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改革全面深入和铁路实行资产经营责任制给站段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一系列新问题,而调查中被普遍认为难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以下五种: 一是减员分流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到的单位,无一例外地认为现在最伤脑筋的是减员分流。一提到减员分流,领导就喊头痛,说这许多人往哪分,怎么安排?职工中特别是上了40岁有家有口的职工,工作技能比较单一的职工,对减员分流存有一种本能的恐惧和反感,他们对这个问题的口头禅是“讲点别的!”  相似文献   

2.
一、国企减员分流质和量的规定性 国企减员可以说是一个政府为难、企业无奈、职工反感的沉重课题,所以企业不到山穷水尽、无力支付员工工资的地步,一般是不会采取减员分流措施的.虽然国企改革已历经二十余年的漫长历程,但减员分流的力度却一直不大,即使是不得已而进行减员分流,也基本上都是作为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延续企业生存的一种应急手段.对推动国企改革的深化,特别是对促进企业制度的创新起不到实质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减员分流的实践效果也是不能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3.
最近,经过深入细致地对职工中热点问题的调查,我们感到当前在干部工人中主要存在四种忧虑。 1、忧虑于下岗分流。为了加快国有企业的改革,国务院和铁道部提出了减员提效的举措,集团公司  相似文献   

4.
工务线桥设备的养护维修是铁路的成本投入大户。实行“状态修”是节约成本投入、实现效益最大化的有效途径,这就要求我们的维修投入与设备的实际状态相适应,既不能欠修,又要做到不投入过剩。由于过去的定员配置和地域招工等历史遣留的原因,各领工区之间普遍存在劳力分布平均与维修、保养任务不均衡的矛盾,有的领工区相对多员,造成劳力浪费。而有的领工区则相对缺员,为完成必要的生产任务,还要雇佣民工。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段从去年开始,以调整生产组织结构、建立竞争上岗机制、实施减员分流为契机,探索实施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具体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5.
近日,河南新郑烟厂从生产岗位分流的245名员工又顺利上岗,无一人被推向社会。上岗称心、分流舒心、社会放心,整个分流工作有波无惊。 随着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为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用人机制,培养精干高效的职工队伍,该厂根据国家局规定的现代化企业定员标准,重新定岗定员,并在全厂展开竞争上岗。鉴于企业比较脏、累的岗位长期使用500多名临时工年支付工资300多万元的情况,该厂承  相似文献   

6.
机关干部减员分流是新一轮机构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于贫困地区来说则是最大的难题。因而各级党委政府感到十分棘手,干部群众思想混乱。笔者认为,越是贫困地区越要减员分流,要正确认识困难,积极探索机关干部减员分流的路子。一、越是贫困越要减员分流贫困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和全国一样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并且几乎中央有什么机构,贫困地区也有什么机构。因而,机构庞大,人员臃肿,政企不分、职能交叉,效率低下,官僚主义严重等现象在贫困地区依然突出地存在一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铁路基层站段落实定员标准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探索。提出了合理调整生产布局、有效改革劳动组织,达到减员提效、落实新定员标准的目的。同时大力开展多种经营,广开就业门路,稳定职工队伍;并且强化培训机制,提高企业职工素质。对此,车站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粮食厅等部门关于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的意见的通知豫政办〔1998〕27号(一九九八年六月九日)河南省粮食厅、河南省计划委员会《关于做好国有粮食企业减员分流工作的意见》,已经省政府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与《河南省人民政...  相似文献   

9.
铁道部机关服务局从2004年4 月至7月,在所属事业单位人员中推 行人员聘用制度。通过上下共同努 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预期的 效果,在用工制度上实现了“三个转 变”,即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由行政任用向协商聘用转变,由固定 用工向合同用工转变。同时,精简了 机构,分流了人员,事业编制定员由 348名压缩到274名,圆满完成了事业 单位人员聘用制度改革工作。 基本做法 铁道部机关服务局把实行人员聘 用制度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领导 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严密组织,精心 安排,积极稳妥地实施。 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加强…  相似文献   

10.
自1996年中央把“下岗分流,减员增效”作为国企改革的重要内容和实现三年脱困目标的重要条件以来,国有企业普遍进行减员,到目前为止,净减国企职工近1700万,减员率达22%。不容置疑,减员为企业效益的提高和国企改革进程的推进,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说明减员增效是国企改革的必然选择。但减员增效是有条件的,如果条件不具备,减员未必能增效。现实生活中这种情况不仅存在,而且不少,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减员以后效益不仅没有提高,而且继续下降,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严峻事实。提高经济效益是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减员的目的是增效,国企究竟如何创造条件,实现减员增效?笔者就这个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