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钟爱国  崔铁  吴涯涛 《台声》2014,(7):66-71
<正>云南腾冲,一个毗邻异域的西南边陲小县,6月多雨时季,12日这一天却天朗气清,安宁平静。这一天,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回家"了,70年前他们出国远征,抗击日寇血洒缅甸,忠魂难归故国。这一天,英烈们的部分遗骸和墓地的圹兆土(墓地泥土)分装于24个骨灰罐,归葬于腾冲国殇墓园的中国远征军阵亡将士墓。这一天,这600多名中国远征军抗日将士终于叶落归根。  相似文献   

2.
安锡钊 《黄埔》2008,(1):36-36
我第二军原在怒江东岸守备。1944年5月,总部命我军强渡怒江,配合驻印部队打通滇缅公路,我远征军动用了第二、第六、第八、第七十一共4个军打响了对盘踞在腾冲、龙陵、芒市之敌的歼灭战。  相似文献   

3.
陈洪金 《传承》2008,(9):36-38
位于滇缅驿路上的要冲边城腾冲,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开放的胸襟,独特的人文历史,成为镶嵌在南方丝绸之路上一块璀灿的绿翡翠,熠熠生辉。翡翠之城的光芒从昆明出发一路向西,两辆越野车在大理至保山的高速公路上翻山越岭,沿着抗战时期名震海内外的滇缅公路的遗迹,我们穿过密林,爬过山腰,向着翡翠之城腾冲直奔而去。  相似文献   

4.
壮哉,将士     
正这几日,经远号的打捞出水成为每日最关注的信息。在水下沉寂了124年的它,将浮出水面,那些随舰没入海底的将士将魂归故里,让灵魂安息。此时,我最想向着你出水的地方,送上一枝洁白的鲜花,向那片大海呐喊:壮哉,将士。经远号的出水,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历史,唤起了人们对那段往事的回忆,勾起了人们对在那场战争中献身的将士的思念。时光流逝,他们在海底足足度过了124  相似文献   

5.
容杰 《黄埔》2006,(4):50-51
那一年金秋,我沿着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去寻访着滇西抗日战场。 车子在怒江东岸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盘旋而行,凭窗望去,渐去渐远的山峦与天相连,相互摩挲。怒江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条山系夹峙下一路跌宕奔腾不息。这就是被人称之为最神秘、最原始、最古朴的东方大峡谷。  相似文献   

6.
那一年金秋,我沿着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去寻访着滇西抗日战场。车子在怒江东岸海拔2000多米的山顶盘旋而行,凭窗望去,渐去渐远的山峦与天相连,相互摩挲。怒江在碧罗雪山和高黎贡山两条山系夹峙下一路跌宕奔腾不息。这就是被人称之为最神秘、最原始、最古朴的东方大峡谷。站在怒江岸边放眼远望,两岸山峦高耸,山峰陡峻险绝,如刀削斧砍,绝壑千仞,烟岚百里,苍天不过是一条狭长的缝隙,令人肝胆为之震颤。峡谷内江水时急时稳,让我感到峡谷内的景象、声响气氛混合而形成一个奇特的“场”。这里曾是中国抗战的生命线和输血管,怒江天险也曾阻挡了日军…  相似文献   

7.
赵敏 《传承》2010,(34):54-55
<正>在新中国的历史上,有一首激昂的歌曲,它虽然简单,却充满着力量;它虽然质朴,却迸发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它曾经以排山倒海的气势,激励着亿万同胞和人民解放军三军将士,为建立新中国而前仆后继、浴血奋战!它,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军旅歌曲——《我是一个兵》。这首歌诞生于朝鲜战争爆发后,至今仍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8.
正台风天气,乱云飞渡。独自走在定海古城的石板路上,跫音笃笃,回荡在小巷的深处。粗犷的条石垒就了定海沧桑的古城。古城门上"会城重镇"遒劲的大字,还凝结着咸腥苦涩的海风吗?倭寇挥舞着饥渴的钢刀,把罪恶的剪影深深刻进了峭立的城墙。恍惚间,我看见风浪中颠簸的战船,听到将士们冲锋的呐喊!正迟疑着,忽见浓云吹散,  相似文献   

9.
鲍直才  李石 《黄埔》2011,(2):36-37
横断山脉的南麓,怒江的西岸,耸立着一座海拔2690米的险峰——松山。它像一头巨大的恐怖怪兽扼守着滇缅公路的要冲,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并且因为战略地位重要又被军事家称为滇缅路上的"直布罗陀"。令我们中国军人咬牙切齿的是:一支精锐的日军部队盘踞其上,并用了一年的时间修了极为复杂的永久性工事,形成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据点,从而牢牢控制着怒江战场的主动权。驻守松山的日军是五十六师团下的一  相似文献   

10.
闪光的年华     
——谨以此文纪念那个伟大的日子!并向以前的、现在的以及……所有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儿女们致敬! 在胶东大地上,人们热情传颂着一个年轻工商管理员的故事。他,就是山东省荣成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崖头所管理员佟海涛。 (一) 1988年8月20日,刚从学校  相似文献   

11.
李绍明  郎晶晶 《创造》2015,(7):70-71
<正>从1938年至1945年,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战略物资共约4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抗战"输血线"。滇缅公路,抹不去的记忆,它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输血线"、"生命线"。滇缅公路,抹不去的记忆,它是人类筑路史上的一个奇迹。以老人、妇女和孩子为主的筑路大军,在9个月时间内用手指在云岭大地上抠出来,"这种精神是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的"。滇缅公路,抹不去的记忆,它在77年间不断"升级"蝶变,承载着云南从抗战前线转身开放前沿、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2.
<正>"我希望还能回一次腾冲,把阅兵盛况讲给牺牲的战友们听。我想亲口告诉他们:战友们,我们胜利了!"在南宁市建政南路一栋居民楼里,现年96岁的抗战老兵邱炳基端详着手中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讲述了71年前滇西战场上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1944年9月14日,困守腾冲数月的侵华日军弹尽粮绝,中国军队胜利在望。清晨5时许,中国远征军五十三军一三○师  相似文献   

13.
2006年9月底,全省的目光聚集在腾冲这片热土上:9月25日,具有战略意义的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奠基。计划于2008年通航的腾冲机场,将为腾冲插上腾飞的翅膀。9月26日,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办公会在腾冲召开,强调了滇西边境旅游业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腾冲旅游而言,无疑是向前跨越的利好消息。同时,保腾高速公路、火山运动休闲公园项目签约仪式、腾冲国际生态旅游区项目启动仪式和腾冲“火山不夜城”项目开工仪式在腾冲举行。一系列的动作,预示着具有悠久历史、承载了“腾越文化”的腾冲,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振翅待飞。  相似文献   

14.
腾冲发力     
赵攀峰 《创造》2006,(9):18-21
2006年9月底,全省的目光聚集在腾冲这片热土上:9月25日。具有战略意义的云南腾冲驼峰机场奠基。计划于2008年通航的腾冲机场,将为腾冲插上腾飞的翅膀。9月26日,省政府滇西边境旅游现场办公会在腾冲召开,强调了滇西边境旅游业在云南旅游“二次创业”中的重要地位。这对处于中心地位的腾冲旅游而言,无疑是向前跨越的利好消息。同时,保腾高速公路、火山运动休闲公园项目签约仪式、腾冲国际生态旅游区项目启动仪式和腾冲“火山不夜城”项目开工仪式在腾冲举行。一系列的动作,预示着具有悠久历史、承载了“腾越文化”的腾冲,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加速,振翅待飞。  相似文献   

15.
在腾冲行走     
阿蛮 《公民导刊》2013,(3):54-55
行走在腾冲的各个景点,此时彩云之北万里之遥的塞外,早已是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了。腾冲的隆冬季节也就这样万里无云月正中的样子,即使早晚温差很大,却依然让人不觉得寒风的凛冽和严冬的肃杀。这里有九十多座火山数以万计的温泉眼,百分之七十覆盖面积的森林植被,昼暖夜凉一日可阅尽春夏秋冬。我们在腾冲的日子,正是白果树叶黄飘飞之时。到达白果村,眼见这里一片碧云天黄叶地。高原的阳光坦荡如砥,难怪当地人的脸上都绚烂着两朵高原红呢!有几百年树龄的白果树峨冠博带,黄叶在艳  相似文献   

16.
黄志忠 《创造》2023,(4):65-68
<正>滇缅公路是极具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一条公路,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滇缅公路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深度挖掘提炼弘扬滇缅公路文化,助推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一、基本情况(一)滇缅公路是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世纪之路滇缅公路是公路史、战争史上的奇迹。滇缅公路又称昆瑞公路(昆明至瑞丽)、昆畹公路(昆明至畹町)、抗日公路、中美合作公路。  相似文献   

17.
2008年3月10日,对于乳山市十甲庄村全体村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威海市人大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走出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换上工作装,拉着树苗,来到了十甲庄村,与村民们一道在村路两侧、在田间地头、在荒坡山峦栽种了3000多棵黑松、龙柏,以绿化美  相似文献   

18.
正今年这个国庆长假,过得太不一般。举国同庆,八方来贺。新中国70华诞,中华儿女共同唱响了"我爱你中国"!这个属于近14亿人的节日,从天安门广场到基层社区、万里边陲,五星红旗最亮眼!这个属于近14亿人的节日,爱国心从未像今天这样心潮澎湃,爱国情从未像今天这样激情飞扬!一堂新中国的历史课阅兵式上,将士们铿锵有力的步伐,让我们听到了  相似文献   

19.
兆成 《现代领导》2005,(8):39-40
历史上历朝历代开国的皇帝,个个都是好猎手,驱使着一帮走狗,捉兔杀兔大忙一阵,得到了偌大的猎物——江山后,就觉得走狗们碍眼了,心里头就对那些走狗们讨厌起来。宋太祖在一大帮猎手中,算得上是有点良心的,好聚好散,没有将开国的那些走狗们烹了,而是放了一条活命让他们做了一世的富家翁。遇到良心坏了的猎手,走狗们的日子就大大不妙了!因为猎手们很担心走狗发疯,咬上主子一口,得了狂犬病想不死都不行。而许多的走狗仗着曾经为主子们立了偌大功劳,也想分一块肉骨头啃啃,有这种想法就不妙了!  相似文献   

20.
曹琪 《今日上海》2010,(1):30-31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这是一段早已深深印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的文字,同时也是一曲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能紧紧凝聚起每一颗中国心的激昂旋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