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后,由周恩来总理亲手开启的新中国人文外交,旨在将"一个和平的新中国"呈现给世界,并形成了"官民并举、和合共存"的人文外交模式,这是周恩来等老一代领导人独特的人文外交思想(如人民外交说、经贸文化双翼说、水到渠成论、关注国家美誉度、倡导尊重和理解等)与出色的外交实践相结合的硕果.  相似文献   

2.
3.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4.
5.
近年来,中东局势持续动荡,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即多点地区冲突同时爆发,互相呼应,互相影响;地区政治力量出现新的消长变化。政治伊斯兰势力上升,传统大国地位下降;美国对中东新战略严重受挫。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热点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其中伊拉克政局的走向将对未来中东形势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伊斯兰势力与世俗政权之间对权力与影响力的争夺将更趋激烈,地区内激进势力将更趋活跃,极端思潮蔓延,并有向地区外扩展的趋势。同时,美国在中东影响力下降,难以完成对中东地区进行民主改造的使命。国际和中东形势的变化,使中国和中东国家分别面临新的不同的国际环境,对中东和阿拉伯国家的内政、外交产生深刻影响,也给中国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中东之能源外交和策略.中国目前的中东政策主要是基于国内经济发展所需,以能源外交为主轴.随着在中东地区能源经济外交的深入和扩展,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会进一步扩大.虽然中国在伊朗等问题上与西方国家有利益冲突,但双方在中东有许多共同利益,包括维护地区和平,促进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对话,打击恐怖主义,确保石油安全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对中东地区的劳务输出曾经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近年来严重萎缩。主要原因在于中东产油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务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对劳务输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们未能够及时地适应这种变化,丧失了一部分劳务输出的市场。我国的劳动力资源丰富,应该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积极地根据中东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扩大海外的就业市场,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并为国家赚取更多的外汇。  相似文献   

8.
刘胜湘  高瀚 《西亚非洲》2020,(5):82-116
2010年末中东剧变以来,中东乱中求治的需求愈加强烈。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开展,中东在中国外交战略中的地位逐渐提升。面对中东地区复杂的安全局势及地区内各国的需求,中国在与中东地区国家形成"维护主权、和平解决争端、互利共赢和加强对话"原则性共识的基础上,设计了涵盖政治、经济、安全及人文领域的中东外交战略目标,选择了"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协调外交"和"合作论坛"四大实践路径。这与中国中东大国外交秉持的责任理念、共享理念、规则理念,以及中国在中东扮演的大国外交角色密切相关。在此基础上,中国中东大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未来,中国中东大国外交还将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克服难题并及时调整和逐步适应中国中东大国外交战略和中国在中东的角色,规避中东地区可能出现的重大安全风险,将是中国中东大国外交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9.
2010年底起于突尼斯、2011年以来迅速扩散的北非、中东动荡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其发生的根源、发展趋势及其影响、对中国的启示及中国的应对也是目前我国政界、学界集中探讨的热点问题。当前中东变局的深层根源是什么?骨牌效应会扩散到哪里?会不会改变中东政治力量对比甚至重塑中东战略格局?会不会影响全球战略态势?中东变局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与战略影响如何?中国从中东变局的发生根源及其影响中可得到些什么启示?围绕这些问题,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现代国际关系》杂志社于2011年3月10日举办了题为当前北非、中东变局及其影响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国防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及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20多位专家学者与会。他们从不同角度就上述问题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现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11.
2005年,由于国际石油价格飙升,中东地区石油出口增加及区内需求强劲和贸易条件改善,中东经济增长5.4%。 2006年石油价格依然高企,但由于中东地区谨慎的金融政策及石油产量、产能制约,GDP增长率下调至5%。如何突破石油产能瓶颈制约,合理分配巨额石油收入,成为影响中东石油出口国经济增长的关键问题。中国与中东国家经贸关系尽管有限,但随着油价上涨,以及双方合作关系的加强,中东经济形势必将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司金 《海内与海外》2006,(11):18-20
有人说,当下的中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两张面孔,仿佛两个完全不同的国度。当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一些把打高尔夫、买豪华别墅、购名车、去国外度假作为主要谈话内容时,中国的另一部分人.主要在占全国人口70%的农民中有相当比例的人口却因贫困而不得不在毫无安全可言的地方出卖苦力,当然,在那些事故频发的煤矿、烟花爆竹加工厂以及毒害超标的各种加工厂卖命的也都是农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学距离世界有多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很多年来,从鲁迅、巴金、沈从文时代起,中国文学界就开始了诺贝尔情结,至今无尽无休。有些中国学者会说,中国文学已经介绍给世界了,外国有很多汉学家研究中国文学人家不会看不到吧!可是大概只有中国学界有些人会那么自以为是,又对世界那么无知。世界各国大学里的汉学家们,并不代表文学研究主流,甚至只是些偏流或者末流,因为其偏其末,外国很多学府常像保护濒临绝种动物一样保护他们,其汉学研究成果在各国主流社会也几乎毫无影响。就像中国的很多大学也有外文系,中国也有一些外国文学研究专家,一天到晚研究外国学问,可是中国主流社会对英、法…  相似文献   

14.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中东石油出口流向变化及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抗 《西亚非洲》2007,(10):18-24
中东是世界上储、产石油最丰富的地区,也是最重要的石油出口区。石油危机前,中东石油出口主要流向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石油危机后,中东石油出口流向主要由向西方转为向东方,亚太新兴工业国家在中东石油出口中所占的比重上升;20世纪90年代,世界政治形势的变化使这种世界石油贸易新格局得到进一步加强,中东石油的出口方向主要是东亚和南亚。世界石油贸易格局的重大变化,为中国与中东国家加大石油领域的合作提供了机遇。同时,中国也应借鉴西欧国家的经验,坚持节能及发展可再生资源、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的能源和油气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17.
中国与中东的能源合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国煤多油少,在可预见的将来,核能和水能会得到进一步的开发,但中国不可能主要依靠核能和水能解决能源需求问题,只能是在主要靠煤的同时,逐步扩大对石油和天然气的利用.石油工业既要立足国内,又要积极参与开发和利用国际石油资源.中东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世界市场上石油的主要供应者.在中国与世界各国能源领域的合作中,中国与中东地区的合作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可以1978年为界分为两个发展阶段。前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和储备人才,设立相关研究机构,组建最基本的研究队伍。该阶段的标志性成果是推出了一批高质量译著,为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后一阶段,新中国的中东史研究进入快步发展轨道,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中东史研究新学科。另一方面,我国中东史研究仍不能完全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尚需同仁们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9.
1949年10月以前,旧中国的中东研究总体上相当落后.新中国建立的前三十年,中东研究曾辉煌起步: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建立了新的教学、研究机构;培养了不少新人;出版了一些新成果.但也遭遇重大挫折,留下刻骨铭心的教训.后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恢复了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为广大研究人员发挥才智、建言献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中国中东学会宣告成立;对外交流不断扩大;后备人才的培养有序扩展;大量成果得以出版.但研究工作中浮躁情绪的影响也需要及时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与中东国家关系快速发展的60年,也是中国的中东研究事业快速发展的60年。前30年,中东研究同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发展相伴而生,出现一批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但中东研究总体发展道路波折而起伏。后30年,中东研究工作快速发展,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成果非常丰硕,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智库作用得以发挥,国内学术交流活跃,国际学术交流频繁。同时,中东研究还需要解决学科发展平衡、创新性、国际影响,以及人才素质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