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丽中国”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目标和新任务,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符合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下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两会,再一次凝聚起人们的共识,折射出中国发展的新走向。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和路径作出新的概括,提出了“四个着力”“五个更多依靠”和“四化同步发展”的经济发展总体战略部署,并就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五个方面的任务提出具体要求。我们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战略抉择,全面审视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和人民新期待,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全面开创渤海化工集团公司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理论与当代》2009,(9):55-56
陈志武在7月6日的《经济观察报》上撰文指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逐步降低对外贸和投资的依赖、提高内需,这些颇有先见之明的口号在中国已经提了许多年,但冰冷的统计数字说明,我们一厢情愿的期待还未能变成现实。在1952年即国有化之前,中国的民间消费相当于当时GDP的69%。  相似文献   

4.
《党课》2012,(16):32-38
一场难以避免的“阵痛” 当国际金融危机初起之时,很多人认为这对中国来说是一次逼迫经济转型的机会,出口不振,外部疲软,中国可以通过启动内需和加快产业升级应对。可惜的是,四万亿投资计划的出台迅速刷新了中国的GDP增速,数字的增长再次掩盖了经济的真正问题。中国错过了一次调整经济结构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奥运会过去了,下半年中国经济何去何从,众说纷纭:是短期调整,或是下行拐点,还是振荡向前?媒体在争论,学界在探讨。9月2日,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作为主讲嘉宾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的特别节目《经济热点面对面》,畅谈了对当前经济形势的看法,再次以一个“爱说实话”的学者身份,分析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预测了下半年中国经济的走势。  相似文献   

6.
刘伟 《发展论坛》2002,(5):45-46
今后五到十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要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发展情况,充分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着眼于全面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与以上各类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态势相比较,我们需要明确中国结构调整的目标范围。中国不是工业化国家,不可能主导全球化与高技术化的进程,也不可能把调整目标锁定为全球化与高技术化,但是必须以全球化与高技术化为背景,充分考虑它们对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相似文献   

7.
《红岩春秋》2014,(7):77-78
本书是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深入讨论中国经济改革的难点与进程。是吴敬琏对经济改革的重要论述著作。全书共分五辑,分别为“让历史照亮未来的道路”“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呼吁重启改革”“如何重启改革”“知识分子的责任、追求与情怀”,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分析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与现状,探讨中国应采取的对策,对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提高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意义。   一、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成因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指的是世界经济格局逐渐由若干个经济大国主导的趋势。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世界经济中存在若干经济大国;二是这些经济大国可以凭借其经济地位对世界经济产生较大影响。这两个条件在 20世纪末期同时具备了。目前,世界上共有 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然条件、生产力…  相似文献   

9.
论“五个文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弓克 《新长征》2007,(11):18-21
党的十七大,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报告中提出: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  相似文献   

10.
党员博览     
《天津支部生活》2009,(12):51-52
中国经济初显“V”形复杂 经过努力,目前中国经济已经迅速扭转和遏制住经济增速连续7个季度持续下滑的趋势,今年第一季度触底止跌(6.1%),今年第二季度开始出现企稳回升(7.9%)势头,第三季度呈现回暖向好(8.9%)局面。今年,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总体经济形势企稳向好、经济增速触底反弹,初步实现了“V”形复苏增长。  相似文献   

11.
经济结构调整在我国最高领导层日益受到重视。关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进程的经济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对这一问题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可以说,经济结构调整问题的探讨是近一段时间经济理论界最耀眼的亮点。对结构问题的关注,也表现出专家学者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相似文献   

12.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预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世纪之交的中国现代化战略的大背景下,世界各国的战略家、观察家及国内学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前景有不同的预测,形成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21世纪是中国世纪。1993年英国《经济学家》杂志载文《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以及1993年4月世界银行发表《世并经济展望与发展中国家》报告,认为中国经济将超过美国,以一个超级经济大国的面貌出现。另一种观点,是以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亚洲和中国经济增长极限论。1994年,他在《美国外交》杂志上发表的《亚…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由此勾画出我国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1999年 11月,中美达成中国加入 WTO协议。中国加入 WTO符合中国长远利益,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有助于解决中国当前所面临的各种经济问题,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在世界经济趋于一体化的21世纪,浙江的经济与改革将面临什么样的新课题?带着这个问题,1999年12月5日,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经贸厅、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和浙江省软科学研究所联合召开了“WTO与浙江21世纪发展”研讨会。现将几位经济专家的发言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15.
环球扫描     
《党课》2011,(10):14-19
美报告称印度发展将超中国 美国最新的一份报告预测,印度将在2050年超过中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事实上,早在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时,印度媒体就开始预测何时可以赶超中国。不过,尽管印度拥有人口红利和高储蓄率的优势,但其长期难以解决的通胀问题也对印度经济构成严重威胁。中国专家认为,由于目前印度GDP基数仍远远落后于中国,要想成为第一大国,印度必须保持数十年的经济增速快于中国。  相似文献   

16.
竺光  王欣淳 《奋斗》2004,(7):48-50
在全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处在—个低谷时期,中国经济却异军突起,出现了飞速发展的势头,引起了世界的瞩目。经过连续几年的经济高速度增长,有人认为中国经济出现了过热、失衡,如何看待这些问题,如何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引起了众多国内外经济界专家学者与政府官员的极大关注。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重要关口,是否能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和保持宏观经济稳定,是成就长时期稳定增长和经济社会协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9,(24):24-27
2009年,中国经济走出了一条快速反转的“V”型曲线,令全球各大经济体为之侧目。即将到来的2010年,对中国经济而言将是一个关键之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要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如何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中国经济面临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石油安全问题是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经济高速发展的中国对以石油为主的能源需求剧增,石油安全问题成为日益突出的问题。文章阐述了新一轮油价上涨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并从维护国家安全的层面对如何维护我国的石油安全从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提出了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王河林 《学习月刊》2014,(14):58-58
世界经济复苏步伐不稳.欧债危机尚未完全消除又遭遇中东、泰国和东欧局势动荡.如何在“后危机”时代的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权.中国正在推进关键领域的改革,以克服现实问题,让中国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广大民众真正分享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20.
加强东西部合作促进西部大开发进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西部的开发、开放与发展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经济的发展状况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民经济全面发展和现代化的进程。东西部互助合作,联合开发西部,对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将产生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