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六中全会精神,贯彻新时期党的民族工作的基本方针,必须结合民族工作的实际,切实把握以下三个方面:一要把握好科学发展观这个指导思想。要坚持以人为本,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统筹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统筹民族之间的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科学确定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思想和目标,实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人与自然和谐。  相似文献   

2.
肖旭明 《政策》2010,(7):50-52
恩施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州,是"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州委、州政府注重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彰显民族文化特色,统筹整合生态文化、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将文化与旅游有机结合,不断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关系的分析,提出了民族文化、民族文化认同对民族的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间的尊重、交流、对话与理解对构建和谐民族、和谐世界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特色鲜明、多姿多彩,发展潜力巨大。根据贵州少数民族文化的特点,导入、诠释了民族文化元素、民族文化单元、民族文化体三个概念及其关系,并从这三个方面论述贵州少数民族文化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认为贵州多民族文化繁荣发展必须三者兼顾,三管齐下,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5.
"民族教育"实质上就是一种民族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不断传递的创造性成就、目标与观念。民族教育的形式多样性、内容再生性与功能规范性等特征显示出民族教育的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缓慢的、从自发到自觉的文化认识过程。文化共生下的"民族教育"内涵不应是人们狭义认识的"少数民族的教育",而应是培养学生对自身文化的理性反思,汲取各民族文明成就,实现自身文化重构与提升,从而促进不同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6.
郭凤鸣 《前沿》2010,(24):150-153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教育面临着较为突出的文化选择障碍,表现为:民族教育中民族语言的逐步失语;民族教育内容的悄然改变;教育大环境不断受到新生状况的挑战。既然这样,民族教育的文化选择就应以保护与传承民族文化为使命,以提升民族成员的文化素养为导向,以培育民族成员的文化自觉意识为根本。通过对民族文化的选择、编整和传播,教给民族成员辩证地认知、理解和诠释自身文化的角色与发展,调整心态,尊重与借鉴他文化的经验,与他族积极互动,相互走进,共同建构一个和谐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7.
论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在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定位及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凡 《贵州民族研究》2006,26(3):177-180
贵州民族文化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保护与传承。贵州民族高校图书馆是完成这项任务的主力军。在建设民族文化资源库的过程中,民族高校图书馆自身也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8.
佘静芳 《人权》2010,(4):48-53
作为藏民族文化重要内容之一的西藏民族传统体育是藏族人民在历史发展长河中,创造出来的集健身性、竞技性、娱乐性、趣味性、民族性、艺术性于一体,体现民族精神,深藏丰富文化内涵,涵盖了民族心理、气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伦理道德、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等,是西藏民族智慧、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一个民族对其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反映,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对于一个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铸造出来的,为大多数成员认同和信守的民族品格、道德观念和价值准则的总和。相对于其他民族来说,民族精神是这个民  相似文献   

10.
民族文化产业关系到文化产业的“民族性”问题.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必须充分认识其与民族文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民族文化产业可被分为本地型、外向型、媒介型、创意型、综合型等类型.在实践中,各族群众发展出民族文化体验、民族工艺品输出、民族演艺经营、民族节庆会展、民族文化市场、民族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民族文化产业园区等典型模式.民族文化产业具备立足实践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关怀、统筹兼顾的特点、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可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建设中寻找发展的延伸路径.  相似文献   

11.
6月10日,中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云南省系列活动帷幕启开之后,由云南民族博物馆和《今日民族》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云南民族文化遗产论坛"严肃而隆重地上演,来自省社会科学院、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云南民族出版社、省民语委、省民族古籍办等单位和院校20多名专家学者,就我省的民族文化遗产保护问题各抒己见,立论献策。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格桑顿珠、副主任木桢出席论坛并讲话。本刊摘录部分发言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曾德盛 《当代广西》2004,(11):39-40
西部大开发的突出问题是民族地区开发问题,西部民族地区的开发关系到西部大开发的全局。在西部大开发中,以邓小平民族理论为指导, 对于加快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一)贯彻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统筹西部民族地区开发按照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思想,西部开发已成为全国发展的大局。没有西部  相似文献   

13.
论新时期民族精神的弘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时代的显著特征,它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弘扬提出了严峻挑战,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强势文化、体制变革、意识形态的斗争等必然影响我们的民族文化、民族凝聚力和民族意识。对此,我们要发展民族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增强民族凝聚力,确立主导价值观;要强化民族意识,保持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开放性。只有这样,才能在新时期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曾义 《前沿》2014,(19):218-221
民族文化、民族身份以及相关的制度与政策,都涉及民族文化认同与中华文化认同的关系以及民族身份认同与公民身份认同的关系。从内在因素来看,我国任何少数民族文化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其他民族文化产生碰撞融合而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包容是中华文化形成的基石,今天要缩小文化差异,包容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民族文化需要自身优化和调整,民族身份过渡到国家公民身份需要具备一定的现代文化素质,为此现行的制度与政策都要与时俱进地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5.
于彩霞 《前沿》2007,(3):214-216
本文阐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其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关系,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是强化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大力培育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6.
易为进 《创造》2002,(6):7-8
应当说,“民族文化大省”的提出,既是基于云南发展战略的统筹考虑,也是应对各种外来压力作出的一种选择。竞争时代要求对各种资源力量重新定位与确认。云南有必要在自我走向上有一个比较鲜明的表示于外界,况且,凝聚力量的产生只能在某一个共通的基点上而不能是其他。因而,人们很容易注意到这个口号的中心词“民族”二字的份量。就文化说文化,非文化现象的概念大多都是针对社会微  相似文献   

17.
《传承》2013,(8):F0002-F0002,F0003
文化是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发展繁荣各民族文化是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民族创造力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8.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概念辨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民族融合、民族同化和民族文化融合是民族关系中存在的三种不同的现象。但在中国民族史的研究中 ,学界对这三个概念的使用却是非常混乱与不规范的。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学者们对民族、民族融合、民族同化、民族文化融合的定义理解与认识不清而导致的。而不加区别地使用这三个概念 ,将不能准确确定和反映历史上民族关系的性质与特征 ,进而会影响到对相关学术问题的深入研究。本文的主旨正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首先辨析这几个概念的含义 ,然后再结合中国民族史中的相关事例 ,来探讨民族关系研究中用语的规范使用问题 ,并以冀能引起学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全球化时代,对话不仅是在同质化与差异化并存环境中的生存智慧,还是多种关系走向和谐共存的发展目标。贵州民族文化进校园给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民族学生与非民族学生在走向全球还是坚守地方的迷思中寻到了一条打破"非你即我"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谐共荣之路。在宏观上可以使民族地区用"美美与共"的文化对话理念参与到区域对话、经济对话、教育对话中,并以此推动民族教育工作新发展新跨越目标的实现;在微观上可以促进民族学生个体发展,增强其地区文化自觉力和身份自主性,进而作为一个合格的国家人参与到全球化竞争中。  相似文献   

20.
论民族旅游发展中的民族文化失真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游业的发展在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民族文化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其中民族文化的失真是民族旅游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民族文化的同化、商品化、庸俗化、价值观的蜕变、文化传承的断层、民族文化环境"原生土壤"遭到破坏和开发的模式化等方面。应该根据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采用民俗博物馆、民族文化村、生态博物馆和"前台、帷幕、后台"功能分区模式,对民族文化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