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的走私活动呈走私主体、走私对象、走私手段多样化的特点,要有效遏制走私犯罪活动,必须做到:一、明确中央、地方与执法机关的反走私职责;二、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渐缩小直至消除境内外商品之间的价差;三、建立健全制约机制,削弱和限制地方保护主义;四、增强缉私能力,加强边防建设;五、加强对船舶、港口、码头的综合治理,引导非缉私机构的管理人员共同参与打击走私犯罪活动;六、整顿国内市场,断绝走私犯罪后路;七、加大对走私案件的处理力度,震慑走私犯罪分子。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发展和扫黑除恶推进,黑恶势力犯罪逐渐向网络转移,出现网上网下融合、相互影响的态势。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安机关扫除网络空间黑恶犯罪,成为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取得全面胜利的必然之举。研究并认清网络“套路贷”、非法经营、传销、黄赌毒等网络黑恶势力发展现状、打击难点,找准制度优势、法律武器、治理机制,试图探究打击策略、治理方略,为推进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净化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3.
黑恶势力犯罪是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和一般的恶势力犯罪的总称。我国当前的社会环境是滋生黑恶势力犯罪的温床,且黑恶势力犯罪的产生、发展和蔓延符合刑事犯罪由量变到质变的客观规律。黑恶势力犯罪严重侵蚀了社会肌体,破坏了社会、经济秩序,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因此,“严打”斗争中,执法机关必须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战略方针,采取不同手段,利用不同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
江苏黑恶势力犯罪处于高发期,已经具备黑社会组织的初级性特征。江苏在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案件中积累的经验说明,对于黑恶势力犯罪,公安机关必须保持高压态势,加强侦查队伍建设,贯彻依靠群众的方针,强化刑侦基础工作。  相似文献   

5.
当前黑恶势力犯罪特点及打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恶势力犯罪以谋求经济利益为主要目的,但正在向政治领域加快渗透,其规避打击的能力在增强,组织结构趋于严密,地域性特征也日益明显.目前打黑除恶习工作存在地方官员重视不够、相关法律不完备、社会管控漏洞多、破案打击难度大等问题.必须完善相关法律,坚持打早打小,综合治理,通过加大打击整治力度、严密市场监管、多部门齐抓共管等措施,强化打黑除恶工作.  相似文献   

6.
转型时期的中国处于黑恶势力犯罪的高发期和危险期。一些通过暴力能获取垄断利润的行业为黑恶势力滋生提供了土壤,无业和社会闲散人员构成黑恶势力成员的基本来源,黑社会亚文化是黑恶势力犯罪的催化剂,社会管理缺陷为黑恶势力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防范黑恶势力犯罪风险,要提高认识,打防结合,震慑黑恶势力犯罪;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治秩序,着力消除黑恶势力滋生的土壤;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重视社会文化建设,切实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  相似文献   

7.
黑恶势力犯罪行为"早""小"时期具有五种特征:其人员构成一般有地缘性或血缘性关系;组织特征呈松散性、线结型;违法行为呈小恶型、多个型;经济基础弱小,但具扩张性;多盘踞在资源集中、管理缺位的矿山、批发市场.公安机关对黑恶势力的打击要及时,以避免其造成更大社会危害.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黑恶势力犯罪向网络延伸。网络黑公关涉嫌黑恶势力犯罪频发,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法律法规相对滞后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加之涉案证据难以获取,增加了打击难度。为此,各方应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指导,强化企业自我防范意识,推动公关行业自律监管;创新网络治理模式,建立惩治协作机制;拓宽案源发现渠道,提升科学取证水平;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细化指定管辖标准:从而增强网络黑公关涉嫌黑恶势力犯罪治理能力,最大限度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9.
遏制中国沿海地区走私犯罪,必须运用政治的、经济的、法律的多种手段,明确中央、地方和执行机关的反走私职责;加快国内经济发展速度,逐渐缩小直到消除境内外商品之间物价差距,加强对单位走私的监督,增强缉私能力,整顿国内市场,对船舶、港口、码头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黑恶势力犯罪已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深层次问题,本文概要阐述了黑恶势力的犯罪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学界对于扫黑除恶的政策解读、路径手段等研究颇多,但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形成这一根源性问题却鲜有问津。对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的分析具有犯罪治理意义和刑事政策意义。厘清主流文化与犯罪亚文化之间的关系,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将历史与现实文化基因相结合,有助于形成具有问题意识的本土化的犯罪亚文化理论。我国黑恶势力犯罪亚文化是主流文化异化的结果,具有传统和现代文化基因,应从完善黑恶势力认定体系、挖掘正向传统文化基因、净化网络传媒环境、畅通诉求表达渠道四个方面予以治理。  相似文献   

12.
我国邪教组织是指冒用宗教、气功或者其他名义建立、神化首要分子 ,利用制造、散布迷信邪说等手段蛊惑、蒙骗他人 ,发展、控制成员 ,危害社会的非法组织。当代中国邪教发展迅速 ,波及面广 ,已由农村发展到城市 ;外来与本土自生的邪教并存 ;其社会破坏力显著增强。多元文化并存与文化失范使邪教有了文化生存空间 ;部分社会成员的生活困境是邪教产生的潜在心理基础 ;社会腐败现象严重是邪教产生与发展的催化剂。治理邪教应突出主体文化 ;强化社会保障体制 ,降低社会成员的生存风险 ;整治腐败 ,强化干部的廉洁奉公精神 ,增强干部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犯罪心理中的侠义与广义问题困扰着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作为学科概念的犯罪心理学和作为犯罪心理学最基本概念的犯罪心理必须明确。犯罪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确定的,犯罪心理学的定义不应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犯罪心理是对犯罪心理现象本质特征的概括,它反映出犯罪心理现象的内在联系。可以有不同种类的犯罪心理,但是不应有广义与狭义犯罪心理之说。  相似文献   

14.
由于认识的不同,理论界对刑事责任在刑法理论中应占有的地位看法不一,在各种观点中,罪、责、刑平行说比较符合我国现行刑法的实际。在刑事责任的阶段划分上,一般认为刑事责任产生于犯罪行为实施之时,经过侦查、起诉、审判得到确认和实现。关于刑事责任的实现方式,以指国家强制犯罪人实际承担的刑事制裁措施的见解为妥。  相似文献   

15.
"打伞破网"是"扫黑除恶"的关键,确保"扫黑除恶"与"打伞破网"同步推进,需要研究黑恶势力与保护伞活动的规律特征。从中纪委国家监察委网站通报的83起案件来看,当前保护伞呈现出主体上以基层民警及乡镇街道社区(村)等基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居多,组织形式上的单独保护与共同保护并存,时空上的以黑恶势力活动打击中为主向活动前后延伸,思想动机上具有逐利性与互利性等特征。保护伞的滋生蔓延有社会风气不正、对保护伞的查处打击乏力等外部社会原因,也有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信仰迷失、人生观扭曲、免疫力下降及与黑恶势力相互需要等自身因素。抑制保护伞的滋生需及时修复"第一扇破损的窗户"、铲除效仿的"榜样"和减少实践中学习充当保护伞技术的机会,需要强化思想教育,强化组织领导,强化队伍建设,打造一支干净干事、清正廉洁的队伍,建立两个机制,提升"扫黑除恶"与"打伞"的效率等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诉讼替代程序在我国当前的司法实践中已经有初步探索,而现行法律对于刑事和解程序尚无明确规定,导致各地方在实施过程中标准不一、形式各异。为保证我国法制的严肃和统一,必须立足于我国法律传统和法律制度的基础,吸收国际刑事和解的理论与经验,从程序规范的角度对刑事和解进行分析,进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刑事和解机制。  相似文献   

17.
在刑事照相中 ,特别是在检验照相中分辨力的好坏直接对照相质量以及细节特征的表现产生影响。从目前刑事照相工作的现状来看 ,主要是传统胶片照相和现代数码照相兼用。由于多方面原因 ,用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分辨力低 ,经常有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 (特别在微距模式下 )、偏色等情况 ,因而正确理解和掌握分辨率的影响因素 ,合理地加以应用 ,能较好地提高影像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实践面临的一个难题。对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和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形态是否惩罚,或者惩罚到何种程度,反映了一国的刑事立法技术及其价值取向。计算机网络犯罪的预备、未遂以及中止是否需要全部犯罪化?对其全部犯罪化能在何种程度上起到防控网络犯罪的作用?中外刑法在此问题上是如何规定的?需要通过对各国刑法有关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相关规定之比较,以探讨我国对计算机网络犯罪未完成形态的犯罪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关于"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改善老城区的居住环境,不断增强老城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20.
论侦查权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确立侦查权的概念是研究侦查权的基础。通过剖析侦查权的性质和特点 ,归纳出侦查权的属性 ,结合对现有侦查权概念的归类与评述 ,侦查权的概念应包括侦查权主体、权力运作的条件、实现侦查权的手段等内容 ,并据此将侦查权的概念界定为 :侦查权是国家侦查主体 ,为实现侦查目的 ,依法定的侦查程序 ,运用特定的侦查手段开展侦查活动的权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