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闲话春节     
春节,是全世界历史最长、文化意蕴最深厚、拥有最多人数欢度的节日。在国人的生活中,春节不仅仅意味着自然季节的更替,也不完全是一种喜气洋洋、吃吃喝喝的日子;过春节是人生的盛宴,是中华民族人生愿欲的一种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
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春节有自己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商业文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春节的喜庆活动已经在静悄悄地发生变化:人们消费逐渐由“吃喝”向“玩乐”转化;春节交往由“亲情”逐渐向“友情”扩散,家庭式交往向社会化交际转变;以良好祝愿为代表的节日气氛、以拜年和团拜为主要标志的春节活动,有逐渐淡化之势,而多元化、趣味化、随意化和追  相似文献   

3.
春节的记忆     
正春节是我国第一大传统节日,它荟萃了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和生活中积累总结出的文化精髓;它深藏着亿万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真挚的情感;也是全球华人年年岁岁最隆重最喜庆的节日。我的老家在河北省玉田县黄家铺,小时候在家乡过春节的情形,我至今仍记忆犹新。家乡过春节是从腊月初八开始的,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相距约四十一天,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腊月初八,农家有吃米、红枣、栗子等煮成腊八粥的习俗。在我村各家争着早起,点火煮腊八粥。村中传  相似文献   

4.
正春节是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祭灶、贴春联、放鞭炮、守岁、拜年里孕育了中国春节特有的"年味"。2018年浓郁的中国年活动在各地纷纷上演,向广大民众阐释多彩多姿的中国传统春节文化、民风民俗,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现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体会我们的祖先辞旧迎新的欢庆场面。新春期间,福建福州仓山区将  相似文献   

5.
《台声》1999,(2)
兔年春节来到了。春降人问,大地一派勃勃生机。春天给人希望,春天多么美好。在此,本刊全体同仁恭祝台湾同胞、海内外乡亲节日快乐,阎家幸福,万事如意!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和海外同胞,都对春节极为珍视,都要以最降重、最热闹的方式来欢庆这一节日。春节象征着团圆。中国人之所以极为珍视春节,就因为这是亲人团圆、阎家欢乐的节日。每逢新春佳节,出门在外的人总是要想力设法及时赶回来与家人团聚;而远在异国他乡的人,即便赶不回来,也要以贺卡、书信或电话等方式,与家人联系,表…  相似文献   

6.
锣鼓响起来,歌儿唱起来。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这个欢乐祥和的节日,是亲朋好友欢聚的日子,是人们增深感情的重要纽带。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庆贺新春活动的习惯,台湾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7.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一个“聚合式”的传统大节,是传统信仰、天人观念、民俗礼仪的“集大成者”。时至今日,春节正在走向国际化,无论是其自身悠久的历史传承还是逐渐取得的国际影响力,都使其逐渐成为真正的“聚合性节日”。当前,春节的国际传播仍存在节日仪式驳杂、文化符号缺乏提炼、节日文化产品开发不够等问题,提炼春节的仪式、符号意义,打造春节文化产品是进一步推动春节国际传播、实现春节“国际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王秀真 《半月谈》2004,(2):50-52
作为中华民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春节具有特别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千年来它不仅深受本民族的重视,还成了许多亚洲国家的共同节日。但是,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开放,许多人却逐渐感到春节不再像以前那么吸引人,年的味道越来越淡了。以后的春节还会不会是中国人隆重的节日?年味淡了,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还是其中另有原因?我们是漠然置之,还是积极主动地去做些什么?带着一系列的问题,本刊记者走访了著名的民俗学者、中央民族大学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陶立璠教授。  相似文献   

9.
正从时间跨度上看,春节开始于腊八,结束于正月十五,前后约40天,是时间跨度最长的传统节日;春节是民俗最密集的节日,在庆祝春节的40天中,几乎融入了我国民俗的所有形式;春节的精神是理想、团结、辟邪、平安、顺利、和谐,这也能体现中华民族的精神。有童谣曰":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顶新毡帽,老太太要件新棉袄。"从腊月二十三开始,新春的喜庆气氛就开始在大街小巷中  相似文献   

10.
《小康》2015,(3)
<正>春节之所以成为绵延千年的节日,不在于鞭炮花样的翻新,而在于每一代人都能从中找到快乐的源泉,恰如本雅明所言,"使节日变得伟大重要的是同以往生活的相逢。""如果有什么与一起节日的经验联结在一起,那就是不允许人与他人分隔开来。节日就是共同体的经验,就是共同体自身以其最完美的形式来表现。节日总是一切人的。"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如是说。春节,就是这样一个节日。很多信息在不断提醒人们,比如说电视、报纸都开始陆续报道春运的时候,比如  相似文献   

11.
伦理道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复兴,必须有中华文化的自觉。节日是人们祈愿的生活状态,具有丰富的理想因素和情感因素,我们的传统节日是人伦教化的好载体,但一般都是综合性的,未设单项主题的专节。而现代社会分工很细,需要有表达单项人伦感情的节日,于是西方的此类节日便乘虚而入。美国母亲节、父亲节,西方情人节,颇有风靡之势。但异质文化的人伦节日难于承  相似文献   

12.
《台声》2014,(2):20-41
<正>又至新春时。转眼马年春节到。春节是指中华民族特有的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是中华民族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中国人过春节早在4000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有着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一个节日所无与伦比的悠久历史。因其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全民性的特点,且历史悠久、流传面广,故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多种说法。其中,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是,春节由虞舜时期兴起,一般指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  相似文献   

13.
四时更替,日月轮回,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欢庆节日,登门拜访,相互庆贺,人之常情,无可厚非。然而,我们要提醒大家的是,作为领导干部,节日期间不要忘记廉洁自律,把握好思想道德这条防线,干干净净过个年。有些人总是利用节日请客送礼,拉拉扯扯,吹吹拍  相似文献   

14.
年,是一个厚重的话题,既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中华民族最醒目的文化符号,它是亲情、伦理的载体,也承载着对未来生活企盼及理想的文化意义。因此,年与其他节日是无可比拟的,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栖息地、千古传承的同心结,  相似文献   

15.
民以食为天     
民以食为天当您收到这本杂志之时,春节的气氛还未完全褪尽春节是中国人生活中气氛最热闹一个节日。时光倒退到20年以前,那时侯过节,小孩子除了要添置一身鲜亮的新衣服外,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可以吃到平时馋嘴可又不易吃到的“美食”。要知道那时候生活物品匾乏,就连家...  相似文献   

16.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在越南,春节是最隆重的节日,也是国家法定休息时间最长的一个节日。越南的过节习俗与中国大同小异,腊月二十三开始过年,腊月三十除夕守岁、放鞭炮、吃团圆饭。大年初一拜年、赶庙会。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相似文献   

17.
辞旧迎新日,万家灯火时。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为了进一步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以及生活困难就地过年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春节前夕,民政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春节期间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有关工作的通知》,部署各地民政部门进一步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确保他们度过一个温暖祥和的春节。  相似文献   

18.
正走过春光烂漫的三月,我们迎来甲午年温暖的清明——绿,染深了大地,花,香透了城乡。清明节,又叫扫墓节、踏春节、三月节等,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春祭节日,历史上一度成为仅次于春节的盛大节日。在传统社会中,它的节期持续时间较长(五六天到十几天,多地多时代不等),一方面是扫墓祭奠、怀念离世亲人的节日,一方面是踏青嬉游、亲近自然的节日。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所谓岁时节日,就是与  相似文献   

19.
《时代潮》2004,(Z1)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它是农历的新年,所以至今仍俗称“过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节日喜庆气氛要持续一个月。正月初一前有祭灶、祭祖等仪式;节中有给儿童压岁钱、亲朋好友拜年等典礼;节后半月又是元宵节,其时花灯满城,游人满街,盛况空前;元宵节过后,春节才算结束了。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7,(3)
<正>浓浓的年味浓浓的中国情"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金鸡一声报晓,我们迎来了崭新的一年。在刚刚过去的几天里,相信祖国大地、海峡两岸都沉浸在浓浓的年味中,万家灯火,新桃换旧符,一片春满山河。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象征团圆、兴旺,是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华民族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春节,这个对于中国人来说最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