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全民 《中国监察》2008,(22):63-63
人的一生中,会养成很多习惯。读书是一种好习惯。 “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对每个人而言,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读书是提高修养、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相似文献   

2.
李振 《江淮法治》2011,(8):56-56
如果说翻阅报纸是探向外界的窗口,那么读书便是走向内心的河流。久而久之,我就养成了白天阅报黑夜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3.
谈读书     
正现实生活中,爱读书与不爱读书,有很大差别。爱读书之人,往往语言丰富、思维缜密;不爱读书之人,常常想法简单、语言贫乏。这是因为"好书蕴藏着思想的精华"。凡是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总能激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思想活力,得到"夜来一笑寒灯下,始是金丹换骨时"的智慧启发,滋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浩然之气。当下,面对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名  相似文献   

4.
读书十致     
正读书,向来为世人所推祟。今年,福建省检察机关部署开展"两提升三过硬"建设,何泽中检察长亲自做"倡导养成学习自觉,做学习型检察官"学习讲座,在全省检察干警中营造了读书、学习、提升的浓厚氛围。时逢城厢区人民检察院"致远"读书社成立之际,再读何检文章,深感读书之乐,深体读书之益,静室沉  相似文献   

5.
读闲书     
张燕 《江淮法治》2009,(20):56-56
我喜欢读书,确切地说是喜欢读闲书,就是毫无功利心的那种读书。在今天这个喧嚣浮躁的时代里,做什么事似乎都要想一下是否值得,是否能得到相应的回报。即便是读书,也要被人生的竞争和简单的功利心所限制,它更多成为我们增长生存技能的重要方式,或是宣泄焦虑和不安的渠道。当它作为我们匆忙的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途径时,它就缺少了原本应有的那种平和安逸的乐趣。  相似文献   

6.
读书学习,是个人提升能力,增长见识的重要途径。但是,作为"精神食粮"的书籍,却是良莠不齐。因此,领导干部读书要有所选择。"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读好书可以使人提升素质、陶冶情操、增长才干;读错了书,也可以使人变得庸俗低级、腐化堕落、能力低下。事实正是如此,书籍从来有精华,也有糟粕。读书既可以造就一个人,也可以毁掉一个人。当今社会纷繁复杂,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对党员干部也就不断提出新考验和新要求。党员干部唯有多读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有两个国家的人最爱读书,一个是以色列,另一个是匈牙利。 以色列入均每年读书64本,占全国人口80%以上的犹太人人均每年读书达68本之多。犹太人有个习俗,当孩子出生时,母亲就会翻开《圣经》,  相似文献   

8.
朱文鸿 《中国监察》2011,(10):63-63
读书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能够使人摆脱愚昧和狭隘,提升思想的高度和深度,历练宽广的眼界和博大的胸襟。宋代黄庭坚曾说:"人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他的意思是说,读书可以使人变得优雅和聪慧。  相似文献   

9.
小宜  何进 《江淮法治》2014,(8):37-37
正明朝年间,山西太原有个富户名叫吴瑞甫,他儿子吴衡是个纨绔子弟,整天只知寻花问柳、惹是生非。吴瑞甫就花费重金聘请了当时的名儒杨俊到家教吴衡读书。杨俊携子玉昆到吴家应聘,玉昆遂与吴衡同窗读书。一天,玉昆带着课本到吴家后花园里读书,正读得入神的时候,吴瑞甫的女儿珊娘带着丫环秋菊到花园散步。两人一朝面之下,珊娘见玉昆生得俊  相似文献   

10.
黄道炫 《政府法制》2013,(26):46-46
毛泽东、蒋介石读书最大的不同,一言以蔽之:毛泽东读史、蒋介石读经。毛泽东读史是为研究人,蒋介石读经是为琢磨心。  相似文献   

11.
风雅读书时     
从来都不曾想附庸风雅,更不愿在白日的喧嚣中去故弄清高,因此深夜读书,只想泡上一杯酽酽的绿茶,然后翻开一本墨香袭人的书卷,使浮躁的心逐渐变得宁静致远。  相似文献   

12.
读书与写作,是人们精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凡有一定文化程度、对精神生活不甘寂寞的人,在业余时间大都喜欢读书或者迷上写作.这是一个好现象,是值得倡导的.……  相似文献   

13.
占云 《法律与生活》2014,(15):41-41
正《光明行》系列丛书中的《健康与养成》是服刑人员了解健康观念到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的、很适合实际改造的科普读物。阅读后,使我对什么是健康有了更加科学的理解。人的躯体、心理、社会人际关系和精神上的良好状态是评判人是否健康的综合标准。一个人要想拥有健康,最好的心情是宁静,最好的药物是饮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疗效是坚持。健康养成的关键在于养心。特别是我们服刑人员,生活在这种特殊环境中,我  相似文献   

14.
史飞翔 《政府法制》2012,(29):28-28
胡适很小就与书结下不解之缘。他少时就喜欢买书、读书,后来又藏书、写书、校书、编书,可谓一生以书为伍、以书为友。胡适自称“用书家”,视读书为毕生之最大乐趣,他几乎是天天读书,一天不读就难受,晚年尤其如此。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也说过“读书万卷始通神。”面对众多的学习科目,面对日益繁重的学业,我们的学生如何能够“渎书万卷”呢?当然,这里不仅仅是在追求数量,而是要强调“读书”二字,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不是在课堂上简单地提出要求,“今天大家下去看××书。”就能达到效果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简单地这样做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要对学生地课外阅读进行指导,使他们不仅要阅读——“披文得意”(读懂理解),而且要思考——“运思及物”(阅读创造)。  相似文献   

16.
管荣保 《政府法制》2011,(26):47-47
温家宝总理说:“读书关系到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修养,关系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一个不读书的人是没有前途的,一个不读书的民族也是没有前途的。”  相似文献   

17.
我今天和各位交流的话题是关于读书境界和做律师境界的话题。自我们所组织律师学习和成立讲师团,开始每周五讲课以后,我就在考虑要讲什么题目。如果讲法律我懂的大家都懂,我不懂的好多人可能也懂。所以我想应该选择自己有比较多的素材、话题、体验,领悟,有别于其他律师的东西来讲。我读书的年限比较长,今年53岁,大概读了44年书,从8岁开始读书。做律师的年限亦有22年,是读书年限的一半。在这个行当中泡了这么久,拿这两个话题出来讲,就有一点说话的本钱。所以就选了读书的境界和做律师的境界作为题目。我先把问题提出来把人气凑起来,大家就可以进行讨论、发问,看看我们是否能碰出一些思想的火花来。  相似文献   

18.
徐志频 《法人》2016,(4):92
左宗棠反对死记硬背。他比作戏子唱戏,模仿得惟妙惟肖,一场终了,戏是戏,人是人。读书的关键,要做到"人书合一"写《孝威1861年(咸丰十一年)正月二日四更》这封信时,左宗棠战事得了短时空暇,重新拾起读书嗜好。左宗棠在这里引儿子思考一个根本问题:读书到底是苦还是乐?我们到底应该坚持苦读,还是追求悦读?读书本质是苦的。要不古人不可能要"头悬梁,  相似文献   

19.
在法医检验实践中,因脂肪心猝死的案例并不少见,但因死者平素身体健康,无任何既往病史,死前无任何先兆症状或仅有轻微诱因作用而突然死亡者,会引起人们对死因的争论。特别是近年来就脂肪心能否构成原发的猝死原因,在法医学界也众说纷纭。 本文报道的3例脂肪心猝死者,1例系公安干警,1例系在押犯人,1例为银行干部,3人平素均体健。1人死于睡眠中,1人死于与人争吵后,另1人死于外科门诊小手术后。这3例均经系统解剖和病理检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二十四年前在大学读书时,曾因春天的到来而对身边的读书场景别有感触,填了一首虞美人"年华贵妃"的词,曰:"东君何故这般美?惹得人心醉。我欲无情更多情,一朝都与这年华贵妃。落花流水恨多少?争叫人心碎。我将不负好时光,去与她恩爱缠绵百岁。"那时在大学,心思全在读书,特别是想将耽误的时光夺回来,好像天下的事只有读书,所以很自然地要以身相许。和现在的大学生比,那时学生们的心地单纯极了,除了男女生间明传暗递,引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