的方法,本着原则性坚定性与策略灵活性相结合的方针,对帮会势力实行又团结又斗争的策略,表现出了高超的统战艺术.1921年底,李立三遵照湘区党委书记毛泽东的指示,到安源去从事工人运动.随着斗争的深入发展,如何正确对待当地红帮势力的问题逐步摆在了共产党人面前.因为当时安源路矿上红帮势力很大,很多工人都加入帮会,不少工头也是红帮分子,甚至是红帮头目.因此说,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可以防止工运被帮会势力所破坏,而且能够保证罢工期  相似文献   

2.
在20年代中国早期的工人运动中,曾涌现出许多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李立三、刘少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们两人在工人运动中曾进行过三次成功的合作,可谓珠连璧合,交相辉映.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李立三任总指挥,刘少专任工人总代表.他们一隐一现.配合默契.李立三(原名李隆郅),湖南醴陵县人.1899年出生,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后因参加学生运动,被法国当局“遣送回国”.1921年12月中旬他回到上海,被党中央派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继而又被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负责人毛泽东派往江西安源开展工作,从此李立三开始了他一生的职业革命生涯.  相似文献   

3.
1921年秋天,毛泽东来到安源煤矿考察,向工人宣传革命真理、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是年冬,毛泽东和李立三应安源工人的请求又到安源考察,开办夜校,建立革命团体“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在安源工人中培养了8名积极分子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团支部。1922年1月,李立三、蒋先云受派到安源创办工人补习学校。2月,李立三吸收6名工人运动骨干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产业工人队伍中,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工人为了反抗帝国主义的侵略、资本家的剥削而发起的抗争运动此起彼伏,其中则以上海罢工为典范。在早期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开展工人运动时,采取了同帮会合作的工作策略,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从相互利用到互相竞争,从携手合作到既斗争又合作。在波澜壮阔的上海工人运动中不同时期共产党人对待帮会势力采取不同策略体现了灵活高超的政治智慧。在推翻国民党统治的斗争中,共产党不断消解了帮会势力插手工运对工人施加的影响,使得帮会势力逐渐式微,并在新中国建立后成功扫除了旧上海的帮会势力。  相似文献   

5.
1922年9月14日,由毛泽东策划,李立三、刘少奇组织和指挥的震动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爆发了。安源路矿工人革命运动从1921年秋天开始逐渐兴起,在中国工人运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一、必然选择 安源工人运动辉煌的历史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为什么安源路矿会被毛泽东选择作为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从对安源工运的历史考察中,我们得到如下认识:  相似文献   

6.
五卅运动中的工人帮会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卅运动是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运动前夕帮会势力在上海工人群众中有哪些影响?运动爆发前后中国共产党与工人帮会的关系如何?其中又有哪些历史经验?这些都是本文旨在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正毛泽民是毛泽东的大弟弟,被誉为我党历史上最早的"红色管家"。他从事金融工作的起步就是在安源路矿的工人消费合作社。奉胞兄之命,奔赴安源在我党的工人运动史上,由毛泽东、李立三、刘少奇等领导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有着重要地位。当时,为了更好地组织工人,1922年5月1日,在李立三领导下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7月,又在俱乐部之下成立了安源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附设在当时的工人补习学校内,李立三任经理。合作社的100元本金由俱乐部和合作社最初的30余名社员集资,主要经营布匹和少量生活用品。其实,那时候的合作社就是个杂货铺。  相似文献   

8.
安源地处江西省西部,是萍乡市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盛产煤,有"江南煤都"之称.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是秋收起义的策源地,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革命圣地之一,曾被誉为"中国无产阶级的大本营"、"中国的莫斯科",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就发生在这里.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陈潭秋、蔡和森等革命家曾在这里开展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留下了一处处弥足珍贵的红色遗迹,留下了一个个极富传奇色彩的革命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安源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被誉为中国的"小莫斯科""无产阶级的大本营"。1922年9月爆发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的工人斗争,是党在领导中国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中创造的"绝无而仅有"的成功范例。自1921年起,安源路矿工人运动具有全国意义的组织和斗争历时  相似文献   

10.
李桂华  朱腾飞 《前线》2023,(2):90-91
<正>工人运动的滔天巨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当年8月,中共中央成立了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先后领导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开滦煤矿工人大罢工等工人运动,发动工人为捍卫自身劳动权益而斗争。  相似文献   

11.
1926年5月29—30日 ,在中共上海区委的组织领导下 ,上海举行了盛况热烈的五卅周年纪念活动。这次纪念活动打破了在这以前由于帝国主义、军阀对上海工人运动的一系列迫害行动 (封闭上海总工会 ,通缉李立三 ,捕杀刘华等 )而造成上海工人运动在五卅以后的低潮。五卅周年纪念活动鼓舞了广大群众 ,反帝、反压迫的热情又在工人、学生、市民中炽烈、高涨起来。到6月份 ,揭开了1926年轰轰烈烈的上海夏季罢工潮的序幕 ,为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作了思想和组织准备。五卅周年纪念活动 ,成为当时上海工人运动从低潮进入又一高潮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2.
工运领袖李立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起李立三,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到“立三路线”。然而,李立三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干部。他领导了一系列震动中外的革命运动,也踏踏实实地作过许多实际工作,为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的工人运动,更是他人生长河中彪炳史册的辉煌篇章。  一、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未伤一人,未败一事”,充分显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也是他革命生涯成功的起点  1921年12月,党中央派李立三回湖南从事工人运动。他没有等留法同学将行李寄回来,就满怀革命激情踏上了征途。一到长沙,他就去找中共湘…  相似文献   

13.
张雷  李汶江 《世纪桥》2010,(3):31-32
帮会问题是中共早期在开展工运的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和政策问题。作为工人运动卓越领导者之一的李立三,在常年从事工会工作和领导工运的过程中,曾经对广泛存在于城市的帮会问题进行过专门研究,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文拟对李立三在早期革命中探索帮会问题的策略和实践加以考察,以进一步展现李立三领导工运的才干和斗争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声震中外的南昌起义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序幕,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八七”会议上,党中央纠正了过去领导工人运动的错误策略,指出共产党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组织工人群众,领导他们斗争, “共产党应当发展、扩大并激励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应当领导工人每次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会上通过了《最近职工运动决议案》,为全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这就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求得中国民族及被压迫阶级的彻底解放。中共江苏省委刚刚恢复工作,就抓紧进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斗争,同时也加强了对工人运  相似文献   

15.
谭平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有建树、有影响的民主革命家。他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广东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也是我国工人运动最早的践行者和主要领袖之一。他重视工人教育,创办工人夜校并亲自教授课程;他着手组建各种行业的工会,领导工人与资本家斗争。同时他在报刊上发表大量文章,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提高工人阶级意识,指导工人斗争;他担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南方部主任,支持香港海员大罢工。作为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主席团成员,他实际参与了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在全国工人运动中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国共合作是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的第一次尝试和实践,也是中国多党合作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工人运动的实践,特别是总结了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强大势力压迫下,单靠工人阶级的孤军奋战要取得斗争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必须加速和各党派的合作,以形成一个民主革命的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17.
<正>100年前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1))在这场伟大斗争中,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工人运动的公开机构,坚决贯彻党的决策部署,发扬革命斗争精神,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广大工人群众与封建军阀、帝国主义进行了坚决彻底的斗争。  相似文献   

18.
纵览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工人运动,长辛店工人运动在时间上不是最早的,在规模上也不是最大的,却是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起点与典范。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后,为实践革命理论,寻找革命基础,选定长辛店作为突破点,派遣组织成员深入到这一北京产业工人的主要聚集区,通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组建工会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启发了工人群体的阶级认同,培养输送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有热情的革命干部,夯实了革命基础。长辛店因此成为北方工人运动的重要摇篮,是党的组织在北京的重要孕育之地。  相似文献   

19.
1922年夏初,刘少奇同志离开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回到上海,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工作一段时间后,被派到湖南领导粤汉铁路工人的罢工和长沙泥木工人斗争.9月,他又受中共湘区委员会和毛泽东派遣,奔赴江西安源煤矿,协同李立三等,领导安源路矿工人罢工.1 1922年9月,刘少奇来到罢工前夕的江西安源煤矿.善于调查研究的少奇同志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他认真听取了李立三的介绍,又来到工人之中,了解安源的斗争形势和工人的发动情况.在较为翔实地掌握情况后,他建议立即召开安源党支部紧急会议,让党内同志共同研究罢工之大举.  相似文献   

20.
正安源路矿,是萍乡煤矿和株萍铁路的合称。株萍铁路是专为运输萍乡煤矿的煤炭而建的。萍乡煤矿是当时中国最大的工业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要厂矿之一。汉冶萍公司是当时最大的官僚买办企业,受日本帝国主义的控制。路矿两局共有工人1.3万余人,他们在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和官僚买办的压榨下,过着悲惨的生活。由于产业重要、工人众多而且富于反抗斗争传统,安源路矿成为中国共产党最初开展工人运动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