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在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直接源于工业化,政府干预起助推作用,最终导致农业的衰退;美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业发展、工业化、集中式的城市化互为推动;韩国外向型经济政策、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企业结构、空间集中的城市发展战略、发达的教育使其成功解决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印度落后的农业、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的发展、滞后的农村教育造就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迟缓;我国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滞后于工业化,转移过程中,农民职业转移与身份改变、地域迁移相分离,分散式的小城镇是转移的主要载体。  相似文献   

2.
泰国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落后的农村经济和农村人口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转变的自然历史进程.从城市化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首先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了现代化.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前提,城市化是现代化的基础.自60年代初泰国实施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后,泰国城市化也随之迈开了沉重而缓慢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是一种普遍的国际现象,也历来是各国政府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日本是世界上对本国农业保护程度最深的国家之一,韩国政府于1970年代成功地推行了“新农村”运动,日韩等市场经济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有许多成熟的经验。在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借鉴日韩农业支持保护政策,建立科学、完善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确保国民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业提供人们的食品、工业原料和出口产品,农村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反过来可促进其他各个产业部门的发展,农业收入每增长1%,当地非农业经济的大多数产业部门产值就业能增长1—2%。另外农业是保护与改善自然环境和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基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们把农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来看待,改变了过去只强调工业化的片面做法,同时更认识到,要发展农业,必须抓好农村建设,也就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包括文化教育、医药卫生、交通运输、金融信贷、商业服务等各个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日本农村农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日本政府相继颁布了<食料·农业·农村基本计划>、<经营所得安定对策等大纲>、<提高农·水·环境保护对策>等政策.茨城县政府(相当于中国的省级政府)也随之积极推行了农业改革,制定了<茨城县农业·农村振兴计划2006-2010>,并根据<第六次土地改良五年计划>,加快农村基本设施建设,增加耕地灌溉设施,同时全力支持有效利用农地、农业用水等自然资源的活动,重视农村的生态文明建设,以"创造美好的茨城--崭新的富裕,辉煌的明天"为基本理念,持续推进"建设充满活力的茨城农业·农村"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6.
试论欧盟共同农业政策对日本农业改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同农业政策从最初的以价格政策结合边境的措施到20世纪80年代的结构调整,都一贯重视境内粮食自给、农业的发展和生产者的收入稳定.其此后的改革也强化了农业环境欠佳地区的农业政策,并导入了直接支付政策.WTO新一轮谈判中欧盟意图通过农业改革实现直接支付政策向绿箱政策的转换.日本在多边谈判中主张联合欧盟,国内农业改革也着力构建以"山间地区农业直接支付"和"跨品目农业经营安定对策"为主的直接支付体系,但农业政策重点仍然放在结构调整上.因此,要实现日本提高粮食自给率这一最重要目标仍须结合针对单一农产品的支付政策.同时,日本今后有必要加强同东亚地区国家的农业合作.  相似文献   

7.
论泰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泰国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特点(一)农业的多元化、商品化战后,泰国农业实现了从单一种植向农业多种经营转变,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禽畜业和渔业相继发展。农业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的情况进行调整和发展,以实现商品化和扩大出口创汇。这样,多元化的农业不仅满足了泰国人民生活和工业化发展的需要,还使泰国的一批农产品在世界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泰国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大米、橡胶、木薯制品、菠萝罐头和兰花的出口国,冻虾、玉米、蔗糖、麻类出口位居世界前五位,海产罐头、冻鸡与烟叶出口皆排在世界前十位。泰国出口产…  相似文献   

8.
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农业“走出去”的一种重要模式,是经济全球化、农业国际化背景下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对俄农业投资开发与合作,拓展了黑龙江省农业发展空间,加快了农村劳动力向境外转移,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但目前该省对俄农业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在资金、环境、风险保障及投资规模等方面尚存在不利因素,建议在政策、资金、保险、科技等多个方面提供要素支撑.  相似文献   

9.
委内瑞拉是发展中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它的国民经济现代化和城市资本主义工业化迅速发展,已成为拉丁美洲仅次于巴西、阿根廷和墨西哥的第四经济大国。但是,有关委内瑞拉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哪种生产关系在农村占优势的问题,目前尚无定论。本文仅对委内瑞拉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作些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城市化是指以农业为基础的传统落后的农业经济和农业人口向以工商业为主的现代化城市经济和城市人口转变的自然历史进程。从城市化的历史进程来看,首先是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化带来了现代化。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一种伴生现象,是工业化的产物。自40年代墨西哥实施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以后,城市化也随之迈开了步伐。一、城市化发展的第一阶段(1940~1960)  1940~1960年是墨西哥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阶段。1940年时墨西哥基本上是一个农业国,从事农业活动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4.9%,到1960年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11.
印度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村工业化孙瑶印度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5%以上。巨大的人口压力与有限的土地资源使得印度农村面临着严重的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40多年的有计划的发展使印度经济有了显著的进步,然而...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收入分配不公一直是困扰一些拉美国家的重要问题.由收入分配不公引起的政治分化和社会矛盾激化,成为影响拉美地区社会和谐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拉美地区如此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由来已久.在导致收入分配不公的诸多制度因素中,最根本的因素当属生产要素占有制度.拉美地区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最初产生,即与该地区历史上由大地产制造成的土地占有高度不平等存在密切关系.对生产要素占有的不平等决定了不同阶层政治地位的差异.拉美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和地区间的分布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也是导致如今拉美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的重要原因.集聚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确使主要拉美国家的经济得到较快增长,但地区间和城乡间的发展失衡却明显加剧.第一,工业集聚在形成现代化都市的同时,农村地区却被进一步边缘化.第二,即使在城市.工业化和城市化也同样带来严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第三,没有收入再分配的工业化.在经历80年代"失去的lO年"之后.尚未摆脱债务危机阴影的拉美国家开始进入全面的新自由主义改革时期,由此也引起了新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新自由主义改革带有强烈的反民族主义、反民众主义倾向.继大地产制之后,新自由主义改革开始了拉美历史上第二次对生产要素的大规模重新分配.新自由主义改革不仅改变了生产要素的分配,也彻底改变了经济的运行方式.经济运行方式的改变不可避免地对与收入分配密切相关的就业、税收、公共服务、社会保障、资产价格等产生影响.新自由主义改革使拉美国家收入分配不公的问题更加严重.中国与拉美国家都处于深刻全面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变革之中,尽管历史和文化背景不同.但中国和拉美国家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的客观因素并无差异,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中国可从拉美国家在处理收入分配问题的教训中得到一些启示:一是必须高度重视生产要素占有的公平;二是发展和改革模式至关重要;三是政府必须干预收入分配.  相似文献   

13.
近二十年来,菲律宾农村社会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中尤为瞻目的是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的崛起.本文拟就促进菲律宾农村农业企业发展的动因、发展现状及其社会经济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俄罗斯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开始了战后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结构调整。实行军转民战略,改变国民经济军事化格局;通过私有化运动,发展第三产业;对农业实行土地改革,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种种因素的限制,俄经济结构调整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效,在工业内部甚至出现原料化和初级产品化的反工业化倾向。普京执政以来,继续推行结构改革,但结构调整是一个长期工程,可能还会伴随着停滞和结构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农业发展与马达加斯加减贫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达加斯加是世界最不发达国家之一,经济以农牧业为主,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最高时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2006年,政府制定<马达加斯加行动计划>,提出到2012年将贫困率降到50%.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是该国实现减贫战略目标的关键,核心是提高粮食产量和增加农民收入.政府相继出台了改革土地制度、扩大农业投资等一系列惠农政策.几年来,减贫努力初见成效,粮食产量有所提高,贫困率也有所下降.但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依然受到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优质良种缺乏等因素的制约,实现政府的减贫战略目标仍面临巨大困难.  相似文献   

16.
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端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大分县,它的成功推行推动了日本地方经济的增长,解决了日本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的诸多难题。就目前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学习和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成功经验,创造适应于市场经济所需地“一村一品”发展模式,可以进一步推动吉林省的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拓展,缩小村镇之间、县域之间的经济差距,更好地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对于吉林省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下泰国农业生产方式的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国是农业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农业是泰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60年代以来它为泰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劳动力和大量的外汇收入,与此同时农产品的多样化、产业化也使农业部门自身得到壮大,其工业化模式曾被国际社会誉为“农业-工业化道路”受到好评。步入90年代后,泰国工业化已取得明显成就,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30.9%,而农业仅占10.8%(1995年),农业部门的发展速度逐步放慢,农业部门隐含已久的矛盾逐步尖锐,如农业人口的相对贫困依然严重、农业生产造成环境的退化等,这些都直接威胁国家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都是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建设起点相近。中国实行经济改革比印度“小步子改革”早两年,但拉奥政府一年来大刀阔斧的改革也使人刮目相看。现仅从农业改革、对外开放、国有企业改革以及国内政治环境等几个方面,将两国的经济改革作一比较。一、农业改革 50年代初,中印农业发展水平、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以及农村人口占总人口80%以上等方面极其接近。不同之处是,印度的人均耕地是中国的3倍。1950年至1979年,中国农业产值增长2.26倍.印度增长1.32倍。中国的优势表现在改变封建的生产关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贷的发展是印度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印度政府都重视农业投资,除“一五”计划外,直到“七五”计划,农业费用一般占计划总费用的20%到25%左右。但是,农业在印度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50—51年度到1985—86年度平均占46.87%,1986—87年度仍占36.9%。可见,农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印度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而农业的计划资金投入远远不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印度政府十分重视发展农村信贷。一、农村信贷的来源和类型独立初,印度农村信贷主要由私人高利贷者所控制。1949年1月印度储备银行收归国有后,积极从事农村信贷发展工作,1951年8月成立了一个“指导委员会”对农村信贷进行了  相似文献   

20.
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建设新农村的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上世纪60年代,韩国在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工农业发展、城乡发展和地区发展出现严重失衡,“三农”问题异常突出。为此,韩国政府大刀阔斧地组织实施了“新村运动”。通过“新村运动”,韩国仅用30年的时间就走完了西方国家近百年才完成的工业化道路,从此步入了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城市化的发展轨道,其经济建设成就被世人誉为“汉江奇迹”。相形之下,我国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面临的诸多问题与当时韩国所遇到的社会问题别无二致。因此,韩国“新村运动”的发起历程、主要内容以及经验教训等无疑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