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爸爸谢镇军,解放福建时是华东野战军随军南下服务团第四大队政委(后兼任大队长),爸爸当时32岁,我才1岁.  相似文献   

2.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之后,刚刚组建的中共福建省委经中央批准,决定在上海招收一批革命知识青年,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为解放福建、接管福建、建设福建服务。这一决定,得到了上海市广大青年学生的热烈响应,报名者极为踊跃。后经考核审查,有2334人被分配到南下服务团,其中女同志482人。她们大  相似文献   

3.
《福建党史月刊》2014,(23):F0004-F0004
正红叶知秋,家国情怀。2014年11月23日,福建省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在福州闽江公园南园"南下纪念碑"前,举办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入闽65周年纪念大会,省老领导袁启彤和300多位原南下服务团的老同志,以及省委办公厅、省委老干部局、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有关社团负责同志等出席。纪念碑前,大会向率部南下的老一代革命家和革命前辈张鼎丞、叶飞、彭冲、方毅、陈辛仁、伍洪祥等敬献花篮;向南下征途中牺牲的先烈和为人民奉献一生的战友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缅怀。省  相似文献   

4.
我的爸爸谢镇军。解放福建时是华东野战军随军南下服务团第四大队政委(后兼任大队长),爸爸当时32岁,我才1岁。  相似文献   

5.
参军南下     
初夏的骄阳,使大地的气温骤然上升,而同学们随军南下的热情更是持续升温.刚开过欢送会,余兴未尽,就要告别学校与家庭,投身崭新的军事生活.7月1日,是个永远不会忘记的日子,我揣着学校的介绍信,提着行李袋和父亲给我的绿色军毯,乘电车到杨树浦军工路沪江大学--南下服务团驻地报到.负责报到的同志给了我一张入学证,一小方白色书写纸,上面盖着蓝色长方印--"华东军区南下服务团",印章上端写了:"二大程纬国",下端编号"518".  相似文献   

6.
10月22日,秋高气爽,来自本省各地532名华东随军服务团的老战友,欢聚榕城,怀着激动的心情,庆贺《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战友协会暨福州地区战友协会》的成立。华东随军服务团于解放战争末期的1949年6月15日在上海组成。当时来自全国各地的革命知识青年,毅然远离父母和大、中学校,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踏上了南下征途,跋涉于赣水闽山来到福建,为解放福建,建设福建贡献了大半生的精力。他们把福建当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为改变八闽的山山水水,振兴福建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九年六月,中共华东局在上海组建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广大的青年学生、知识分子踊跃参加,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由二千四百名人员组成的服务团,分成四个大队二十一个中队,于七月十七日从上海出发,进军福建。  相似文献   

8.
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发行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南下服务团”(以下简称“服务团”)团史教育丛书——《追求》。拜读之余,感慨万千!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后,福建人民还处在水深火热之中。为了支援福建的解放和建设,在上海党团和学联组织的支持下,于同年6月15日组建了“服务团”。团长由十兵团政委、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发展和新中国的建设的需要,三野十兵团司令部决定在军队与地方增设若干机要译电单位,补充一批新的机要干部.在新中国宣告成立前夕,从上海随军南下服务团中选调100名学员组成十兵团司令部机要训练队.  相似文献   

10.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五十年前那个翻天覆地的年代,那个令人热血沸腾的年代。那时,无数热血青年投入革命的洪流。本文记述的,是上海解放后第一批跨入这一伟大行列一个青年学生群体──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随军服务团(简称南下服务团),在艰难困苦和生死考验面前,团结战斗、顽强奋进、锻炼成长的经历。  相似文献   

11.
闪光的道路     
为庆祝建党80周年,县里组织到广渝高速公路邻水至广安段参观.汽车在高速公路上飞驰,把我的思绪拉回到难忘的岁月.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我和我的战友们随军南下.  相似文献   

12.
说起我和小平同志的相识,要追溯到1949年解放前,当时我在上海做地下工作,担任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秘书处负责人,地下党报《上海人民报》总编辑。1949年5月25日上海解放,中共中央决定:时任华东局常委、组织部部长的张鼎丞同志率十兵团南下解放福建,任福建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福建解放后需要大量干部,因我是福建人,张鼎丞决定调我回福建工作,而我对上海又熟悉,给我的第一项任务是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上海知识青年随军南下服务团招生办主任。  相似文献   

13.
上海是在1949年5月27日解放的.我们动员南下、开始报名的时间是6月中旬.南下服务团离开上海踏上征途是7月19日.也就是说,从动员到组织、离开上海,是在上海解放不到一个月和两个月的时间里进行和完成的.在这短短的时间内,5000多名青年学生响应党的号召,分别参加了南下服务团和西南服务团,投身到解放全中国的行列中去.当时,解放南方、西南的战争正在激烈进行,除了沿途有很多土匪外,国民党还有不少部队企图负隅顽抗;并传说福建流行着疟疾、鼠疫,蚊子很大,气候炎热,石头上可以烙饼,瘴气严重等等.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东进序曲》——这部轰动于60年代的战斗故事片,其原型,正是叶飞指挥的郭村战斗。一代名将叶飞的逝世,使我们深为感伤,英雄的赞歌却依旧唱响在共和国上空。 今年6月是南下服务团组建50周年的日子。这支以上海革命知青为主体的“学生军”,在接管福建、建设福建中作出的贡献难以磨灭。当年这支队伍的领队伍洪祥饱蘸深情撰写的《闪光不熄半世纪》,告诉你这群英雄儿女“南下”福建的感人情形。  相似文献   

15.
随军南下到韶关 解放南疆指顾间, 随军南下到韶关。 清匪反霸分田地, 任务艰辛莫等闲。 本地外来相结合, 同舟共济乐团圆。 贫雇中农齐奋起, 铲除封建挖穷根。 欢呼土改完成日, 转向农田生产关。  相似文献   

16.
《福建党史月刊》2007,(8):23-23
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10周年,厦门市委党史研究室于6月15日上午在市委老干局三楼会议厅举行"纪念香港回归10周年专题报告会"。原厦门闽中、闽西南、城工部三个地下党的部分老同志,厦门闽赣边区革命史研究会、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和南下服务团团史研究会的部分老同志及市委党史研究室全体同志共100多人参加了  相似文献   

17.
1999年6月15日是南下服务团组建50周年的日子。我是亲自参加组建这支以上海革命知青为主体的队伍的领导人之一,也是带领这支“学生军”,克服艰难险阻,胜利奔赴八闽大地的主要负责人之一。每每回忆起当年上海英雄儿女踊跃报名“南下”的情形,以及他们接受各种考验,在各条战线上无私奉献的历程,总要引发我对他们的尊敬;同时对上海党组织在上海解放伊始急需干部之时,树立全局观念,无私输送大批知识青年支援福建的革命与建设,充满感激之情。  相似文献   

18.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政治局会议,会议分析了解放战争形势,探讨在近期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可能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要为夺取全国政权作好干部准备。在会后发出的《中共中央关于九月会议的通知》中指出,“革命战争发展很快,而我们的干部供应甚感不足”。要求全党“迅速地有计划地训练大批的能够管理军事、政治、经济、党务、文化教育等项工作的干部”。同年10月28日,党中央发出《中央关于准备五万三千个干部的通知》,从老区抽调大批干部,组建了“豫皖苏南下服务团”、“平津南下工作团”等干部队伍随军南下,参加新区的开辟和城市接管工作。  相似文献   

19.
1949年8月,我随南下干部服务团来到了福建.由于之前我曾参加过徐州<新徐日报>的接管和上海文管会新闻出版部的后勤工作,因此这次南下,我依旧被编入与印刷有关的部门--<福建日报>印刷厂(它的前身是国民党<中央日报>在福建的印刷厂),具体负责机印车间的恢复生产工作.  相似文献   

20.
《福建党史月刊》2012,(9):58-F0004
2012年5月5日上午,南下服务团纪念碑落成仪式在福州南江滨公园举行,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省长苏树林发来贺信肖领导杨岳、姜信治、徐谦、王蒙徽、张燮飞,老同志袁启彤、张渝民、邹尔均出席落成仪式并为纪念碑揭幕福州市领导徐启源、朱华、徐铁骏、林瑞良,省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南下服务团老同志等200多人参加了仪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