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程世刚 《党史博览》2008,(2):8-11,14
兰花,端庄秀丽,高雅朴实,色泽淡雅,幽香纯正,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与梅、竹、菊并称为万花丛中“四君子”。历代文人墨客对兰花质朴高洁的品格与坚韧刚毅的气质赞颂不绝。朱德一生钟情兰花,无论是在狼烟四起的井冈山,还是在庄重严整的北京城,抑或是在春意盎然的南国花都,兰花始终伴随着朱德栉风沐雨,同甘共苦。  相似文献   

2.
白兰之花盛开金城──白银市政府市政府驻兰州办事处精神文明建设纪实本刊记者姚志宏"清秀的白兰花,纯真的白兰花,温馨中透出朝气,朝气里飘出温馨……"这首由白银市政府驻兰办事处主任、白兰实业总公司总经理邱维兴亲自谱写的《白兰之歌》,既表达了白银、兰州两市人...  相似文献   

3.
正兰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是一种风格独异的花卉。"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这首明代薛网的《兰花》诗生动描绘了生长于深山幽谷之中的兰花。兰花那飘逸俊芳、绰约多姿的叶片,高洁淡雅、神韵兼备的花朵,纯正幽远、沁人心肺的香味自古以来受  相似文献   

4.
孟红 《党史纵览》2006,(11):21-27
兰花,是我国久负盛名的传统名花,它的品性高雅、纯洁、倔强,花朵端庄秀丽、清纯大方,气味清香淡雅、素朴幽远,古人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历来被看作是一种坚贞、高洁的象征.朱德一生特别嗜好种养兰花.他不仅摸索和积累了丰富的养兰经验,而且对兰花的鉴赏也有较高的水平.对兰花深知、深爱的他,自然也就有着许多动人的兰香故事,真是花如其人,花性与人品,互融一体,相映生辉.  相似文献   

5.
中央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了增订本的《朱德诗词集》,在洁白闪亮的封面上,雕烙着几枝兰花,如带如剑,浅淡透骨,顿然使我闻到一股浓郁清醇的香气。兰花兰香,由花及人,让我想起崇敬的朱老总;由朱老总,由人及花,让我不能不对兰花情有独钟。老总啊,您就是兰花;兰花啊,您就是老总的化身  相似文献   

6.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 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  相似文献   

7.
正明代薛网在《兰花》中写道,"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在古人眼中,兰花的叶、花和香独具气清、色清、神清、韵清,幽香幽远,素雅内敛,故而兰花被尊为"君子之花",居于"岁寒四友"之列。中国古代的文人骚客历来都有托物言志的喜好,以"兰草"比喻志趣高洁,当自孔子始。孔子周游列国,见到路边在杂草丛中亭亭玉立的兰花,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吟唱道:  相似文献   

8.
贵阳市1987年将兰花定为市花,这不仅因为兰花是贵阳的本土物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新长征》1998,(12)
长春的君子兰花曾在东北、乃至全国红过、热过,以至于株价达到万元甚至十几万元。长春以君子兰命名的“君子兰”牌洗衣机,也曾在市场上紧过、俏过,以至于成为姑娘们出嫁时的必备嫁妆。然而,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曾成为家电百花园中高雅娇艳的君子之“花”,逐渐失...  相似文献   

10.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  相似文献   

11.
赵雨思 《当代贵州》2023,(22):18-19
<正>庭院虽小,大有可为。贵州各地因地制宜,以农户为主体,不断拓展庭院经济增值增效空间,寻找乡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房前屋后一亩三分地的事儿,能做多大?起初,兴义市白碗窑镇甲马石村党支部书记喻福琴心里也没底,但看到12户兰花种植示范户带着自己培育的200多株兰花参加今年第十四届贵州省兰花博览会,与全国2万多株兰花一起争芳时,她心里踏实了:鼓励和引导大家发展庭院经济,这路子走对了。在示范带动下,村里还培育了30余万株兰花,2022年共计增收30余万元。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翻阅报刊,见到《淮阴日报》1994年11月12日第4版上刊载着一篇《名人与花》的文章,文中说毛泽东喜欢梅花,周恩来喜欢马蹄莲,刘少奇喜欢荷花,朱德喜欢兰花,等等。在说  相似文献   

13.
艾琳 《共产党人》2008,(5):36-39
因为采访她,才有幸走进她的办公室。但见一盆正散发着阵阵幽香的兰花,静静地摆放在墙的一隅,那婀娜的花枝在这塞上的隆冬季节里显得无比娇媚。这使我想起了一句古人咏兰的诗句:绿玉丛中紫玉条,幽花  相似文献   

14.
朱德一生对兰花情有独钟,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时期,他对兰花的钟爱始终如一。兰花不仅给朱德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也使人们看到了他充满生活情趣、感情细腻的一面。早年在云南从军之时,朱德就已经开始喜欢兰花了。在行军作战之余,他常四处采集兰花,移植起来欣赏,由此积累了一些关于兰花品种及栽培方面的知识。1922年秋,朱德远涉重洋赴欧洲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即使在此期间,朱德仍念念不忘兰花。当他在德国与周恩来第一次见面时就谈到了兰花。由于  相似文献   

15.
兰花,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既可野生也可盆栽供观赏的名贵花种。中国兰花文化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内涵丰富,寓意深厚,以致形成了一种风气:崇尚兰花的气韵清雅,飘逸不俗;兰花的品相和精神千百年来入诗、入画不断。写兰吟兰的佳品层出不穷:“孤高气节山中兰,披霜戴月偏相安”。  相似文献   

16.
朱德委员长是中华人民共和闰的开国元勋,是共和国的十大元帅之一,他的一生是戎马生涯的一生,也是与兰花结下不解之缘的一生.在战争年代,朱德带领部队转战于深山老林中时都不忘采集兰花,并把它们种在各种简易的便于携带的盆具中;在和平年代,在繁忙的上作之余,与他相伴的也是兰花.兰花是国香,朱德是兰化迷,对兰花可谓一往情深,因此朱德还被他身边的许多同志称为"香帅".  相似文献   

17.
项南与兰花     
日前,连城县朋口镇由于兰花种植规模、品种、产量等位居福建省首位,尤其在兰花产业化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而被中国花卉协会授予全国第四家"中国兰花名镇"称号。并且设在朋口镇的"连城兰花博览园"项目被确立为福建省重点建设项目。消息传来,最应当告慰的是一个人,他从朋口镇走出去,牵挂家乡的建设,尤其晚年为发展连城兰花事业倾注了巨大心力——他就是原福建省委书记项  相似文献   

18.
《当代党员》2007,(10):71-71
2004年9月,高新区兰花小学顺利开学了。然而该校系4所学校合并,人员严重超编,矛盾重重。为尽快扭转局面,提升办学水平,重庆高新区兰花小学校长、党支部书记杨刚通过“目标激励聚人心,依法治校扬正气,全员培训强整体,重点培养树典型”等措施,狠抓制度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内人事制度改革,使学校很快走出了低谷。  相似文献   

19.
1962年3月,年届76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身穿黑呢子大衣,风尘仆仆地来到阔别34年的井岗山。在井岗山逗留期间,他曾两次流连于茨坪花果山一处山间谷地——兰花坪。当时,正是兰花盛开季节,朱委员长望着兰花坪上一片片一簇簇洁白无瑕、清素淡雅、幽香四溢的兰花,顿时心潮翻滚,眼睛湿润了。是呵,“最是兰花盛开时,犹记当年巾帼将”,此时此境,使他不由得追忆起了自己当年的一位亲密战友……  相似文献   

20.
正"吴忠有个王兰花,身后跟着一群‘傻’大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不少人都知道这句顺口溜。不久前,这句顺口溜的主角王兰花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中国共产党党内最高荣誉"七一勋章"。荣誉背后,是王兰花执着的"傻"劲儿,她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十多年如一日坚持志愿服务。王兰花,傻得可爱,傻得伟大,傻得让人钦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