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粲  李文莲 《理论学刊》2002,(5):99-100
一、户籍制度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户籍制度是我国人口管理最基本的制度之一。我国于195 8年颁布的《户口登记条例》是我国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标志。《条例》规定 :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 ,公民迁出本户口管辖区 ,要向户口登记机关申报迁出 ,并在新居住地申请迁入登记。从内容上看 ,户籍制度并非限制人口流动 ,但是在执行过程中 ,户籍制度逐步成为限制人口流动 ,特别是限制农村人口流动的最主要工具。随后户籍制度由限制农村人口流动进而发展成为制约农民收入增长的最大障碍之一。户籍制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影响农民收入的增…  相似文献   

2.
《理论与当代》2007,(12):53-53
奚宇鸣在11月10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报道:2006年1月1日,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居民,尤其是农民,是个意义非凡的日子。从这一天起,红河州开始全面施行新的户籍管理制度,在全州范围内取消农业户口、非农业户口的“二元”划分,只凭三年期的租房合同就可以在城中落户,废弃《暂住证》、鼓励自由迁徙,按照在实际居住地、就业地登记户口和人户一致的原则.农村人口将与城镇人口享受平等的报考公务员、低保、养老保险、子女教育等待遇。凡在红河州登记落户的人员,统称为“红河州居民户”。红河州率先在全国实行的这一彻底的户籍改革,以其突出的成效被理论界称为“红河模式”。户改后.红河州的经济和城市建设发展明显加快,也促进了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了找才引智的作用。“人口流动加速、农业人口大量进城会否导致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通常是人们最为关心的事情,而红河州的户籍制度改革带给人偿的却是一个喜人的结论:户籍制度改革后,全州各类刑事案件立案数同比下降11.3%。”  相似文献   

3.
人口。官方公布的人口数字约为12.5亿,但直觉和常识告诉我们,实际人口肯定高于这个数字。城市市民基本上能落实独生子女政策,而在广大农村仍是计划生育国策推行的薄弱环节,一对农村夫妇有两三个孩子的家庭并不在少数。当地政府出于计划生育指标完成和减轻农民负担等种种考虑,有时会对上瞒报实际人口,以致许多农村地区都存在为数不少的没有户口的“黑孩子”。此外,随着进入城市谋生的农村人口的增多,他们家乡的计划生育机关对其中的妇女的生育情况监控鞭长莫及,“超生游击  相似文献   

4.
农村“三留守”人员的问题,主要是指留守儿童的监护与教育、留守妇女的健康与安全、留守老人的赡养与精神慰藉.这些问题带来不少社会影响:一是家庭人口结构缺损;二是农村人口结构失衡;三是农村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风气下降;四是农村可持续发展面临困难.近年来,为妥善解决农村“三留守”人员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广泛开展关爱服务活动,取得了明显的进展和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要切实做好农村“三留守”人员工作,不仅要着眼于既往工作存在的不足和面临的困难,而且要着力于“三留守”人员问题本身的解决.需要在进一步加强已经取得明显实效的法规政策措施的基础上,完善和创新“三留守”人员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是农民负担过重。尽管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增加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但是一些地方农民的不合理负担仍然居高不下,且多数是巧立名目,“办了一些不该办的事,养了一些不该养的人”。“养了一些不该养的人”,是指乡镇政府所属机构过多过滥,由农民负担供养的人员过多。据对四川30个乡镇的调查,1998年共供养人口13000多人,平均每个乡镇430多人,财政供养人口与农村劳动力的比例约为1:27,农民当然不堪重负。要供养如此多的人员,要办事,乡镇不得不增  相似文献   

6.
谢迪斌 《求实》2004,(6):93-95
农村企业的数量增加、质量提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前提。当前存在着影响农村企业孕育与成长的多种因素 ,而体制的因素是其中关键。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制约农村企业产生和发展的体制性因素 :行政管理体制、人口管理体制和金融管理体制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体制创新的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7.
最近一段时间,有关农村改革和农民待遇的新闻很多。先是青岛市城阳区宣布,凡年满18周岁以上的农民,都可以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接着安徽省芜湖市又作出决定,在全市范围取消农业户口,统称“居民户口”,并对城区实行市外户口准入制,对符合入户条件者当场办结。当然,引人注目的还有中国工会十四大报告提出的新定义,即把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确定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强调了要“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限制性规定”,“在城市有稳定职业和住所的农业人口,可按…  相似文献   

8.
暂住人口是指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到其他地方暂时居住的人员,是流动人口的一部分。暂住人口的出现亦喜亦忧。喜的是它的出现给我们的经济建设增添了活力,忧的是由于管理措施跟不上,产生了一系列的负面效应。那么,如何通过加强管理,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将负面效应降至最低水平,笔者就此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要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向非农业转移和地区间的有序流动。”最近召开的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开拓农村广阔的就业门路…  相似文献   

9.
《先锋队》2003,(9)
一、户口迁移更自愿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城镇或农村工作可不迁户口自8月7日起,对于在大、中城市落户的高中级专门人才到小城镇或者农村工作的,可以不迁户口。这项措施的实施,可以更好地调动高中级专门人才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加快小城镇和农村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大学新生户口是否迁移全凭自愿公安部最近对大中专院校学生户口迁移政策作如下调整:自即日起,凡考取普通高等学校、普通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入学时可自愿选择是否办理户口迁移手续。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粮食市场放开,计划经济体制下户口迁移管理制度赖以存在的粮油供应…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的工业化运动实际上是将一个完整的城市化进程划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实行职业转变,即离土不离乡,将人口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实现非农化;二是实现地域转换,即离土又离乡,将人口从农村引入城市,将分散居住迁移到城镇集居起来,实现人口城市化。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促进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无论是“离土不离乡”还是“离土又离乡”,其转移都只是就业空间的简单转移,劳动力性质本身没有变化,仍然保留着农民身份,是一种兼业式转移,是劳动力的初级转移或称之为“一次转移”。三是实现角色转变,使农民…  相似文献   

11.
户口,是与中国人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特殊证件。在农村与城市之间、小城市与大城市之间,户口犹如一道无形的屏障,一般人很难逾越。那些住在城里而又没有城市户口的人被称为“黑人”而受到歧视。面对飞速前进的城市化、现代化的快车,人们不得不对户口的继续存在提出疑问。“我受尽了两地分居的痛苦!”陈老师捧着北京的来信禁不住哭了。这是一封来自北京某部委人事司的“调令”。调令说,根据工作需要,同意调陈荣同志来京工作。据陈老师介绍,她与夫君是大学的同学,毕业后二人被分配到四川省一个城市中学里教书。三年后丈夫到北京读研究生,毕业时留在了北京。但由于户  相似文献   

12.
由于卓有成效地推行计划生育,我省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即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转变,从而形成了一个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都比较低的时期。这个时期由于劳动力供给充足,劳动力人口的负担较小,储蓄率较高,对经济社会发展十分有利,这种由于劳动力人口增长较老年和少儿受抚养人口增长更快时所带来的人口结构效益,被国际社会称之为“人口红利”。“人口红利”是潜在的而不是现实的,类似的机遇也基本上只有一次。在2002年世界银行发表的《世界发展报告》中特别指出,“人…  相似文献   

13.
感悟"三农"     
农民的“新喜”“新喜”,是指新的喜悦、新的喜事、新的可喜的政策。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届人大三次会上庄严承诺:明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后年农村孩子都能上学。整个《政府工作报告》的过程中掌声一次又一次响起,而这一次时间最长最为热烈。种田纳粮,皇粮国税,这个千年古理被否定了。对广大农民来讲,这可谓是在连年惠农政策喜事基础上的又一宗新的大喜事。取消农业税后,其它一切不合理负担也都将禁止,这样就使得广大农民“零负担”政策早日实现。西方媒体认为:中国取消农业税是一场革命。取消农业税属于“少取”,政府还将给农民更多的实惠,…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呼唤强化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法治在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中的法治建设问题,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就此,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谈点肤浅的看法。一、我国农村法治现状虽然近年来我国相继出台了许多与“三农”问题相关的法律法规,但由于农村人口的教育、文化、环境的差别,导致我国农村法治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农民的法律意识淡薄。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而我国农民的法律意识却没有明显增强,他们在自身权利被侵害时,要么浑然无知,忍气吞声以“法盲”、“法愚”的形态表现于社会,…  相似文献   

15.
人才是事业之本,人才济济,经济的腾飞和民族的振兴才大有希望。女性占人口一半,农村女性人口又占女性人口的80%,因此,充分挖掘农村女性人才的潜能,开发农村女性人才,成为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不可忽视的重要课题。一、农村女性人才亟待开发什么是人才?《汉语词典》解释:“德才兼备的人”;“有某种专长的人”。通常人们还把有知识有学问的人称为人才。那么,如何判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呢?对于“人才”的界定,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主要的是看其是否在某一领域取得了突出成就和做出较大贡献,看其是否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推进了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因此,我们可以对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人口流动最频繁区域之一的东部沿海浙江省,户籍管理部门调查发现,全省“农转非”数量从2004年时的57.7万人下降到去年的18.9万人,降幅高达67%o不愿意进城落户,甚至把户口从城市中反迁回农村的“逆城市化”现象,已悄  相似文献   

17.
农村人口城市化的现实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只有跳出“三农”,才能解决“三农”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这就必然把农村人口城市化问题摆在刻不容缓的议事日程上来。农村人口城市化,既可以往小城镇“化”,也可以往大中城市“化”,但从演变趋势看,应当越来越往大中城市“化”。与此相联系,还必须因势利导消除制约农村人口城市化的制度性和结构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在科左中旗保康镇王家窝卜村,一提起连任22年党支部书记的徐广志,党员们没有一个不赞成,村民们没有一个不竖起大拇指,都称他为“贴心人、“主心骨”、“廉政的模范”、“生产的骨干”。 心里时刻想着群众 前些年,在一些地方乱集资、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下,王家窝卜村的农民却没有过重的负担。村民们算了一下,从1982年到1992年的11年中,这个村每个人口合交农业税的负担只有251元,其中最少的年份每个人口只交过6元钱。那么,他们负担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此,徐广志同志一语道破的:一是干部要清正廉洁,二是要禁止大吃大喝。他们…  相似文献   

19.
“老啃族”是指出身农村但在城市工作的“80后”。他们背负着历史对父母的亏欠、农村“泛家族关系”带来的人情负担.需要负担生活在农村的父母的花销。身为第一代走出农村的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20.
中国农村面临的问题,有些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有些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带来的问题。要解决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的问题,必须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在此基础上才能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办法。一、中国农村的基本国情及其由此产生的一些问题(一)就我国农村的自然和经济的基本条件讲,有三个特点:第一、人口多,而且农村人口比例大,在世界各大国中我国农村人口比重是名列前茅的。第二、自然条件差。我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