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段德昌是土地革命时期湘鄂西革命武装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1928年,党派他到湘鄂西洪湖地区领导武装斗争. 1931年夏,洪湖地区遭遇一场特大洪水,百万亩良田被淹,灾民四处逃荒.正当其时,国际救灾机构筹集了一批粮食、药品和衣物等救灾物资,准备发放给中国各地灾区.1932年初,国际联盟救灾组织负责人约翰·霍普森爵士经过慎重考虑,决定推荐在上海公共租界担任总检查员的路易·艾黎来完成此项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合作社协会(简称“工合”)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际著名友好人士埃德加·斯诺(美籍)和路易·艾黎(新西兰籍)倡导下,和国内爱国人士宋庆龄、胡愈之、沙千里、陈翰笙、王炳南、吴去非和卢广绵等响应支持下,组织创办的。路易·艾黎是一位同情中国革命的国际友人。他出生于新西兰一个农民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来华从事救灾工作,目睹了中国人民的悲惨生活,深表不安和同情。抗日战  相似文献   

3.
《浦城党史资料》1985年第4期刊载林涧清同志谈浦城“工合”的访问记录。林涧清同志说:“工合”,即“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的简称,它是由宋庆龄同志和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路易·艾黎等于一九三七年冬在上海发起组织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援抗日,支援解放区军民需要的物资等。那时,福建只有永安、浦城两县建立“工合”组织。  相似文献   

4.
为支援前方抗战,1938年8月“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以下简称“工合”),在武汉成立。从此,中国“工合”组织成了一支支援抗战的独特的经济力量。1939年5月,东南“工合”办事处主任路易·艾黎亲临福建组建“工合”事务所,在长汀、永安、南平、浦城、连城等5个县先后发展了“工合”组织。1939年夏东南“工合”(辖江西、福建、广东、浙江、安徽)办事处主任路易·  相似文献   

5.
路易·艾黎与马海德,这两个外国人的名字,对于中国读者来说并不陌生。严格地说,他们是外国血统的中国人,他们俩半个多世纪结下的友情已超出了血缘的关系。他们为旧中国的灭亡尽了一臂之力;又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献出了毕生的精力。 上海相识 1934年,上海。来自新西兰的路易·艾黎与来自美国的乔治·海德姆(马海德的原名)相识了。 当时,艾黎37岁,公开身份是上海公共租界督察,他在上海已呆了5年,熟知各方面的情况,并有各界的中国朋友。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业合作社”运动,简称“工合”运动,是抗日战争时期在国民党统治区和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开展的一场经济救亡运动.它是在国际友好人士倡导下.在各种抗日进步力量的共同努力下产生的.它对于组织人民大众、开展生产自救、克服经济困难、支援长期抗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抗战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当时曾有“经济国防线?誉.中国工合运动的发起人是新西兰友人路易·艾黎和美国进步记者埃德加,斯诺及其夫人尼姆·韦尔斯(原名海伦·福斯特).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艾黎和斯诺夫妇等人经过反复酝酿后。在一次“星一聚餐…  相似文献   

7.
惊闻伟大的国际主义者、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国人民的“老战士、老同志、老朋友’’路易·艾黎在京逝世,我们深感悲痛和悼念。艾黎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工业合作协会(简称“工合”)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也是福建“工合”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为发展福建“工合”组织、开拓新型的工业体系,增强战时经济力量,支  相似文献   

8.
1939年5月4日,著名的国际友人路易·艾黎在福建长汀县创办“工合”长汀事务所,并亲自担任主任。事务所是"工合社"的组织领导机构,长汀"工合"开办了机器、炼铁、铸锅、榨糖、面粉、砖瓦、印刷、雨伞、斗笠、弹棉、油纸、文具、卷烟、缝纫、针织等行业。  相似文献   

9.
真水无香     
我在读报中曾看到过这样一则轶闻:在拳坛所向无敌的美国拳王乔·路易一次和朋友一起开车出游,途中,因前方出现意外情况,不得不紧急刹车,不料后面的车因尾随太紧,两辆车有了一点轻微碰撞。后面的司机怒气冲冲地跳下来,大骂乔·路易驾驶技术有问题,并在乔·路易面前挥动着双拳,大有想把对方一拳打个稀烂之势。乔·路易自始至终除了道歉的话再无一语,直到那司机骂得没兴趣了才离去。想一想吧,如果其时乔·路易秉理反驳,并明白无误地告知对方“吾乃当今所向无敌之拳王”,对方闻之,岂敢“怒气冲冲”以至“破口大骂”乎?然而,乔·…  相似文献   

10.
路易·艾黎(简称艾黎),新西兰人,1897年12月2日出生于新西兰坎特伯雷一个农村家庭,1927年4月21日到达上海。从此,他的命运与中国革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身体力行 倡导工业合作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战前,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由于日本的入侵,集中沿海的很多工业毁于战火。  相似文献   

11.
1999年9月,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菲律宾出席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七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后,即对新西兰进行国事访问。期间他特别谈到新西兰是新西兰人民的友好使者。中国人民的伟大朋友路易·艾黎的故乡,并专程访问了艾黎的母校克赖特彻奇男子中未艾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加入新西兰国防义勇军,赴欧参加对德作战。1927年4月ZI日,他经澳大利亚到上海,通过朋友介绍,在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消防处工作开始当所属虹口救大会小队长,继而升任该处督察员;利用这一条件,他经常深入工厂,有机会了解工人受压迫的实际状况,并思考改变社会不平等的途…  相似文献   

12.
史沫特莱西北采访纪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美国著名的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杰出的国际共产主义新闻战士。这位“大地的女儿”自1928年底作为《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踏上中国土地开始,一直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国人民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把自己战斗的笔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结成一体。抗日战争前夕,史沫特莱在中国西北地区进行了历时一年的采访,真实地报道了发生在那里的一切变革,在国内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向全世界报道西安事变真相 从1929年到1936年,史沫特莱一直在上海投身于中国人民的进步事业。她写了许多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讴歌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文章,陆续编辑出版了《中国人的命运》和《中国红军在前进》等书。她联络路易·艾黎、汉斯·希伯、魏璐诗等友人组织“马克思主义学习小组”,并设法掩护过许多革命  相似文献   

13.
汶川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公安消防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王子岗与总队党委“一班人”连夜研究部署,紧急调遣两批共301名官兵赴川抗震救灾,并全力组织做好抗震救灾的后勤保障工作,使云南总队做到了“第一时间加强组织领导、第一时间加强力量调遣、第一时间加强物资调运”.成为第一支全装备抵达都江堰灾区并及时展开救灾的消防增援队伍。  相似文献   

14.
玉树发生“7.1”级强烈地震后.一场生命大营救随之展开.救灾大军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涌向灾区.通往玉树的公路——头连着灾区群众.一头连着前往支援的车辆和药品、食品、帐篷等物资。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大都听说过埃德加·斯诺、安娜·路易期·斯特朗和艾格妮丝·史沫特莱,但很少有人听到过另一位美国朋友——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Evans Fordyce Carl-son)的名字。 1896年,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出生于美国一个牧师的家庭。1927年他来到中国。那时,他是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官员,满怀着某些白种人的偏见。他曾傲慢地写信给家人;“最有效的政策是给中国人一个教训。” 10年以后,他学会了讲中文,并  相似文献   

16.
如梦边城     
我对边城的向往,初衷缘于沈从文先生。十年前,我读《边城》,被那诗一般古朴浪漫的情调深深笼罩。我认定那就是沈从文先生故乡湖南凤凰县城的写照。不久,又读到另一位凤凰人、著名书画家黄永玉先生的散文名篇《太阳下的风景》,那里面引用了新西兰老人路易·艾黎的话说:“中国有两个最美的小城,第一是湖南的凤凰县城……其实,这座著名的边城,只有东、西一条街。街的两边全都种植了法国梧桐。每当春、夏二季,梧桐树便在微风之中摇曳起一片诱人的绿色,枝繁叶茂,遮蔽了湛蓝的天空,像一条长长的走廊。走进去,心里布满了浓浓的荫凉。…  相似文献   

17.
“不饿死一个人”是新中国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救灾的政治理念、动员口号和力图达到的救灾效果。各级党委、政府积极宣传和贯彻“不饿死一个人”的政治理念,注重组织灾民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既提升了灾区干部群众“生产自救,就地坚持”的信心,也防止产生干部漠视民命的偏向和灾民依赖政府救济的倾向。灾区政府将生产救灾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以“不饿死一个人”为动员口号与具体要求,形成生产自救、节约渡荒、社会互济、以工代赈和国家救济的救灾新模式。党领导生产救灾的实践,不仅保证灾民安全地渡过了灾情,而且促进农业增产和公粮征收,有效落实城市领导乡村、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18.
边云 《支部生活》2008,(8):11-12
5·12汶川大地震当天,云南省交通厅党组就启动应急预案,成立对口支援工作协调领导小组。5月13日,厅党组召开紧急会议,对确保公路畅通、保障平安出行和救灾物资运输等工作作出部署。厅机关相继制定下发了《云南省交通厅关于继续加强四川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交通保障工作的紧急通知》和《对口支援四川灾区抗震救灾组织方案》。从5月13日起,全省高速公路收费站都开通了“抗震救灾抢险车辆运输专用通道”,对运送云南到四川地震灾区救灾人员、物资的车辆免收通行费。  相似文献   

19.
大爱在心中——记抗震救灾中的5位农民志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浩 《党的建设》2008,(8):48-49
这是一支特殊的救灾志愿者队伍。他们是来自庆阳的5位农民,年均51岁,最长者已年至花甲;他们靠外出务工为生,但救灾时费用一律自理,还为灾区人民送去了食物和药品;他们辗转北川、绵阳、青川、广元等地,在灾区奋战49天,从死神手中夺回了8条生命,包扎救治50多名轻伤者;救灾期间,他们中有人因病返乡治疗,有人因妻子病重匆忙回家,但几天后都又匆匆赶往灾区,继续抗震救灾的志愿行动……  相似文献   

20.
灾情就是命令。面对突如其来的地震灾难,省级机关党校广大党员干部应对从容,行动迅速。在积极向主震灾区捐款、捐物,奉献爱心的同时,针对主震灾区物资转运人力短缺的实际,积极投身救灾劳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