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6 毫秒
1.
目前"三农"问题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造成低水平的小康社会.而农民工进城务工,不仅可以减少农民数量,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更能推动农村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当前农民工进城还面临着很多问题和障碍,做好农民工进城工作,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突破口.我们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解决"三农"问题的高度,认识和解决农民工问题.使农村富裕劳动力转移,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2.
加强农民工权益保护的法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俊海 《新视野》2006,(5):16-17
一、农民工权益保护问肠的提出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其中进城务工人员(以下简称“农民工”)1 .2亿人左右。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农民工人数已占到从业人员的半数以上。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有利于为城市创造财富,为农村增加收人,有利于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返乡创业的农民工,带回资金、技术和市场经济观念之后,还可以直接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此外,数量庞大的农民工群…  相似文献   

3.
将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转移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农民工大批量涌进入大中城市,在推进城市建设、带来城市繁荣的同时,也会给城市负荷带来较大压力,甚至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就当前来说,要在积极引导农民进城务工的同时,应大力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  相似文献   

4.
《当代党员》2007,(9):30-30
2007年1月,重庆市劳务办、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联合开展了一次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基本情况调查。调查发现,进城农民(主要包括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和从事自主经营的农民两部分)对政府有八大期望——  相似文献   

5.
宣金祥 《党建》2012,(7):46-46
编辑同志: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每年都有大量农民朋友进城务工。但是,由于社会、企业及农民工本身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农民工的文化水平、技术技能等成为了制约其就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有效开展农民工培训,对提高农民工素质、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省委省政府日前公布《关于加快发展劳务经济的决定》,其主要内容有:不得限制进城务工工种决定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取消对企业使用农民工的行政审批,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职业工种限制;严格审核、清理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的手续,取消专为农民工设置的登记项目。各行业工种尤其是特殊行业和公众要求的技术资格、健康等条件,对农民工和城镇居民应一视同仁。在办理农民进城务工和企业用工的手续时,除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和标准收取证书工本费之外,不得收取其他费用和提高收费标准,严禁越权对农民工设立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简化进城落户手续简…  相似文献   

7.
陈好理 《当代贵州》2011,(19):51-51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安顺市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有45万人。其中,党员3200人,占外出农民工的7%。2010年,农民工通过邮政和银行寄回来的劳务收入44亿元,劳务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左右。  相似文献   

8.
《先锋队》2012,(7):22-23
春季是农民兄弟进城务工的高峰时节,据调查,我国农村累计已向非农产业转移农村劳动力1.6亿人。从2006年开始,每年平均转移590万人。最高时,超过800万人。他们是城市的新型建设者,在城市中从事脏、累、险的工作,贡献有目共睹。近年来,我国连续出台了不少改善农民工待遇的政策,但在有些地区、有些部门、有些行业,不少人对农民工仍然有偏见。为了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我们将一些常见多见的法律问题汇编如下,为农民兄弟提个醒,方便农民兄弟依法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在逐步解除,农村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并逐渐成为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主要形式。1978年—1998年,每年外出务工农民不足200万人,但现在已发展到近1亿人,近两年还以每年500万人的速度递增。农民工的出现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
短波     
《廉政瞭望》2006,(7):25-26
2000万农民工今年纳入医保 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刚刚公布的《关于开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专项扩面行动的通知》透露:今年年底农民工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争取突破2000万人,2008年底争取全部农民工基本纳入医疗保险。这是继享受最低工资政策待遇后,进城务工农民与城市居民获得的又一项同等重要权利:  相似文献   

11.
当代农民工代际转换与新农村建设的矛盾及化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30年来,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已初步演化成了三代农民工群体,而当前三代农民工代际转换方式的改变.已经与新农村建设产生了一系列较大的矛盾冲突。高度重视、尽快研究化解这些矛盾已成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一项十分紧迫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高占国 《奋斗》2006,(9):14-15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农村劳动力转移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缓解“三农”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措施,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农村劳动力转移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省共转移农村劳动力402万人,比上年增长10.6%;劳务收入达到129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农民人均劳务收入71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今年上半年,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406万人,比上年同期增长12.5%。其中,向省外转移102万人,向境外转移13.6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10亿元,同比增长52%。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13.
当前农民进城务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存在劳动力资格不平等,歧视性待遇,管理难度大,后顾之忧难以解决以及个别人违法犯罪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培育城乡一元化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管理体制的界限;加强对农民工管理,为农民工提供公共劳务的机会;扩大社会保障范围,将农民工纳入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发挥社区的作用,把农民工纳入城市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4.
据本刊调查分析,我省农民工在长三角、珠三角务工的占80%:最新统计,广东省的外来人口已达3140万人。我省每年在广东的常年农民工约100万人。仅占0.03%;如何在“十一五”期间使每户农民家庭成功转移就业一人。本文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徐秋花  侯仲华 《求实》2007,(1):93-9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农民工具有较强的参保愿望和要求,将农民工纳入养老保险的物质条件已基本具备,关键是建立起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养老保险制度模式应体现低门槛、低待遇、广覆盖、可转移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法治化建设步伐日益平稳而加快的进程中,公民权利的保护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与关注。农民工是指常年和大部分时间在城市企业务工。但户籍仍在农村的一部分群体。以及人们常常所说的打工农民。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目前。全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超过2亿人。其中进城务工人员1.2亿人左右。然而,就在广大农民工为其所在城市的经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末,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2542万人。截至春节前,返乡农民工为7000万人左右,约占外出农民工总量(14041万人)的50%,春节后,80%以上已经进城务工,其中,有4500  相似文献   

18.
2004年,剑阁县外出务工人员达17万余人,占农村劳动力的56%;年劳务收入近6亿元,对全县GDP的贡献率达30%以上,劳务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的农民外出务工,创造了数量可观的劳务收入,为发展劳务经济,壮大县域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劳务纠纷日益增多,农民工权益受侵害事件屡屡发生,各级政府应该怎样去关心和帮助这一弱势群体呢?近年来,剑阁县采取"未雨绸缪,建立维权基地;有备无患,提高维权意识;雪中送炭,提供维权援助"等三管齐下的办法,全力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收到了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9.
周边环视     
广西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厅长余益中表示,为帮助农民工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和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广西按照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由流入地政府负责的原则,将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学校建设,列入当地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据了解,广西进城务工就业6个月以上的人数约230万左右,初步估算享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约有20多万。  相似文献   

20.
“386199部队”:农村中的“留守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农村劳动力大举进入城市,组成了一支浩浩荡荡的劳务大军。城门洞开,为农民脱贫致富开辟了一条宽阔的渠道。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外出务工人数达到1.3亿人(2006年11月7日《新华网》)。在这支庞大的队伍中,70%以上的农民工在进城时把父母、妻子和子女留在了农村,催生了“留守妇女”(三八妇女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