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的活动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伊斯兰极端势力在中亚的主要代表是伊斯兰瓦哈比派,又称“瓦哈比运动”。该派别18世纪中叶兴起于阿拉伯半岛,因受到沙特王室的支持,很快在伊斯兰各派中取得支配地位,并成为建立沙特阿拉伯王国的思想基础,其教义被奉为国教。瓦哈比信奉真主安拉为唯一神明,坚持以“古兰经”和圣训为立教之本;主张以暴力保卫伊斯兰教的纯洁和权威,恢复其原始宗旨和教义,为此可对“异教徒”和“伪信者”开展“圣战”;认为只有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政教合一国家才是“合法的”,其他都应推翻、打倒,具有浓厚的恐怖主义色彩。瓦哈比派近现代在阿拉伯半岛信徒众多,势力强大,并极力向周边地区渗透。  相似文献   

2.
四、美国与沙特的关系沙特阿拉伯是阿拉伯世界的领袖,又是伊斯兰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地,对全世界的穆斯林具有重要的心理和象征意义。它作为伊斯兰世界的精神中心和世界穆斯林大会、世界伊斯兰联盟、伊斯兰会议等组织的创办者和总部所在地,引领了“新泛伊斯兰运动”的发展方向。它又作为伊斯兰文化的重要传播者和资助者在穆斯林世界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它还是石油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对美国的石油利益和国际能源市场具有重大意义。“9·11”事件后,沙特成为美国打击伊斯兰极端主义、重塑“大中东”乃至整个伊斯兰世界所无法回避的重要国…  相似文献   

3.
沙特阿拉伯是中东的产油大国,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的所在国,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局势的走向更引人关注。但"9·11"以来的种种迹象显示,"沙特王室正处于危机和麻烦之中"。  相似文献   

4.
李军保 《国际资料信息》2005,48(8):28-31,44
广义的宗教政治反对派,包括那些开展各种合法的政治斗争、社会活动和宗教慈善活动的温和派穆斯林组织,同时也包括那些诉诸暴力恐怖活动的“极端派”。从教派归属看,既有主流的逊尼派宗教政治反对派,还有少数的激进什叶派反政府分子。一、逊尼派极端原教旨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是指主张复兴伊斯兰教,使其回到最初的原始教义,履行先知穆罕默德的遗训恢复《古兰经》、圣训真正精神的宗教神学思潮。沙特官方的伊斯兰思想即是原教旨主义。这是因为该国宣称按照伊斯兰教法中最原始的部分,即《古兰经》和圣训来进行统治。因此,沙特国内的反正统伊斯…  相似文献   

5.
沙特阿拉伯王国成立于1932年9月18日。王国主宰沙特家族是阿拉伯半岛上的古老家族之一。开国君主阿卜杜勒·阿齐兹在率领这一家族征服其他部落时,曾采取联姻策略,一生娶妻极多,留下为数甚多的子女,仅合法的儿子就有43个。自他之后,历经沙特·伊本、费萨尔、哈立德,至现任君主法赫德已是第五任国王。今天,沙特王室已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庞大的王室,整个家族共有17000多人,其中亲王就有5000多个。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瓦哈比教派与中亚政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伊斯兰教瓦哈比派势力在中亚迅猛发展。其恐怖的原教旨主义活动直接威胁着中亚地区的世俗政权,对中亚国家的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已引起中亚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警惕。瓦哈比派势力在中亚的发展已不仅是一个教派问题,也是一个关系到中亚国家安全的政治问题。一瓦哈比...  相似文献   

7.
中东地区是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东南亚地处伊斯兰世界的边缘。中东地区作为伊斯兰教的中心,一直盛产各种伊斯兰思潮:瓦哈比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伊斯兰民族主义等,并通过朝觐和留学等方式向东南亚伊斯兰社会传播,激发了东南亚的帕特里运动、伊斯兰现代主义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安东·萨阿德的民族主义思想是地方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典型代表,他对待伊斯兰教的彻底的世俗民族主义立场在阿拉伯世界是罕见的.他对伊斯兰教采取的是排斥宗教干预政治的世俗主义的态度,具体表现为坚持民族认同,反对宗教认同;坚持政教分离,反对教士干预政治;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教派争端.  相似文献   

9.
“9·11”事件后,伊斯兰世界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命运与前途备受关注。全面、客观、准确地认识和解读这个“世界”,已经成为研究国际政治特别是美国—伊斯兰世界关系和国际格局演变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首先简要回顾伊斯兰世界的兴衰和对西方的抗争;然后阐述伊斯兰世界在全球化冲击下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主要问题;接着厘清伊斯兰世界在探求自身发展道路和回应西方挑战过程中产生的不同主张及其实践,包括政治伊斯兰、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恐怖主义及反美主义;最后全面展现伊斯兰世界作为一支转型中的战略力量在国际格局中的地…  相似文献   

10.
1994年10月,在深陷内战灾难的阿富汗南部突然崛起一支新的武装派别——塔利班运动(意即“伊斯兰学校学生运动”)。它1996年9月攻克首都喀布尔并建立政权,至2000年11月夺取了95%的国土,成为阿国内政坛上最重要的一支政治军事力量。这支力量的首领就是一直蒙着一层神秘面纱的毛拉穆罕默德·奥马尔。由于这位毛拉在其控制区还推行极端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统治,所以6年来一直不被国际社会承认。特别是由于他及其领导下的塔利班与本·拉登关系甚深,而美锁定本·拉登是“9·11”恐怖袭击事件的主谋,因此,目前塔利班和本·拉登正在遭到美英的军事打击。他们能否逃过这场劫难,人们只能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11.
“阿拉伯之春”爆发以来,西亚伊斯兰大国土耳其、伊朗和沙特阿拉伯(简称“沙特”)形成了复合身份。教派争端导致三国在西亚地区的战略博弈阵营化;阿富汗弱政府、强社会的权力结构使三国的战略博弈代理人化。作者提出“复合身份政治”概念,认为土耳其、伊朗和沙特以三重身份参与阿富汗安全事务。从族群和教派身份看,土耳其与阿富汗北部乌兹别克人和土库曼人等突厥语族群形成特殊关系;伊朗与中部哈扎拉人和塔吉克人形成特殊关系;沙特与南部普什图人形成特殊关系。从区域身份看,土耳其借助突厥语国家委员会,伊朗借助经济合作组织,沙特借助伊斯兰反恐联盟,三国在“向东看”过程中分别将阿富汗纳入各自主导的多边机制,形成了制度均势。从全球身份看,土耳其以北约的名义参与在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伊朗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沙特利用伊斯兰合作组织,三国与世界大国形成了议题联系。复合身份政治使土耳其、伊朗和沙特构筑相互交错的次体系,稀释了世界大国主导的阿富汗问题安全倡议,阿富汗安全格局由“多极”走向“多中心”。  相似文献   

12.
伊斯兰教逊尼派和什叶派存在差异和矛盾,但这并不必然导致冲突。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什叶派的教派意识得到强化。总体而言,教派矛盾是表象,中东战略格局演变是实质。冷战结束后,美国的霸权意图导致中东地区形成亲美和反美阵营对立的战略格局。反美阵营包括多个逊尼派政权,伊朗并非核心,因此两个阵营的对立并没有被赋予教派矛盾的色彩。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后,反美阵营多为什叶派力量、伊朗成为核心,突出教派矛盾有助于孤立伊朗、掩盖美国霸权意图、维护海湾阿拉伯国家,因此,从教派矛盾视角分析中东局势的话语体系和思维方式逐渐形成。2011年中东变局发生以来,埃及淡化教派矛盾与伊朗改善关系,沙特等国则强调教派矛盾对抗伊朗,这反映了中东战略格局演变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3.
沙特俄罗斯关系发展的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传华 《西亚非洲》2002,55(5):25-29
俄罗斯希望与沙特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但10年来两国关系发展缓慢,一直处于冷淡状态,主要原因有两国在石油领域的矛盾和斗争,两国经贸关系发展迟缓,俄罗斯担心沙特支持其境内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和分裂势力,沙特担心俄罗斯向其邻国尤其是伊朗和伊拉克出售武器,美国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
王凤 《西亚非洲》2023,(6):137-158+164
阿富汗塔利班意识形态的演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能够被动或主动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阿富汗塔利班的意识形态主要受到南亚迪欧班德学派思想中的极端思想影响,同时融合了沙特阿拉伯所奉行的瓦哈比主义以及阿富汗普什图族部落习惯法的内容。这些思想来源决定了塔利班意识形态的伊斯兰主义属性,其中占核心地位的是塔利班所独特理解的伊斯兰教法,其意识形态因此呈现教条化、极端化和排他性等特点。2001年阿富汗战争后,塔利班政权被推翻,但它很快实现重组。此后20年,塔利班政治身份和地位发生转变,战略目标得以重塑,组织结构亦发生相应变化,内部随之出现严重分化,塔利班同时还受到形形色色具有现代意义的伊斯兰思想的冲击。其意识形态由此出现新变化:居于核心地位的伊斯兰教法思想呈现宽泛化理解态势;认识论也由注重外在信仰转变为注重内在信仰;意识形态其他思想层面,如战略观、政治观、宣传观、军事观以及对外关系观等结合现实需要而出现相应调整。尽管如此,这种变化仍然存在局限性和复杂性。2021年8月塔利班再次夺权后,上述已然变化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指导并影响着塔利班的执政实践和国家治理,其执政走向尚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王彤 《西亚非洲》2003,27(1):53-56
本文从国体、政体两方面对沙特阿拉伯政治制度进行了分析。从国体看 ,随着沙特王国石油工业的不断发展和油田、土地国有化 ,在经济基础上 ,王国已进入资本主义阶段 ,国内主要矛盾是下层民众与王室所代表的朝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 ,但已资产阶级化的王室封建色彩依然浓重。从政体看 ,自王国第二任君主始 ,皆非政出一人 ,而在不同程度上受王室长老委员会、大臣会议、欧莱玛及后来的协商会议的制约。所以 ,王国已不是“君主专制”或“绝对君主制”。此外 ,沙特王室始终坚持政教合一 ,即君主集政权与教权于一身 ,但集权者是世俗君主 ,而非神职人员 ,故沙特君主制不宜说是“伊斯兰君主制”。综上 ,沙特阿拉伯政治制度可界定为准资产阶级政教合一有限君主制。  相似文献   

16.
中东民族国家建构中的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从政治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民族主义作为一个"现代性"概念和意识形态,构成了建构中东民族国家并启动其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意识形态因素,从而强烈地冲击了伊斯兰政治传统;而有着深厚传统根基的伊斯兰教则在中东政治现代化进程陷入挫折之际,以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的方式构成了对中东民族主义的严峻挑战.中东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民族主义与伊斯兰教的矛盾既有深层的历史文化原因,也有诸多复杂的现实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伊斯兰教徒最多的国家。相对中东的“激进”或“原教旨主义”,印尼的伊斯兰教一直被认为是“稳健”的,但近年来相关的冲突和恐怖事件不断发生。日本平凡社2004年8月出版了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见市建题为《印度尼西亚伊斯兰主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穆斯林世界中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现象格外突出,不仅冲击着穆斯林国家中的世俗政权,而且不时地与“西方文明”发生激烈的摩擦和碰撞,已经引起各国政界及学术界的密切关注。美国知名学者格雷厄姆·E·富勒在其2003年出版的专著《政治伊斯兰的未来》中对此进行了入微分析。现将该书的主要内容综合介绍如下:何谓“政治伊斯兰”“政治伊斯兰”(“PoliticalIslam”或“Islamism”)是伊斯兰教政治化的直接产物,即“伊斯兰教中的政治”或“政治中的伊斯兰教”。严格地讲,伊斯兰教只是一种宗教信仰,并不具备政治意识形态的特性。然而,由于宗教…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解放党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苏联的解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本已被多数阿拉伯人淡忘的极端组织--伊斯兰解放党出现死灰复燃的迹象.伊斯兰解放党成立于1953年,其理论宗旨一直停留于创始人纳卜哈尼倡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思想水平上,建立一个没有疆界、不分种族、一统天下的哈里发帝国,是伊斯兰解放党的终极梦想.伊解恢复哈里发制度的战略分"三步走":即"宣传阶段"、"与乌玛互动阶段"、"接管政权阶段".伊斯兰解放党反对世俗化,认为西方国家是伊斯兰的死敌,对民主政治十分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