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20年来,我们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方向,并且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同志,特别是青年朋友,总感到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太慢了。他们天真地认为,只要制定几部法律,放开选举,高度的民主就会实现。然而,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政治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要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因此,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建设必须要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稳妥地进行。一、政治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
陈晖阳 《法制与社会》2012,(8):205-206,208
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整个国家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而基层民主选举制度的建设则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最直观表现.村委会选举决定着基层民主的广度与深度,关系到整个政治体制改革的大局,关系到农村政治局面的稳定,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权威的建立.如何认识、完善村委会“海选”制,强化村民自治,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奠定法律基石,推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不可忽视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也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建立高度民主、法制完备、富有效率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无论是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还是对于推动现代化经济建设的进行,都是势在必行的。现在的问题是,在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以及正在着手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时候,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应该放在什么位置上?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与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怎样?这显然是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部分。在认识我国党政领导体制发展历程、已取得成果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和谐社会中党政领导体制理想状态的探索可以为我国党政领导体制改革提供方向的指导,以党政关系的和谐促进社会各方面的和谐,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并强调要“加强基层民主建设”。这些目标的提出,对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充分发挥社会主  相似文献   

6.
周宇 《行政与法》2007,(7):20-21
责任政府的建设是政府民主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重要保障,是新一轮民主政治建设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因此,责任政府建设需要我们在认清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选择理性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乡镇人大是基层国家权力机关。如果乡镇人大的职能弱化,就会对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产生很大负面影响,淡化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延缓农村的民主进程。为此,笔者对强化乡镇人大职能,发展基层民主提出如下建议:第一,要进一步强化人大意识,营造浓烈的民主氛围。长期以来,乡镇人大履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包括一些党政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比较淡薄,人们对乡镇人大的地位与作用知之甚少。这就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宣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宣传乡镇人大的地位与作用,宣传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与乡镇人大的关系。要充分利用报刊、电视等宣传阵地…  相似文献   

8.
多党合作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郁贤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任务。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便是其中之一。本文拟就多党合作制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有...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不仅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这一重大战略任务,而且阐明了其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特别指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途径是实行依法治国。一、注设中国特色社会主则出别颁阳纺四格回的道路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  相似文献   

10.
建设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法律化、制度化,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从理论上深入探讨法律与政治之关系,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法律和政治是既相区别又密切联系的两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法律是国家创制并保证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即将展开的各项体制改革中,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因为一般讲政治体制改革都讲民主化,民主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要手段和目标之一。然而,民主这样一个人人皆碑的概念,其涵义迄今尚不十分明确。因此,必须加强对社会主义民主之内涵和基本特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李慎明 《中国监察》2009,(10):34-35
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保证人民当家做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政治建设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外政治领域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做出的战略部署。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重点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没有切实建设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主要历史教训”之一(中国共产党十二届六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有鉴于此,党的“十三大”就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作出了战略部署: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近期内建立有利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和调动各方面积极性的领导体制,从而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逐步实现我们的长远目标,在政治上创造比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高更切实的民主。这样,社会主义民主的政建设,就成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尤其是政法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十五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和依法治国的三个科学界定,都是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具体体现。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的目标,就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举国上下认真学习十五大精神的同时,认真学习研究邓小平法制思想,对于理解和把握十五大政治体制改革的精神实质,是十分必要的。一、…  相似文献   

15.
论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归根到底是要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改革总战略格局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战略特征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先导和突破口,寓政治体制改革于经济体制改革之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中国改革的初衷和原动力既是经济的,也是政治的;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其本身不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也包括政府职能转变在内的政治(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必然要求建立和完善法制,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其本身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涵;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也是不同利益地区和不同利益群体日趋多元化的过程,从而为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7.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途径。其中乡镇人民代表大会作为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的基本环节。我们国家是拥有十亿人口、八亿农民的农业大国,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否健全和完善,是国家基层政权机构体制合理化的重要标志。实行政社分开后的乡镇国家政权机构,由乡镇人民政府和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共同组成。这对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的新形势,完善农村基层政权结构体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特别是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强化了乡镇基层政权在依法有效地行使、决定和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事业和公共事业等有关事项,保证宪法、  相似文献   

18.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基层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加强乡镇人大的建设,重视它们的作用,对于坚持和完善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层司法所应该得到加强李长贵乡镇司法所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发展的产物,它在基层的两个文明建设中较好地履行了“参谋、管理、宣传、服务、预防”等职能作用,受到了基层党政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好评。但在前段时间,有些地方在机构改革中却撤销了司法所(法律服务所),...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方针,这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甚得人心的决策。本文试图结合我国实际,就充分重视和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建设民主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