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化革命与制度修辞 本文所讲的文化革命,是指中国近代以来长程革命历史上的文化革命.如果把近代中国的革命三分为经济革命(器物革命)、政治革命(制度革命)和文化革命的话,那么,其基本进程也是从经济、制度再到文化.洋务运动就是经济革命的肇始,戊戌变法则是政治(制度)革命(改革)的肇始,而新文化运动就是文化革命的肇始. 我在这里之所以用制度修辞,而不用法律修辞,是因为法律仅仅是制度(正式制度或大传统意义上的制度)的前提要件——尽管是一个必要条件.因为除了法律之外,制度还需要理念、主体、行为、反馈等条件.所以,制度修辞更能够表达修辞对法治建设的意义.那么,文化革命和制度修辞之间是何种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瞿秋白第一次提出了“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国情”的思想,他身体力行,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为指导考察中国革命的实际,寻找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方法,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3.
陈任远 《求索》2015,(2):149-153
在20世纪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中,国民党一方面以革命的原初意义为基点,既对自己的革命实践进行赞颂与美化,也对为革命做出贡献的英雄人物进行褒扬和奖恤;另一方面紧扣"我即革命"的主旨,对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与其本党内的反叛行为进行批评和丑化。这样使得其所建构的"革命"文化呈现出"革命神圣"、"革命者光荣"与"唯我革命"的特点,而此特点在显示其不同于他者的同时,无疑也影响着其在大陆事业的成败。  相似文献   

4.
余金刚 《前沿》2010,(22):128-131
中国传统的革命话语主要指儒家的"汤武革命"和"素王革命",作为道德宗教革命其意义在于"受命改制";近代中国西文revolution经由日本而传人中国引起了儒家传统的革命精神与西方近代革命思想的相互格义,这主要体现在革命理念和革命方式上,在卢梭和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儒家传统的革命观念遂转变为中国现代的革命观念.  相似文献   

5.
黄仁宇在其众多著述的一些篇目中对中国长期革命进行了阐述,他所倡言的中国长期革命是指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和改造。长期革命的发生具有必然性,它的过程复杂曲折。在20世纪长期革命实现突破性的发展,这表现为国民党重建了高层机构,共产党改造了低层组织,邓小平及其后继承者重订上下层之间的联系。在“大历史”观的指引下,黄仁宇以长期革命论对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人物做了重新审视,颇有新见,长期革命论的形成与他的经历有着密切关联。从学术研究的视角来看,长期革命论也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文学中一直有一种冲动、破坏力,一种反现代性的蛮力,郁达夫的颓废是其代表。他对颓废文学某些方面的兴趣,与"五四"时期的主调是如此的不一致。然而,郁达夫的颓废是表达他的革命情绪的一种形式,在他身上,颓废与革命是一体的。这种与革命相关联的颓废,是他在个人的生命体验中得到的,可堪称"现代性"的另一面。  相似文献   

7.
杜语  崔晖 《人民论坛》2010,(9):256-257
近代中国革命历史人物选择的道路、革命策略决定了他的立场、成就和历史功业,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历史命运。近代中国革命的历史命运的归宿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使中国这个备受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成为了一个完全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相似文献   

8.
近代中国的革命任务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建构起自身的革命意识形态即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能否找到革命主体并认识到中国革命主体的独特性是革命意识形态能否建构成功的前提,因此,表达革命主体的词语也就成为革命意识形态建构中的焦点.在革命实践的探索中,中共最终选择了"人民"一词作为革命意识形态的主体表达,并通过对"人民"概念的建构,赋予了"人民"解释世界的视角和意义,从而形成了独特的革命主体思想."人民"概念与其同质概念、下位概念共同构成了支撑意识形态的框架体系.而经过建构的"人民"概念塑造着中共的革命意识形态,产生了经"人民"阐述而表述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成为中共解读和观察世界的方式.随着"为人民"思想成为民众观察、评价中共的指示器,和中共有关的思想、行动均会进入民众的头脑中,这也就意味着中共革命意识形态成功地实现了传播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9.
宁武 《春秋》2016,(1):10-12
1919年秋,我奉中山先生电召由福建到了上海。中山先生给我讲述了当前革命的新方略:“在国际上要联俄,学列宁的革命方法;在国内,五四运动正蓬勃发展,中国新青年起来了,这是中国革命的新血液、新生力量。我们要把握时机,取得政权,擒贼擒王,首先必须打倒北洋直系军阀。因此,我打算即回广东,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球 《传承》2014,(11):34-35
黄书祥是果德县及右江下游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他跟随着韦拔群等革命将领活动于广西东兰、巴马、凤山一带,积极开展革命运动,参加百色起义和红七军,坚持革命斗争直到牺牲。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诠释了革命人的先进和坚强,他的革命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似文献   

11.
八七会议的历史文献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篇之作,它吹响了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号角,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会议批判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会议所通过的决议及会议前后中共中央的有关文件是中国革命新时期的新方针、新政策,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开展土地革命以及建立红色政权指明了方向,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苏俄革命的成功引发了近代中国自由主义学人对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向往,并由此成为其观察与探索中国社会改造问题的重要蓝本。自由主义学人以苏俄革命为参照,从其渐进改造的根本立场出发,对中苏国情进行了比较,对苏俄援助、第三国际与中国革命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多数自由主义学人认为近代中国或不需要革命、或不具备革命的条件、或革命难以成功。尽管自由主义学人理性、严谨、审慎的立场值得称道,其对苏俄及中国革命具体问题的分析也不乏闪光点,但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革命发生与发展的必然性,其渐进改造的呼声与方案终被革命的声浪淹没。  相似文献   

13.
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他出生在西北、工作在西北、战斗在西北,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一道,开辟了西北革命根据地,为党中央把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奠定了基础;他长期主持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对于夺取西北乃至全国革命胜利做出了贡献;解放后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为巩固新生政权、展开大规模经济建设殚精竭虑,他对西北故土和西北人民充满了深厚的感情,对西北革命与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4.
重读党史     
<正>我是一名80后的青年,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之际,重新阅读了党史。中国共产党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建立的丰功伟绩强烈地震撼了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胸怀天下的宽广情怀、无私  相似文献   

15.
孟红  袁佩红 《前进》2014,(9):10-13
<正>邓小平同志奋斗的一生,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足迹遍布祖国大地的山山水水,其中曾多次踏上山西这方热土,在领导革命、指导建设中殚精竭虑,在山西人民心中树起了不朽的丰碑。东征:播洒火种遍三晋邓小平第一次来山西,是在1936年2月红军东征期间。他和杨尚昆率领的地方工作队从晋西一直挺进到晋南一带,利用多种宣传鼓动形式,动员大批青年参加到红军中,在实现"扩红"目标的同时,把共产党的革命思想和抗日主张广泛传播到山西民众当中。  相似文献   

16.
石竹花     
我曾经见过一丛石竹花,他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每次回想起它,总是那样的清新明艳。那是多么顽强的小花呀,它矮矮地不屈地摇动在石缝之中,我仿佛看见了烈士的鲜血和花环。在中国革命史中,诞生过无数英雄的儿女,他们的革命业绩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史诗,李大钊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明富 《传承》2011,(4):8-9
每当我诵读毛泽东的宏伟诗篇《到韶山》时,就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想起许多许多。因为此首诗就是他为了中国革命,为使"日月换新天",阔别32年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期间写成的。在那不足3天的短暂时间内,韶山所涌现的一个个动人场面仍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相似文献   

18.
虽然中国的革命文学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但是随着每一个历史阶段革命任务的完成,革命后文学在具体的现实环境中会因为革命手段的可模仿性带来的双刃剑性质,从而受到警惕、冷落、遮蔽,甚至限制、防范和禁止,以致出现革命后文学的尴尬局面.于是,一种以解构、戏仿、戏说为手段的具备后现代特征的后革命文学应运而生.随着革命的终结或告一段落,后革命文学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具有远大的前程.  相似文献   

19.
韦建平 《理论月刊》2001,3(9):14-16
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论述,是对当代中国改革的性质、作用和意义所作出的总体判断和高度概括.本文从两次伟大革命的相互关系、改革是解放生产力、当代中国改革的深度、广度及其历史地位等方面,阐述了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一个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命题.  相似文献   

20.
程炜 《当代广西》2011,(19):36-37
伟大、光荣、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光辉的90年历程,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广西早期革命运动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朱锡昂就是这万花丛中一朵奇葩。朱锡昂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奋斗一生,为人民的解放流尽最后一滴血。他的崇高品格。勇敢拼搏、开拓、奋进的精神和杰出贡献,永垂青史,长铭人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