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猴年到来之前,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成为政府和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拖欠问题的普遍存在,终于使人们看到,拖欠民工工资问题从根本上讲并非雇佣民工的人的道德问题,而是“民工”这样一种特殊社会身份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民工很难在城市中有效地主张自己的权利,城市的各种社会建制基本没有向民工开放,相反,他们往往被歧视性的地方性法规所约束。一个市民往往可以理直气壮地要求城市政府保障他们的权益,而民工不会。民工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在于取消城市中对民工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必须在制度上确认:工作在城市的民工有向城市政府…  相似文献   

2.
飘在城市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一个新的移民群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3.
董玥玥 《传承》2009,(24):118-119
由于高校扩招,农村大学生在整个大学生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又由于他们在城市缺乏社会关系,所以毕业后在社会上不具有竞争力,他们已经成为城市一个新的移民群体。和传统的民工群体相比,他们具有很多新的特征,他们年轻、文化程度高,有留在城市的强烈愿望,最有可能成为未来城市化的一个重要群体。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批农民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涌进城镇。他们活跃在建筑工地、工厂车间,给城市带来繁华,为居民带来方便,为社会创造财富,不断改变着城市面貌。他们的辛勤劳动,理所应当得到尊重;他们的付出奉献,天经地义应当得到应有的回报。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企业和一些雇主没有给民工平等的地位,对民工不尊重不理解,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拖欠、克扣民工工资。根据调查,农民工工资占农民工家庭经济收入的40%,是农民工全家赖以生存的重要经济来源之一。由于拖欠农民工工资现象的存在,致使许多农民工辛苦一年甚至几年,…  相似文献   

5.
<正> 婚恋情感,对那些奔波在异乡的人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关注外来务工者,是从关注他们最基本的生活开始的:大量出现的民工公寓、大规模的清理欠薪活动、春节加开的民工专列……可是又有多少人注意到,在这群独自飘泊的人们心底,情感的空白正越来越大?城市中的浪漫婚恋情感几乎与他们无关:五四节的青年聚会上看不到他们的身影;报纸的征婚广告上看不到他们的名字;当2月14日卷入越来越多的城市青年时,他  相似文献   

6.
关注"民工"的社会地位与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民工”中主要是青年,他们也有城市青年一样的梦想。城市里有很多新奇的东西是他们向往的,或者是想尝试的。正是“民工”这股力量,改变了中国农村的面貌,推动了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丰富了城市的生活。“民工”,他们工作之余在干什么,想什么,国家及社会各方面都应特别关注。  相似文献   

7.
民工子弟是一个相对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的消费与闲暇更具有自身的特点。民工子弟的总体消费水平偏低,主要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文化层面的消费;他们的闲暇安排,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都有区别于城市孩子的显著特点。民工子弟彼此之间形成了较为一致的身份认同,而且这种身份认同是与其文化和地位相对应的,但这种文化与城市文化形成了区隔,并且可能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本刊于1、2月份推出的"民情·关注"专栏,刊发了记者于春节前夕深入民工中采写的稿件,反映了打工者们的喜怒哀乐和打工中的种种境遇,以期唤起社会对民工权益的关注。节后,成千上万的民工又匆匆告别故乡,如潮般地涌向他们向往的城市。他们又将穿行在大街小巷,在辛劳和汗水中,寻找着各自的希望和理想,在接受现代文明洗礼和熏陶的同时,为城市、为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融入城市的仪式——麦当劳消费对青年民工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智平  黄卓宁 《青年探索》2006,(5):65-67,85
在进入城市的过程中,青年民工通过积极调整自己的消费方式,使其与城市生活接轨,以期在社会、文化以及心理层面上完成城市适应。本文以麦当劳消费作为一个切入点,通过描述青年民工的消费行为、消费体验、社会互动等情况,试图揭示麦当劳消费作为他们认同重构和城市融入的工具和机制。  相似文献   

10.
2006年9月,由浙江百姓投票选出的10位"最感动您的民工",站在了布满鲜花和阳光的城市前台,接受他们为之劳作和奉献的城市的敬意和祝福.其实感动着浙江人民的农民工,何止十位百位千位.他们通过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构成一个伟大社会变迁的过程;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日常精神,诠释着浙江为什么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11.
2006年9月,由浙江百姓投票选出的10位“最感动您的民工”,站在了布满鲜花和阳光的城市前台,接受他们为之劳作和奉献的城市的敬意和祝福。其实感动着浙江人民的农民工,何止十位百位千位。他们通过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构成一个伟大社会变迁的过程;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日常精神,诠释着浙江为什么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12.
舟来 《今日浙江》2007,(7):19-21
2006年9月,由浙江百姓投票选出的10位"最感动您的民工",站在了布满鲜花和阳光的城市前台,接受他们为之劳作和奉献的城市的敬意和祝福.其实感动着浙江人民的农民工,何止十位百位千位.他们通过进入城市经济社会的实践活动,构成一个伟大社会变迁的过程;他们用自己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勇于改变生活和命运的日常精神,诠释着浙江为什么能够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定义.  相似文献   

13.
场主的话 :春节一过 ,民工浪潮又顺着铁路、公路 ,涌向大大小小的城市 ,拍打着城市的大街小巷。自从农村劳动力被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这一景观便年年如此。然而 ,城市的消化吸收能力毕竟有限 ,为缓解民工潮在单位时间内带来的巨大压力 ,近几年来 ,每逢新年 ,许多城市的劳动部门都出台政策 ,禁止招收外来新民工。但春节一过 ,总有成千上万的新民工在火车站、汽车站、劳务市场等场所的寒风中滞留 ,站成千千万万个问号 :明天的饭碗在哪里 ?我们无法给他们饭碗 ,但却担心他们的安全 ,因为形形色色的不法之徒 ,摇着他们良知含量为零的脑袋 ,正打着…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远离土地,亦非“城里人”,游离于城市与农村的边缘。这一特殊的人群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发展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上海目前外来从业人员已经超过300万人,每3个从业人员中就有1个外来民工。如果没有他们奋战在最脏、最苦、最累的岗位上,上海便不会有今日的繁荣。那么,上海又以怎样的方式回馈他们呢?  相似文献   

15.
缪长青 《当代广西》2005,(10):27-27
没有人能否认,民工的确属于城市中的弱者,尽管这一庞大的群体是不可或缺的。在城市中,相比普通市民而言,他们往往更容易被忽视。“我是民工怎么了……我真的有点不服气……我们有什么不行呢?”这是一位年轻民工留在倾诉热线中的话,我  相似文献   

16.
酸甜苦辣话民工帅兵上海几乎所有的建筑工地都有民工。民工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他们来自农村,干着重体力的活儿,在他们手中,幢幢大楼广厦拔地而起。他们给城市带来了繁荣。报载,今日上海已有30余万民工活跃在各施工工地。这是一个庞大的数目。开发热带来了建设热。脸...  相似文献   

17.
又临春节,媒体开始大张旗鼓地为民工讨工钱。这既是民工之幸,也是民工之哀。按说,民工是个很大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处境是有目共睹的,但许多人只是把他们当成了廉价、听话的劳动力,却并没有真正承认他们所作的贡献。在机关常听某人述职时,说自己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干活如何加班加点,成绩如何显著等。可民工从没机会或平台说这些话,他们到底是怎样干活,怎样苦累,做了哪些贡献,他们从来不张扬。他们的期望值很低,只求能把那少得可怜的工钱按时拿到手就行。可叹的是,就是那么一点点血汗钱也未能按时足额拿到。甚至有人说,民工最老实了,欠了他…  相似文献   

18.
<正> 农村民工进城,在近几年一直是社会的一个热点问题。在加大“改革力度”的思想指导下,民工浪潮可能更加汹涌澎湃。 1989年初,百万民工席卷全国,受这股浪潮冲击最甚的广州市和海口市曾向国务院及邻省发出急电,求援平息“民工浪潮”。对此,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有赞同的,也有指责的。由于进城农民确实在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商品供应、劳动就业等方面造成极大压力,致使有关地区的社会治安、市容、环境卫生等比较混乱、于是,民工浪潮为盲流的说法不日而起。时隔一年,1990年第一季度,新的民工浪潮再度掀起。1991年初,民工进城乃至南北流动有增无减。为什么在改革开放期间,会屡屡掀起大量农村民工进城的浪潮?产生这种农业劳动力大规模流动的深层  相似文献   

19.
说到民工,人们眼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情景:破旧的衣衫,迷惘的眼神,为了养家糊口在城市里四处奔波……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出生在20世纪80年代的青年民工(有人把他们叫做“80后民工”)的观念与老一代民工完全不同,他们中以“出来挣钱”为主要目的的只占18.2%,外出务工动因是“刚毕业,出来锻炼自己”、“想到外面玩玩”、“学一门技术”、“在家乡没意思”、“羡慕城市生活”、“外出能够享受现代生活”的人共占到71.4%。  相似文献   

20.
如今,更多的民工兄弟开始把目光投向中部地区、东北甚至西部地区。挣钱的多少当然决定民工的去留,但更多的民工愿意选择就业环境好、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健全的地区,他们渴望被城市接纳,渴望人们的尊重,更渴望真正享受到“市民待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