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历史、理论和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民主主义与民主社会主义是西方国家社会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派的思想体系与意识形态的名称。社会民主主义由最初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到19世纪末演变为社会改良主义政党。他们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种道德需要、道德抗议,否认其历史必然性。西方社会民主党的改良主义活动有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却无法改造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2.
“民主的制度化、法制化”不能简单地理解或等同于“民主的法制化”。民主的法制化仅仅是体现和实现民主原则的形式之一。非法制的政治制度在当代中国也是民主原则体现和实现的基本形式。中国的民主化道路不仅仅是走法治化一途。以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基本人权为实质的宪政体制,它所规范的政治关系和制度不能囊括按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建立和形成的政治关系和制度。在现实中国,人民这个政治联合体自身内部的关系和制度,较之国家权力内部和个人权利之间的关系和制度更具有根本性。  相似文献   

3.
异化理论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重要武器之一。这一"批判的武器"同样可以运用到政治领域,当代西方国家的自由主义民主就是民主本质异化的表现。自由主义民主以竞争性政党和周期性选举为量化标准、对异己民主理论进行"批判",实质上并不具有科学性。自由主义民主的异化,在实践中表现为西方国家的"民主超载"和非西方国家的"民主失败"。在自由主义民主中,选举民主的真相是异化民主:首先是民主动机的异化,表现为绝大部分民众被排除在竞选之外,"民主"异化为"钱主";其次是民主过程的异化,表现为人民统治权的被转让,"民主"异化为"选主";最后是民主结果的异化,表现为人民被选举出来的当政者所支配,"民主"异化为"权主"。揭露西方选举民主的真相,对自由主义民主的"批判"予以回应和批判,并从民主理论的源头认清西方民主理论的异化表现,对我国人民民主理论话语体系的建构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又有迫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梁誉  王磊 《理论月刊》2015,(1):139-142
工业革命之后西方社会逐渐形成以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改良主义为主轴的三大社会福利思潮。自由主义福利思潮崇尚个人自由与市场机制,认为政府的作用必须是边际性的;马克思主义福利思潮主张国家保障,断定只有在共产主义社会条件下才能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公平和正义;社会改良主义福利思潮则秉承平均主义与国家的福利责任。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以"能力建设"、"机会平等"、"积极福利"为核心价值的社会投资理念悄然兴起,使西方福利思潮又迎来了新的转身。  相似文献   

5.
<正>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权产生的条件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指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政治民主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治制度;经济民主即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而在社会主义民主中,社会主义政治民主是前提,经济民主是基础。就社会主义人权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来说,首先,从历史与逻辑一致的观点看,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人权产生的基础。人权,不论是个人人权还是集体人权,也不论是政治方面的人权,还是经济社会方面的人权,从根本上说,都是一种阶级利益的体现。任何阶级社会里,都不可能在享受权利方面人人平等,而这种享受人  相似文献   

6.
孟德斯鸠是西方权力分立学说的典型代表人物。以他的权力分立学说为背景,来映照孙中山的权力分立学说,可以看到后者的特质在于它的出发点是为了保障国家自由;它的五权之间不存在制衡关系;它引进了人民权作为对政府治权的制约,这是孟德斯鸠学说中所缺乏的。虽然二者都对人民的能力抱着深深的不信任态度,但两种学说的历史命运却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高慎淦 《湖湘论坛》2003,16(2):12-13
江泽民的"执政为民"思想是对中国传统民本主义的扬弃,包含着丰富的科学内容.它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取向,以勤政为民为核心,以谋取人民群众的利益为基点,以人民民主为保证.  相似文献   

8.
与西方代议制度相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色和优势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以人民民主为基本价值取向。人民民主不同于西方的自由民主,它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灵魂所在。二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现人民民主的根本保障力量。三是民主集中制是发展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制度安排。四是以协商民主为基础、协商民主与竞争民主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具体实现机制。这四个方面的特点也是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和发展的根本经验,是中国人民对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与世界上一些国家的"自由民主"或"选举民主"作一个横向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的人民民主和协商民主相较于西方以私有财产为核心、个人权利凌驾于集体价值之上的"选举民主",更强调对"集体之善"的追求,更倾向于保障"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平等权和社会公平,有助于形成治理国家的强大合力,切实防止出现相互掣肘、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内耗严重等现象。特别是中国的"两会"制度,巧妙地平  相似文献   

10.
现代宪政有三大要素:民主,法治,人权。民主构成了宪政的正当性基础,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大,并由各级人大选举产生其他国家机构;法治则是解决了宪政运行的原则,即树立法律的最高权威,坚持依法办事;人权是宪政的价值归宿,宪政运  相似文献   

11.
编者按:分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已被写入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的决议中,自然引起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关注。它不仅是当前理论界需要认真解决的重大是非问题,也是关系国家前途与命运的关键性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法学、国际问题、世界历史等学科的专家,就此问题进行了研讨。现将与会者的主要观点转载如下。一、要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西方议会民主的界限,首先应认清两者本质上的区别“民主”一词的本意是“人民的权力”或者是“多数人的统治”,在政治学上,指与专制制度相对应的一种人类群体行为的组织方式。民主作为一种政…  相似文献   

12.
赵玉林 《人权》2011,(1):19-22
与“人权”相对应的是“特权”,与保障和促进人权相对应的最主要的是“公共权力”。作为公共权力实际操纵者的政府机构,不仅是人权发展的主体,也是对人权构成侵害的最危险存在。人权作为一种人类普遍的道德要求,又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公共权力的责任,同时也是国际社会和公民社会的问题。如何合理发挥公共权力在人权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公民投票,简称"公投"。"公投"在西方政治学中理解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特定议题。"公投"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后流行于美国多个州。而在深受西方政治学影响的台湾,即有法律中规定了"公投"与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是"直接民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4.
<正>贺海仁著《法人民说》结合中国法治进程对人民主权论进行了法哲学阐释。作者用法人民这一术语整合自由、人权、民主、公正、平等、法治等现代性概念,确立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构建国家权力来自人民、通过人民并为了人民的法理学。一、"法人民"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价值立场人民是一个历史概念、政治概念,也是一个重要的法哲学概念。人民是历史的主体,也是政治生活的主体,是法治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主权在民是现代民主的核心和精髓,它不仅是一种政治原则,也是一种法律原则。"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国家治理理  相似文献   

15.
公民投票,简称"公投"。"公投"在西方政治学中理解为整个国家或地区全体人民投票决定某些特定议题。"公投"被认为起源于16世纪的瑞士,后流行于美国多个州。而在深受西方政治学影响的台湾,即有法律中规定了"公投"与选举、罢免、创制、复决是"直接民权"的表达。  相似文献   

16.
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大师及精英民主理论和多元民主理论家们通过对古典民主理论的反思认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理论只解决了由"谁"行使权力而没有解决行使权力的制约问题,民主要有效运行必须内在包含着权力制约的理论,而对权力的制约不仅仅是以权力制约权力,更重要的是对权力资源转化为法律层面的各种权利规定,以划定民主政府权力运行的边界,以权利制约权力.通过法律授权给各种社团组织,使其成为社会制衡力量,以社会制约权力,否则,民主要么是有名无实,要么就蜕变为自己的对立面——专制,这些观点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1.法制完备。要求建立一个[1类齐全、结构严谨、内部和谐、体例科学、协调发展的法律体系,实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有内容与形式完备、科学的法律体系。2.主权在民。要求法律应体现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法制应以民主的政治体制为基础;并实现民主的法制化和法制的民主化。3.人权保障。人权是人作为人依其自然和社会的本性所应当享有的权利,其内容包括人身人格权、政治权利与自由以及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全面地、充分地实现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律的根本目的。4.权力制衡。其主要内容是以国家法律制约国家权力,以公民权力制约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组成人员,通过直接选举或间接选举产生,是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的实质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历史上民利主义以及市场化政治,在宋代“文治复兴”以降发生,具有特定的文化逻辑,是与西方民本主义相区别的“国家民本主义”。国家民本主义与民利主义市场政治是一种具有互通的文化机制。历史上的民利主义市场化政治是连接国家与民众的重要形式和共享空间,这种连接的特点不是基于政治权利,而是基于政治市场之“利”,如此形成了国家与民众即若即离的共主体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人权思想、中国古代"以民为本"思想、近现代孙中山等人的民权思想和近现代西方人权思想是毛泽东人权观的理论渊源。毛泽东人权观认为国家主权与民族独立是实现人权的基础条件,人民的政治发展是实现人权的民主保障,人民的经济发展权是实现人权的物质保障。高度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教育权,注重保障少数民族的各项人权,对我国当前人权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