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知为什么,这么多人会把《平凡的世界》看成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 从现实主义角度看,《平凡的世界》是不合格的,因为孙少平等人实在太完美了,完全成了道德福音的宣传员.书中失真处颇多,比如孙少安妻子的死、孙少平婚后几年不与妻子同房、救世主一般纯洁的大领导高老等等,让人匪夷所思.写作技巧上亦显稚嫩,作者动辄跳出来发表一番社论口吻的议论,有些抒情堪称肉麻.  相似文献   

2.
单位里组织学习党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一人念,大家听。念完之后,主持人让谈心得。说什么好呢?很是沉默了一阵,都在琢磨:想说出超出文本的话吧,实在不易;说“大路话”吧,没意思;不说话,都闷起来,又不是事儿。正踌躇间,屋角炸开一串“响雷”——  “我是越听越高兴,越听越生气。高兴,是文件上的话说得实在太好了;生气,是改革这么多年,上边开了这么多会议,议决了这么多重要问题,可是,都落实了吗?该谁落实?怎么样落实?落实不了是谁的责任?对责任人该不该有个说法?……”  “就说这官僚主义、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十年前,一场真理标准大讨论促进了全党思想的大解放.但是,由于在传统体制基础上滋生,传统理论框架束缚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传统心态和思维定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使得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几乎都要受到“姓资”还是“姓社”这一问题的困  相似文献   

4.
适应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1994年.将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发展史上又一个不平凡之年。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和要求,D在新的一年里,中央将在财政、税收、投资、金融、外贸、计划...  相似文献   

5.
《团结》2002,(2):20-21
法和法“打架”,由谁调解? 《南风窗》2002年3月7日刊登林发新的文章说,中国“令出多门”的立法体制与不完善的法规、规章备案制度,是法制冲突的重要原因。现在中国已加入世贸,应该对这种“多层次立法”体制进行梳理与反思。 我国立法体制可以分为十个层次:一是全国人大立法;二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三是国务院行政法  相似文献   

6.
如不对现行财政体制加以完善,可能出现向旧体制复归迹象1994年的分税制财政体制创新,选择了“渐进式”改革路径,初步搭建了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框架,但一些关键之处仍有待进一步改革完善。分税制留下三点“缺憾”一是对既得利益的照顾,回避了改革中一些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以1993年为“基数”的“两税”“增量”改革之路,日后几乎所有财税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调整都纷纷“效仿”,过多“增量”改革路径的选择,回避了改革的一些关键环节和主要矛盾.致使部分改革流于某种“简单形式”上的转换,改革成效打了折扣。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怎样识别、用好干部是关系到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大问题。邓小平同志说:“正确的政治路线要靠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而传统的识人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已逐渐显露出与社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苗头。表现在:一是不适应人们当代的思想观念,二是不适应社会对干部素质的新的要求。影响其发挥积极作用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李兴山 《理论视野》2009,(12):28-30,56
自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正式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至今已有十七个年头。十七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大致经历了酝酿提出、初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的三个阶段,目前已取得了重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也是中外经济学经典中从来没有的一个概念。因此,从理论上说,这是我们党的一次真正的理论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9.
从建国至今,我国的宪法可以说走过了一个不平凡的历程,从具有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到“五四宪法”、“七五宪法”,再到现行的“八二宪法”。近50年的宪政实践使人民充分认识到:要实行社会主义宪政,必须有一部能充分表达人民意志和利益,切实符合中国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任务是改变原有的僵化的体制模式,建立起富于中国特色和盎然生机的社会主义体制,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完成这一根本任务,我以为必须从“主体——客体”、双重角度进行努力,改革的主攻方向应当包括物和人两个方面:一是改革现有体制,  相似文献   

11.
“大部门体制”不能包治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部门体制”还是“大部制” 目前,在各种层次的讨论中,“大部门体制”、“大部制”往往被同义交替使用并且主要关注的也是作为中央政府的国务院机构改革。一般来说,如果仅就国务院层面的改革而言,两者的交叉和混用使用基本没有什么问题。不过仔细想来,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整体格局考虑,  相似文献   

12.
由国务院确定的百户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18个城市以“增资、改造、分流、破产”为主要内容的“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可以说是国有企业全面进入市场的前奏.由于肩负着探索和积累经验的重任,并被寄予以“点”代“面”的厚望,此次试点工作得到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那么,经过一年多的积极运作,试点工作进展如何呢?近日在青岛召开的全国企业改革试点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来自试点城市及试点企业的代表,在交流了各地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的同时,更把焦点对准了试点推进中所遇到的深层次的体制弊端.与会代表认为:“九五”期间国有企业改革试点乃至整个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求知》2009,(8):39-40
天津高新区自1991年正式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以来,始终发挥体制机制改革试验区的示范作用,先行探索实践了“一区三制”的管理体制.“小机构、大服务”的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走在了全市前列.形成了对区域发展具有决定作用的“软实力”。实践表明,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环境是影响高新区科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4.
前些时候,《人民日报》刊登了两封读者来信。一封来自湖南安化,反映当地“封建迷信活动抬头”;另一封则寄于湖北南漳,呼吁要揭穿“神汉”的骗局。同一天的《扬子晚报》报道江苏溧阳有位瓜农种了一棵南瓜,结了一个19公斤重的大南瓜。瓜大他不仅不高兴,反而忧心忡忡,“说瓜长得这么大,一定成了  相似文献   

15.
来势与趋向     
我国现行的农产品流通体制,是在解放初期农村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形成的。它以国家对农产品采用行政手段进行实物分配为基本特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伴随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实行,我国农村商品生产大发展,流通渠道不畅,农民“买难”、“卖难”问题十分突出,原先那种农产品流通体制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如何改革农村流通体制,是一件事关全局的大事,已引起各方面的关注。本刊发表的这一组文章回答了这个问题。它是一些有识之士在系统调查研究基础上写成的。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村官”是个小得不能再小 的官,因为农村基层干部是不列 人国家干部序列的,在各级干部中也是层次最低的;也有人说,“村官”是个大得不能再大的官,因为农村基层干部是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力量,是团结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带头人。 特别是当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农村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村民开始尝试自己管理自己,村官也开始由老百姓民主选举。于是,现任的干部们都在反复地思索:如今的“村官”应该怎样当?! 如果现职的村干部再搞长官意志、强迫命令那一套,理所当然地行…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和其它一切改革的“清道夫”和“卫士”我们进行的改革是全面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教育体制、科技体制、文艺体制等各项改革。其中,最主要的是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改革。一般说,经济体制决定政治体制的改革,当经济体制改革后,就要求政治体制也进行相应的改革,以便很好地为它服务。现在的问题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治体制改革愈来愈显得落后了,迫切地要求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综合改革与体制创新的根本目标,是使农民成为建设、共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知名农村问题专家何开荫曾深有感触地说:要透析“三农问题”,再难找到比安徽更具说服力的“活标本”了。从发轫于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承包责任制,到肇始于安徽、成熟于安徽的农村税费改革,农村改革的“安徽模式”一次  相似文献   

19.
《人民政协报》1994年3月17日发表题为《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文章。 文章说,最近在研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如何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时,有的同志提出了所谓“党建于政的改革思路”,主张“党委、支部一般有组织无机构”,“撤销原中共各级党委和政府党组”,这是十分错误和有害的。  相似文献   

20.
有一位领导同志语重心长地指出,领导干部只有树立正确“名利观”,以淡泊之心对待名利,才能过好“名利关”。这句话令人们警醒。 1955年全军授衔时,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报告,请求由大将降为上将。毛主席赞扬说:“这是一面镜子,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钱学森对有人写信称他是中国的“导弹之父”、“航天之父”深感不安,他回信说,“这么称呼是不科学的,导弹航天是成千上万人的事业,他个人仅是沧海一粟”。晚年,钱学森又把两笔科研奖金全部捐给国家。钱老说:“我姓钱,但不爱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