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覃蔚峰 《当代广西》2013,(15):60-60
最近,钦州坭兴陶作品——"时来运转"茶具荣获201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杰出手工艺徽章"认证,这是钦州市继"高鼓花樽"之后第二件获此殊荣的坭兴陶精品。坭兴陶作品"时来运转"由钦州市品艺  相似文献   

2.
正他与坭兴陶结缘近半个世纪,在陶艺创作上屡结硕果。他致力推动坭兴陶在实用功能与艺术价值两方面的提升发展,引领整个坭兴陶行业逐步走上现代化经营管理道路,促使古老的坭兴产业再书传奇,再焕新彩。2008年,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年72岁的李人帡是这一项目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钦州老陶艺  相似文献   

3.
钦州坭兴陶     
《今日广西》2010,(5):34-34
钦州坭兴陶产生于隋唐,至今已经历1300年。坭兴陶出自钦州,学名为紫泥陶,泥取于钦江两岸红土泥,以西岸硬土做骨与东岸软土为肉相配、经淘洗、选练、拉柸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  相似文献   

4.
正北部湾畔,美丽的钦江穿山过城,奔流向海。上苍不仅赋予这片神奇的土地以美丽,而且还馈赠以神奇的泥土,让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坭兴陶,在此传承千年,绽放异彩,驰名中外。千年坭兴陶艺,造就了不胜枚举的坭兴陶大师和数之不尽的能工巧匠。而正是这些大师和工匠的传承与创新,才使坭兴  相似文献   

5.
《当代广西》2010,(9):56-56
前不久,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供需对接会上,钦州市三家坭兴陶企业生产的20多款坭兴陶产品成功人选2010年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钦州坭兴陶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泥质纯净细腻,经高温烧制后,成品光润柔美、古色古香,极具欣赏和收藏价值,享有“中国一绝”美誉。  相似文献   

6.
正"钦州桥畔紫烟腾,巧匠陶瓶写墨鹰。无尽瓷坭无尽艺,成功何止似宜兴。"钦州坭兴陶源于隋唐,盛于清末。清咸丰年间,钦州陶器发展空前鼎盛,坭器更是独得一兴,远销海内外,因而得名"坭兴"。上世纪50年代,钦州坭兴陶与宜兴紫砂陶、云南建水陶、重庆荣昌陶一起,被原国家轻工部评定为中国四大名陶。2008年6月,国务院批准广西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文化     
《台声》2018,(12)
正1两岸陶艺专家广西钦州玩"坭"创制"莲钦陶"据媒体报道,6月8日,广西钦州市千年古陶城内,55岁的台湾陶艺协会会员、陶艺家连美惠正在利用台湾土与钦州土调配而成的泥制作陶器。他们这次在钦州共做100多件陶器,取名"莲钦陶"。"莲"代表的是台湾花莲,"钦"代表的是广西钦州,用这两个地方的泥土混合起来制作陶器,诠释了"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两岸一家亲的紧密联系。6月8日至20日,第一届钦州坭兴陶文化艺术节暨南  相似文献   

8.
建水紫陶是云南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珍品,与江苏宜兴紫砂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现属重庆市)荣昌陶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陶”。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水紫陶,其制陶技术发展至今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杨俊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2):122-125
牙舟陶作为贵州民族传统陶瓷业的优秀代表,在20世纪曾享誉一时,它是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民族陶艺,研究牙舟陶对传承民间艺术,提高其审美和实用价值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17,(22)
正10月31日,2017"以慈化瓷"——两岸陶艺文化交流展在上海宝山寺开幕。本次展览聚焦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发展与未来,为两岸文化艺术、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发展提供了交流平台。展览汇集了海峡两岸、16个省市的百位艺术家的百件陶艺、瓷艺作品及多件当代榫卯作品。作品涉及陶塑、瓷板、瓷瓶等多种样式,融合高温颜色釉、柴烧、点陶等多种装饰手法,以瓷为媒,展示两岸艺术家们对自然  相似文献   

11.
<正>长期以来,广西旅游纪念品的档次和名称与世界闻名的风景名胜不相匹配,稍有名气的也就是绣球、壮锦、坭兴陶、合浦珍珠、新制铜鼓、桂圆干、罗汉果和长寿食品等。但客观地讲,这些产品和工艺品除了坭兴陶和合浦珍珠,其他的附加值都非常低,缺乏持久的观赏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无法激起游客的喜爱和购买欲。为此,全区旅游工作大会明确提出"大力培育发展具有知识产权的旅游工艺美术品",这是非常有针对性的。  相似文献   

12.
钦州速度     
大蚝、荔枝、坭兴陶,大芦村的楹联、三娘湾的白海豚……提起钦州,这些"钦州印象"便浮现在人们的脑海中。如今,"钦州印象"愈发丰富而充实——中马钦州产业园区、钦州保税港区、国家整车进口口岸、国家级钦州港经济技  相似文献   

13.
卢瑾钰  唐天勇 《传承》2012,(16):62-63
钦州民间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以坭兴陶、采茶剧、绞脸、猪脚粉为例对钦州民间文化及其传承情况进行寻访与调查,对其传承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境与瓶颈进行反思,并寻求相应对策,以求更好地传承与发扬钦州民间文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在福建、广东、陕西等省的大城市和北京,出现了一种引人注目的民间陶塑作品,与以往为人熟知的景德镇、石湾、淄博、德化等名窑所出的陶塑全不一样,叫“交趾陶”。交趾陶为一种低温多彩釉,是融合了软陶与广窑的一种陶艺,且包容了捏塑、绘画、烧陶等技艺及宗教文化的民俗工艺,堪称民间艺术的瑰宝。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3,(17):52-53
何世富,广西来宾市人,师从著名书法家、刻字家林建勋,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来宾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来宾市兴宾区文物管理所所长。作品曾参加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的国际第三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届刻字艺术展,全国第一届县镇书法展;在广西书法家协会主办的书法展览中多次荣获一、二、三等奖。其作品多次发表于《书法报》《中国书画报》《青少年书法报》《中国书法教育报》,入编《中国二十世纪名人刻字大观》等;部分作品被日、美、新、加、法、马、意、韩、澳等10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地区的艺术家、收藏家收藏。  相似文献   

16.
正张继陶简介1981年开始参加台湾岛内外大展并获奖1978年至1991年任私立实践家专应用美术科老师1982年-1993年任中山科学研究院陶艺老师1999年台湾第四届陶艺学会理事长2001年至2003年、2006年台湾工艺奖评审委员台文化、新闻、教育等部门曾采用其作品作为台湾形象海报、明信片、日历及陶艺专辑封面等,并发行于世界各地得奖记录:1989年获颁台湾陶业学会——陶艺贡献奖  相似文献   

17.
唐果,字田木,号钓鱼山人,中文高级讲师。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广西书协会员、北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海门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自幼随父学习书法,师从巴蜀名家毛峰先生。书法篆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市书法展览,入编《当代篆刻家大辞典》,曾获“广西八桂群星奖”书法铜奖;编著有《中国经典书法章法解读·隶书卷》;2011年刻字作品《身在天水之间》入选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国展。  相似文献   

18.
<正>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钦州市,通过发掘、利用和继承,成功打造了坭兴陶文化、刘冯文化、海洋文化三大文化品牌,营造了钦州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提升了钦州的城市品位,增强了钦州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回望千年,人事苍茫,什么才是这片土地上春来秋往繁衍生息的平凡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印记,让后人能够藉以清晰辨识她的特质与风韵?——来自民间、根植民间的钦州窑变坭兴陶。它蕴含着一方水土的奇异特质,沉酿着民间生活与艺术的深长意味,成为岭南边陲古城钦州最鲜明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正马艺伦,女,专职书法教师。学习书法20余年,师从多位名师,书法理论知识丰富,书写基础扎实,系广西书法家协会会员、广西女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南宁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南宁市同心书画院副秘书长、兴宁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刻字作品《光与影》入选第三届国际刻字艺术展,并在韩国展出;书法作品入选2015年、2018年广西艺术作品展,曾获全国第四届中小学教师书法展二等奖、广西首届教师"三笔字"书法比赛一等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