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美国强势推出基于社交网络技术的“公共外交2.0”战略,以求在新媒介环境下改善美国在全球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形象.但美国公共外交的战略预设与实际传播效果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本文将从媒介运用、传播模式、目标受众等方面介绍美国近期的公共外交战略,并从制度结构、信息内容、媒介技术等方面剖析美国公共外交遇到的问题与挑战,进而思考美国公共外交的深层次问题,以为中国公共外交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网络突破了以往许多传统媒介地域性传播的局限性, 极大地推动了公关实践的全球 化;网络为公关人员提供了新的强有力的可控媒体, 使公关人员在传播活动中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 地位;“多对多”的网上传播模式有利于组织实现双向对称传播,“关系管理”被日益提上日程;网络 传播中信息接收者推动传播, 从而使得信息的“质”的重要性大大超过了“量” , 要求公关人员更多地 关注信息的质量而非数量。  相似文献   

3.
美国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际社会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 起着重要影响。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兴媒体激烈竞争中, 美国报业及各类媒介面临首要课题 和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媒介定位, 恰当选择生存空间。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媒介产业市 场化运作, 使现代媒介的功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受众的权利和需要得到重视和满足。在美 国, 人本化不仅在媒介传播内容上得以体现, 在媒介运作各个环节也得到有意识的关注和实施  相似文献   

4.
美国报纸是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国际社会以及美国的政治、经济、社会 起着重要影响。在传统大众传播媒介与新兴媒体激烈竞争中, 美国报业及各类媒介面临首要课题 和必须解决的首要任务是准确把握媒介定位, 恰当选择生存空间。媒介竞争的加剧和媒介产业市 场化运作, 使现代媒介的功能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受众的权利和需要得到重视和满足。在美 国, 人本化不仅在媒介传播内容上得以体现, 在媒介运作各个环节也得到有意识的关注和实施。  相似文献   

5.
正技术变革是影响外交形态最具根本性和全局性的因素。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ICTs)的革命性浪潮席卷当今一切社会领域,并推动各个领域都相应进行调整和变革。特别是对以信息沟通和机智谈判为主要内容的外交领域而言,信息传播技术对外交形态的变革产生了决定性影响。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催生了新的网络外交形态——推特外交(Twiplomacy)。推特外交凭借其对信息传播模式的  相似文献   

6.
网络分析是一种新的社会研究方法.根据网络特征的不同,网络分析可以分为政策网络和治理网络.网络分析在国际关系中的研究主要体现为权力形式、建构作用和组织形态等方面.总体来看,网络分析有助于推进国际认同的形成和国际制度的民主化建设.  相似文献   

7.
东正教媒体在俄罗斯的兴起和繁荣发展既是时代的产物,同时也是俄罗斯本土化的产物。东正教媒体是东正教团体意识的再现,是认知东正教的良好渠道。俄罗斯的东正教媒体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拥有相当规模的完整体系,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门户网站等所有纸质媒介和电子媒介。俄罗斯东正教媒体既有宗教媒体世俗化的普遍特点,又兼有俄罗斯本土化的特征,虽不是主流媒体,却是俄罗斯主流媒体最为重要的合作者。  相似文献   

8.
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以来,美国与俄罗斯在网络空间展开激烈的舆论博弈,新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成为活跃的“新战场”。新世纪以来,美国政府不断加强国际传播全球布局,调整对重点国家和地区的传播策略。2002年以来,美国专门的政府媒体管理机构制定了六份国际传播发展的五年规划,成立了中东广播网络,并对美国之音、自由欧洲电台/自由电台等媒体进行了调整和转型,不断创新媒体传播手段,目的是在新传媒生态中延续其国际传播的霸主地位。俄罗斯始终是美国的重要对手,美国政府媒体不断加强和调整对俄罗斯传播的布局、定位和策略。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美国进一步将俄罗斯升级为敌手,把打击“虚假宣传”和“反进攻”作为重点战略,广泛应用网络数字和社交媒体平台、加强技术规避应用研发、实施针对“Z世代”和“千禧一代”等重点受众的精准传播策略,对俄罗斯进行舆论打击。本文通过解析美国官方媒体机构发布的六份传播战略规划,全面梳理了美国政府的国际传播战略发展演进和对俄罗斯的国际传播战略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生态中美国国际传播战略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蓝舌病(Bluetongue)的记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最初认为可能是血寄生原虫所致;在1906年由Theiler证明其病原为滤过性病毒;而到1934年则被认为可能是由伊蚊(Aedes)传播的虫媒病毒,直到1944年才证明是由嗜吸牛、羊血的库蠓Culicoides Latreille,1809)为媒介的虫媒病毒。以后又发现兽虱[Melophagus ovinus(L.)]以及螫蝇和虻等均可能机械传播。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中越两国语言文化交流,汉语成语被大量的传入越南并被越南语"吸收、消化"。这一过程也是汉语成语在域外传播不断调整、适应的过程。在传播过程中产生了各种变异现象——从语音到语义,从结构形式到构词要素。本文将其归纳为形义照搬—改造改写—语义转化—利用创新四种形态,以此来考察汉语成语在越南传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1.
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作为当今国际关系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反映的是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和相互影响,已经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手段。进入新世纪以来,俄罗斯整合国内媒体资源,组建了对外传播航母,尤其是今日俄罗斯电视台(RT)的创建,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不同于西方国家媒体的声音,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俄罗斯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被动局面。俄罗斯媒体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表现,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不满,导致俄罗斯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领域展开了激烈较量,美国对RT电视台的制裁和打压,充分展现出两国媒体国际传播博弈的激烈程度。本文通过分析美俄两国围绕RT电视台在媒体国际传播博弈过程中的方法和手段,归纳出媒体国际传播博弈的本质和特点以及带来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为了塑造良好的国际形象、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俄罗斯明确把媒体国际传播战略上升到国家层面,出台一些列政策和措施,提升了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在国际社会传播了俄罗斯声音,维护了俄罗斯国家利益。但是,由于俄罗斯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深刻矛盾,西方国家利用各种手段对俄罗斯媒体进行全方位的制裁和打压,俄罗斯媒体国际传播能力发展严重受阻,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在国际传播格局中的斗争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是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当前,"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主要面临曲解误导型、摇摆不定型和自我中心型三种压力,在议题设置方面尚未能充分挖掘倡议本身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观动力。作为"一带一路"倡议国际传播领域的经典案例,"新四大发明"调研在选题策划、传播节奏以及媒介互动等方面的议题设置策略,体现了从时度效着力的国际传播要求,在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层面为"一带一路"倡议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当今时代可以称之为是全球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人们耳闻目睹最多的一些词汇是“新经济”、“知识经济”、“高科技”、“信息”和“网络”等;另一方面,“战乱”、“贫穷”、“落后”、“债务”和“边缘化”等词汇也不断出现在各种媒体……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一种嗜神经病毒引起的、虫媒传播的自然疫源性动物病。人和各种家畜以及野生动物均能感染。马呈急性经过。下面着重介绍马乙脑。 病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属传染性较弱而免疫性较强的病毒。能在鸡胚、地鼠肾、小白鼠肾和人胎肾等组织上培养。可用50%中性甘油在低温下保存。通常,抗菌素、磺胺、升汞等对它无明显作用。乙醚和氧化剂等可使其失去活性。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背景下,伴随着拉美印第安社会运动的崛起和信息社会的发展,拉美印第安传播事业呈现区域性和专业性发展态势。印第安人以影像和互联网为主要媒介发展自己的传播事业,阐释自己的理念,展现印第安人的价值观和民族特性,增强外界对自身的认知,发挥影响社会和政治进程的重要作用。印第安传播事业的发展面临经济、政治和社会资源等方面的局限,但它作为一种自下而上的传播模式有利于印第安人表达经济和社会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17.
传媒,是“传播媒体”的简称。传媒按照传播管道,可以分为纸类(报纸、杂志、图书)、声类(电台广播)、视频(电视、电影)以及网络类(电脑视频)等。通常我们把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称为“平面媒体”。这是由于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是通过单一的视觉、单一的维度来传递信息的,它与电视、互联网等媒体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维度的传递信息不同,而电视、网络等则被称作“立体媒体”。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美国媒体与国际反恐联盟为个案研究,认为媒介外交与国家本体认知、国际形象的建构、全球政治体系的重组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因果关系,而美国政府在"9.11"后对媒体的成功运用标志着媒介外交已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外交范式.  相似文献   

19.
借助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森林革蜱(Dermacentor silvarum)和草原革蜱(D.nuttalli)的形态特征,这两种形态近似的革蜱除了个体大小、盾板珐琅质颜色以外,在须肢第2节齿突形状、口下板齿型、雌蜱孔区、气门板形状、中垛的宽窄、第4对足胫节后的齿突及外距的长短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一段时期内中欧四国(捷克、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部分主流媒体涉华报道的主要内容、对华评价、信息来源、议题设置以及对双边关系的态度等进行指标分析发现,当前中欧四国媒体的中国观非常复杂:政治和社会文化议题呈现出明显的负面态度;经济上兼具正负两方面态度;在中美矛盾冲突日益激烈背景下,中欧国家媒体并没有出现“站队美国”的倾向;在科技领域,承认中国在网络技术和数字经济领域的进步和领先地位。中欧国家媒体中国观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在发展对华关系中获得实际利益,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对本国会产生何种作用。中欧国家媒体中国观的形成是其各自国家利益、历史经验、价值观、舆情民意等多种因素互动作用的结果。本文从“议程设置论”角度探讨了中欧媒体中国观的呈现方式以及中欧媒体中国观的代表性问题,即媒体是反映本国精英的中国观还是大众的中国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