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各地发生的征地拆迁悲剧反映出我国农村土地征收立法规则的错位和缺失,农村集体土地征收立法迫在眉睫,而公共利益的界定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各个国家在土地征收立法中对公共利益的界定方式和土地征用的范围、程序等方面都有具体规定。我国要加强相关立法公共利益条款的法律适用性,在《集体土地征收条例》出来之前先行修改《土地管理法》。  相似文献   

2.
陈艳利 《法制博览》2013,(4):215-216
公共利益是启动土地征收的实质性要件,而我国立法并未对公共利益的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本文在分析我国现行立法、学界研究和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公共利益范围的界定提出几点建议,旨在完善我国的土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3.
李北方 《南风窗》2013,(16):96-96
当下所谓的"进一步推进改革",主要一项内容是土地制度。新自由主义的意识形态认为自由只能通过产权明晰这一前提下的市场竞争才能实现,所以要求在一切领域进行产权界定。根据这样的教条,中国现行的土地制度简直是荒谬的,是阻碍中国发展和进一步发展的壁垒,所以要求土地私有化的呼声很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中国城市改造和农村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土地征收越来越不可避免,且征收数量越来越多。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土地征收过程中侵犯农民土地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组调研发现,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因征地引发的农村群体性事件,已占全国农村群体性事件的65%以上,  相似文献   

5.
土地确权过程中的土地纠纷事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农村经济中,土地起着核心的作用,而且关系到农民的根本利益。而且在国家实施惠农政策之后,土地的收益也逐渐有所提升。在土地确权的过程中,由于在承包土地时没有规范的操作,由此所引起的土地纠纷频频发生。将土地确权过程中所出现的土地纠纷作为探讨对象,通过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对土地纠纷产生的成因、特点以及解决纠纷的措施进行分析,提出要将调解土地纠纷现象作为重中之重,同时加强相关法律的宣传,保护农民利益,对农村发展、改革以及大局的稳定予以维护。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依托,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更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源泉。我国当前仍属农业大国,拥有数以亿计的农民,因此,我国一直致力于立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当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立法保护体系,而对我国农村另外一个特殊的群体——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却不容乐观。本文试从农村离异妇女的土地权益的内容入手,分析我国当前立法保护的现状与不足,尝试对完善我国农村离异妇女土地权益的保护机制做一些有益的研探。  相似文献   

7.
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土地升值加快,农民对土地流转的关注,土地在流转中问题不断凸显。由于土地流转管理相关法规的滞后以及在现实流转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发社会问题并危害了广大村民的根本利益。本文通过对存在问题的分析旨在为解决该问题进行探究,并且为土地流转问题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浅析中部农业大省农村土地流转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土地流转是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现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推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进,是新一轮农村改革的突破口和关键。中部农业大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如何在坚持集体土地所有权、农民对土地的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抓住机遇、有序推进农村土地流转,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土地流转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对于有效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邢少文 《南风窗》2010,(11):68-71
<正>不管是协议出让还是"定向协议"的土地出让方式,都引来了外界对于不规范、不公平和暗箱操作的担心,这与历史上这一土地出让方式曾导致的政府腐败和土地贱卖有关。在珠三角地区,一场"三旧"改造运动正在快马加鞭地进行。经历了30年的急剧城镇化之后,土地日益成为制约城市扩大化的瓶颈,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居改造——以"城市更新"的名义"盘活"存量土地,正成为新一轮城市土地开发的热潮。  相似文献   

10.
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鸿伟  魏晨 《南风窗》2010,(6):42-44
农村发展的核心问题是"钱从哪里来"?成都市将农民的土地承包期限设定为"长久不变",为日后土地有序流转、社会资金进入农村奠定扎实可靠的基础。农村产权改革实际上是艰难的利益调整。  相似文献   

11.
刘海波 《南风窗》2013,(25):42-45
中国的土地制度在名义上是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但在实际运行中却出现土地级差地租为少数人占有,在某些地方甚至形成了以掠取和占有地租为中心的一种激励机制,此为近10几年来社会矛盾的主因。对于土地制度,很多人缺乏准确、深刻、简洁的概念体系进行分析,也不理解土地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什么。迄今为止,私有制、国有制优劣的高度意识形态化的争论还在进行,实际上,这对概念本身就是很不准确很不清晰的,  相似文献   

12.
魏信勇 《工会博览》2009,(5):150-150
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土地制度是农村的基础制度。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程默 《南风窗》2008,(19):69-71
许多地区的地方财政"退化"成名副其实的土地财政,地方政府退化为"房地产商的附庸"。这一局面的形成要从分税制说起,因为分税制是土地财政的根源。而最新的财税体制改革不仅没有朝着"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方向演进,反而在"强干弱枝"的路途上越走越远,地方政府收入与支出的缺口将进一步扩大。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四、五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台湾先后进行了两次土地改革,第一次土地改革以农地的所有权变革为中心,将台湾原有的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变为小生产者土地所有制:第二次土地改革是在不变更土地所有权前提下的土地重划,旨在解决小土地所有制和机械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推行农业合作制度的实施。两次土地改革使台湾农业生产力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5.
杨磊 《南风窗》2010,(5):62-64
小产权房和18亿亩耕地红线是观察中国土地制度的绝佳窗口,在政府支配经济的过程中,土地闸门的作用愈发凸显。对当前的土地分配格局不闻不问,对于住宅的价格听之任之,结果就会压制穷人对于住宅的根本需求。如果这也叫市场经济的话,肯定错得离谱。  相似文献   

16.
黄赤青 《南风窗》2008,(1):66-66
土地资源是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最重要的、有限的战略资源。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迅速发展,用地需求与土地供给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耕地总量逐年减少。近几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严格保护耕地、从严管理土地的政策措施。如前些年叫停了高尔夫球场的建设用地,去年5月又规定对别墅项目的土地申请停止审批。这些措施无疑是符合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的。上世纪90年代,在对外开放、招商引资  相似文献   

17.
田磊 《南风窗》2010,(19):28-30
管理者自身不断的违法用地是中国土地管理的顽疾,而这也正是制度和法律本身的问题所造成的,其中最根本的是改革土地资源的配置方式。由此产生的层出不穷的违法用地乱象,根本不是行政问责这样的手段所能根治的。  相似文献   

18.
深化农村改革,“南海”鼓起风帆。 眼下,广东南海市农村正如火如荼进行的“以土地为中心”的股份合作制改革,引起了研究中国农村问题的外国专家的关注,德国、英国、澳大利亚的一些专家已千里迢迢来到南海考察、研究。这一改革的通俗表  相似文献   

19.
丁学良 《南风窗》2011,(7):97-97
政府垄断是最有可能造成房价居高不下的。这不仅在俄罗斯,在香港也同样得到验证。我最近几年也想在喜欢的地方买房,所以这里不从理论,而从消费的角度来谈谈房价问题。有人说,中国房价高居不下,是因为东南沿海的土地太紧张,人口太多。这个解释有一定道理,但并不全面。我去年10月份到俄罗斯远东的一个重要城市考察,我们的翻译也曾经在北京和海南工作。他带我们去看他在俄罗斯的房子,3层楼,70多平方米,楼龄大概有7~8年,但是价格一点都不便宜。俄罗斯的土地超级丰富,一个城市就四五万人口,到处都能看到空地。但问题在于,这些空地不能随便盖房子,因为土地是政府所有。  相似文献   

20.
肖一 《南风窗》2007,(13):22-23
民告官、土地案,这两个中国当下的焦点问题同时出现在龙渊一村上地案,并获得圆满结果,无疑是中国社会的一种进步。而"败诉"方浙江省政府对法律的尊重亦让公众眼前一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