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岳阳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发[2012]4号文件精神,不断提升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水平,造就了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党外干部队伍,为推动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支撑。目前,全县共有副科以上党外干部60人,其中,处级7人,科级55人,乡镇和部门正职8名,乡镇和县直党外干部配备率面分别达100%和50%。  相似文献   

2.
党外干部是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党外干部的选拔培养与管理使用工作,既是党的干部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团结党外人士、发挥党外人士作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重要工作.作者结合商南县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做法与成效指出了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目前面临的困境,提出了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具体思路,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党外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制度化、规范化,核心是建立科学系统、运作有序、符合党外后备干部自身成长规律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党外干部工作科学化是个系统、复杂的社会大工程,党委组织、统战部门只有在根据党外干部的不同情况,体现党外干部特点、符合党外干部成长规律而制定的原则指导下开展工作,才能有效推进党外干部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党的统战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思想推进党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首位,提高党外干部队伍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二是大兴学习之风,树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干部理念;三是增强党外干部的服务意识,把执政党的优良作风贯彻和运用到党外干部的实际工作之中;四是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建设高素质创新型的党外干部队伍。  相似文献   

6.
关于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党外干部成长的根本政治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大力发展为党外干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党外干部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领导重视、统一思想是工作推进的前提;物色选拔、识人用人是建立党外干部队伍的基础:开拓创新、齐抓共管是壮大党外干部队伍的关键。要提高认识,加强协作,营造党外干部工作的良好氛围;创新方式,加大党外干部培养力度.拓展培养锻炼平台,建立并完善党外干部培养锻炼机制;把握各项工作契机,拓宽视野,提供平台。加强引导工作.动态关注党外干部队伍建设;聚焦重点,加大党外干部实职安排力度,从而推动党外干部的选拔任用工作。  相似文献   

7.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能不能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将直接影响到我们事业的成败。党外干部和党员干部一样,都是国家干部。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理所当然地应包括党外干部在内,如果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党外干部队伍,要想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不可能的,至少这支队伍是不全面的。在全省行政事业单位,党外干部占有很大比重,而在全省各类专业技术干部中,党外干部占的比重就更大,约为70%。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强高校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创新党外干部管理模式,拓宽党外干部物色发现与培养锻炼渠道,中南大学加长板凳,创新推进党外干部校内挂职,为党外干部成长搭建平台,使党外干部得到了切实的锻炼,党外干部队伍建设得到了实质性加强,增进了校内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9.
做好高校党外干部工作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高校党外干部工作面临一些新问题,必须从加强制度建设、加强高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及统战团体建设、加强对党外干部的教育培训等方面入手,做好高校党外干部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0.
党外干部是我国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力量。新时期,关注党外干部成长,加强党外干部队伍建设,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是中国共产党与党外人士合作共事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保证。促进党外干部成长须依靠多方合力,本文尝试从明确发展方向、搭建发展平台、加强教育培训和注重自身修养等四个方面为促进党外干部成长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一客观现实的改变,要求人们树立和强化与之相应的新思维,最主要的就是发展思维、战略思维、科技思维、法治思维、素质思维。只有这些科学思维,才能抓住新常态的实质,科学引领和推进新常态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是西方新近出现的两种不同的公共行政学范式,后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前者进行了批判,两者争论的实质为管理主义和宪政主义的不同.然而,在多元行政观的视角下,二者可以作为两种不同的研究途径而得到整合.借鉴多元行政观的思想,中国现阶段的政府管理模式应该是以官僚制为主体,新公共服务和新公共管理为辅助的多元化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人民政协的性质定位决定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最根本的问题。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要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把握原则性与灵活性,尊重普遍性与特殊性,兼顾整体性与局部性,注重广泛性和代表性,人民政协是政治组织、聚力机构、献策机构、履职载体、民主监督机构。新时代人民政协要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增强为民履职本领,促进国家治理能力提升,完善新型政党制度,凝心聚力,画出最大同心圆。  相似文献   

14.
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是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应有之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内涵包括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指出了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内涵。弘扬企业家精神,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需要从党委政府和企业家等多方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树立大国防观念、贯彻积极防御的国防战略方针、国防建设要以提高军队现代化为中心、走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跨越式”发展道路四个方面论述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我国国防建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孕育于民主革命时期,形成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改革开放后,这一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广泛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积极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取得了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一、新形势对行政学院的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认清形势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我们要首先在这个问题上统一认识。各级行政学院应该看到 ,新的形势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形势 ,包括国际形势 ,国内形势。我们要全面审视当今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 ,要深刻认识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变化和面临的新任务 ,实事求是地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 ,抓住机遇 ,乘势前进。对国际形势 ,党的“十五大” ,特别是十五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尽管现在世界上局部战争不断 ,但总的来看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 ,这…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出版社共同主办、《判解研究》丛书编辑部和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协办的第五届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暨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研讨会于2008年9月在济南举行。本次论坛,将学者的理论创新与法官的实践经验相结合,围绕着"亲属法新问题与新展望"这一主题,就以下几个热点与难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夫妻共同财产的物权法规则适用问题;无效婚姻制度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婚姻法》第46条在适用中的疑难问题;同性恋、准婚姻关系等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当前,未婚同居现象较为普遍,而且由于其具备一定的现实合理性,也已经得到了多数人的默认甚至称许。对于其间产生的各类法律问题,比如怀孕生育而亲属权利无法确认,感情破裂而财产难以分割等,却并未在婚姻法律、亲属法律中得到体现和安排。  相似文献   

20.
The realization of the community is our eternal goal to pursue. Because of the speedy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the traditional life community has begun to collapse gradually. As the main form of inhabitation for urban population, whether can we arouse the awakening of the community is the core issue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By exploring the “New Neighborhoods” of H community in Suzhou Industrial Park, we have found the possibilities of the returning of the new city community. And it has also inspired us a lot in terms of goals, organizations, promotions, activities, orders, and so on.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community should awaken and reconstruct the neighborhood. Relationship being a starting point, the service concepts, mobilization strategies and ability cultivations of the community workers are the main efforts of the community development. Returning to human nature should be the final home of the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