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人民调解制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民调解制度有它的合理性,在依法治国的新形式下,人民调解制度由于对法治具有互补作用而显得十分必要,但现实中,人民调解制度在观念、立法方面仍存在不足,建议从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建立民情报告制度等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2.
龙腾  彭莉 《法制与社会》2012,(19):48-49
人民调解作为我国独创、历史悠久的一种高度民主化的自治制度,在当今社会经济文化极大发展的新时期有着不可动摇的调解基础性地位和维持社会稳定、促进法治进程的重要作用,是保证我国和谐发展的"第一道防线"。当然,人民调解制度也还或多或少的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并积极提出解决途径,完善人民调解制度,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出人民调解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高校应注入法治文化的内涵,将法治文化建设与和谐校园建设并举,为高校和谐发展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和强大的精神支柱。本文认为以人为本的法治文化观,民主法治的法治文化制度体系,思想政治工作对法治文化的有力支撑和法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是构建高校法治文化的四个关键点。  相似文献   

4.
法文化视域下的藏族传统法律文化是整个中华法文化与藏族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博爱的伦理判断、约定俗成的风俗习惯、全民信仰藏传佛教与对青藏高原的社会态度等有机结合的生活方式的总和,体现了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藏族传统法律制度的精髓与核心。代表中华法系的中国传统法文化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导法源的中原传统法律思想与各种法律制度的总称,法文化视域下的中华法系源远流长,诸法合体,体系独特,内容丰富,是世界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影响深远。站在中国法治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研究这些本土性传统法文化,不仅对现阶段藏区社会的稳定发展有所裨益,而且对发展社会主义民族立法,促进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有效实施,丰富中国法文化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推动21世纪的中国法治建设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俊海 《法学论坛》2006,21(6):9-1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法治社会,和谐法治是和谐社会的根基,完善而和谐的立法是构建和谐社会法治的前提,法律制度的不和谐是最大的不和谐,要切实避免部门立法的不和谐。  相似文献   

6.
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调解制度作为中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重要组成的一部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的重要力量;是解决民间纠纷、缓解司法机关压力、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法治中国,人民调解制度为群众排忧解难、为政府减负分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然而,人民调解制度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已经明显表现出来,必须针对相关问题加以完善和改进。  相似文献   

7.
张凯 《法制与社会》2013,(30):35-37
人民调解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社会纠纷解决制度,其在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和谐安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立法的缺陷和实践的困境始终制约着这一制度功能的发挥以及制度本身的发展。为此,需要从立法和实践两个方面进行完善,以促进和保障人民调解制度的科学运行。  相似文献   

8.
2021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民调解工作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守为民宗旨、贯彻群众路线,调解组织更加健全、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工作平台更加高效、特色亮点更加明显。2022年,我们将继续扎实做好人民调解工作,为深化兵团改革、推进兵团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中国司法》2014,(7):F0003-F0003
正重庆市九龙坡区司法局坚持把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做好法制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各项业务工作相互结合,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的"风向标",创新形式,服务民生,有力地维护了全区社会和谐稳定。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建成白市驿法治文化主题公园;运用电视、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办"九龙民主法治之窗"电视栏目,"我是人民调解员"报刊专栏,开通普法短信平台和"普法视窗"网页版块,实现"电视有影、报纸有栏、网络有页"。初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走马镇法治故事、金凤镇法治曲艺和九龙镇法治楹联等法治文化品牌,增强了法制宣传的影响力、渗透力和  相似文献   

10.
复兴中华法系是新时代法律人的文化使命,是在法治文化领域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应有之义。新时代中华法系的复兴应当囊括历史、现实与未来三重维度,通过厘清中华法系与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融合形成新时代中华法系的内在意涵。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指导思想,与新时代中华法系复兴有重要的内在联系,包括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和坚持守正创新三个方面。中华法系复兴必须立足于中国式法治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从中国式现代化和法治现代化两个维度开展复兴伟业。回溯法统转型的历史,应当从中得到启示,将中华法系复兴融入新时代法学教育与法学理论研究,推动繁荣法学研究,助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1.
当前人民调解制度面临的困境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调解制度功能的弱化,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会转型期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影响,如人口的大量流动、变迁改变了熟人社会的状态,动摇了人民调解制度存在的社会基础;片面的法治主义思潮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冲击;市场经济对人民调解制度的冲击等外界因素,但是最主要的还是人民调解制度自身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任何制度的产生演变,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之中,司法改革同样也不能忽视其文化背景,要使法律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必须确保司法制度与社会文化相和谐.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法制文化建设方面,提出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本文认为,其核心就是要实现司法文化的现代化.因此,在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中华传统司法文化的优缺点及西方司法文化的特点,提出对中华传统司法文化传承与改造的见解,为推动我国的司法改革,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尽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我国民间调解制度存在合理性之证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茂林 《河北法学》2011,29(8):169-173
我国的民间调解源远流长,自古就有,到了现代发展成为人民调解制度,中国古代的民间调解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文化基础是儒家文化,政治基础是封建宗法制,现代人民调解建立的时代沃土是商品经济基础,其文化基础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其政治基础是解决新时期存在的不同性质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推进,中国的法学研究正逐渐实现从单纯介绍、移植国外的"引进法学"到发掘中国问题、适应本土资源的"地方性法学"的转变。作为被誉为"东方经验"的人民调解制度,由于其在预防和解决纠纷、构筑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价值,因此也受到更多的青睐。本文采用价值分析方法对人民调解制度的价值和局限做深入探析,并结合人民调解工作实际,在立法等方面提出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景峰  陈晔 《中国司法》2022,(10):99-105
<正>人民调解享有“东方经验”的美誉,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传统,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纠纷,早已成为解决矛盾冲突的重要方式,(1)在中国社会治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民调解法》立法目的是“完善人民调解制度,规范人民调解活动,及时解决民间纠纷,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的具体实施,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6.
一年砥砺奋进,一载春华秋实。2022年,北京将迎来举世瞩目的冬奥盛典与党的二十大,北京市人民调解工作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以更加高效的调解服务与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12·4普法     
《人民调解》2011,(1):22
2010年12月4日,是第十个全国法制宣传日,又逢人民调解法即将施行,各级司法行政部门更加重视并加大了法制宣传力度。各地法制宣传工作紧紧围绕"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的宣传主题,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成都市把法治建设作为加快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举措,积极创建全国法治城市,法治文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都市成为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唯一连续5次获得全国普法先进称号的城市,有6个区(市)县被评为全国首批法治县(市、区)创建先进单位,4个区(市)县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县(市、区)。一、成都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特点(一)公权力依法规范运行,具备了法治文化的内在之神。法治文化的精髓在于良法善治,特别是公权力在法治框架内规范运行。在政策法规制定方面,成都市建立了地方立法协商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以及重大行  相似文献   

19.
良法善治是中华法系的重要价值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中光彩夺目的内容,它反映了中华民族缔造法治秩序的理性态度。立严整统一之法、促国家富强之治,立循变协时之法、促社会和谐之治,立明礼弘德之法、促百姓安宁之治等等,集中呈现出中国古代以良法促善治的整体样态。中国古代立法机制的不断成熟,治吏之法的持续强化,为良法善治的实现提供了有力保障。以检察工作现代化推动社会主义良法善治,需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传承创新,使人民检察事业展现出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鲜明的时代特色和卓越的检察智慧。  相似文献   

20.
法治与文化在长三角这个特定场域中交融而成具有区域特点的法治文化。在外力冲击与内生因素影响下,长三角区域内同质性法治文化与异质性法治文化并存,私法文化动力较足;现代型法治文化与传统型法治文化同在,社会治理注重城乡平等;建构性法治文化与进化性法治文化共生,法治生长以自然变迁为主。受行政区划、利益保护的影响,长三角的制度文化滞后于法治观念,平等与自由竞争受制于区间行政权力,法治建设进程中基层政府与社会良性互动不足,法治文化内部尚存差异需要协同以形成合力。因此,在社会变革时代,长三角区域法治需要坚持以理性法治文化生长为主要目标,强化政府、非政府组织、私权主体的多元参与,以立法、执法、司法和守法的过程法治化,促进区域内法治文化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