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刑事调解、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在我国司法实践都已存在,但刑事调解与刑事和解的适用显然已经被普通民众所认可,而辩诉交易却一直毁誉参半。通过考究刑事调解、刑事和解和辩诉交易在我国适用的不同深度,从国家建构的角度探索此种现象背后产生的缘由,对于发现影响我国刑事调解、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的未来走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通过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分析总结出“交易性”制度存在和发展的共同基础,以此为基点对我国的刑事和解制度的存在与发展问题进行讨论;鉴于很多学者认为刑事和解制度与无罪推定原则是相互矛盾的,因此文章对刑事和解制度与无罪推定原则的关系进行了分析;通过对刑事和解及辩诉交易制度的阐释,本文最后论述了刑事诉讼法的重新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作为一项新的刑事司法制度,许多人还不甚所了解,在司法实务界尚处于试行阶段。此次刑诉法修正案对刑事和解进行了专章规定,但过于笼统。文本上的抽象性影响了实务上的操作性,因此有必要探讨引入刑事和解的法律依据,区分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调解、案件"私了"之间的不同,以及进一步分析刑事和解的具体适用。  相似文献   

4.
刑事和解在我国作为犯罪处置模式,具有公权力推进型的政策性导向,由于追求化解纠纷,办案效率等因素,在刑事和解实践适用中存在异化现象。权力机关主持刑事和解的主体多元化,强力促使当事人达成和解,与辩诉交易制度混淆,在刑事和解的案件适用范围上进行扩张,将刑事和解适用于重罪案件甚至作为控制死刑的手段。理性反思刑事和解实践中的异化形态,应将刑事和解通过法益原则在实体上进行限制,控制在侵犯个人法益轻罪范围内,程序上明确刑事和解的启动程序、和解内容、救济途径。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是当今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快速处理刑事案件的制度。被害人(方)、侵害人(方)和公权机关的相互关系构成倒等腰三角形模式。刑事和解的兴起有其理论基础。它与民事调解、辩诉交易有明显区别。运用刑事和解需要坚持四项原则。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孟广虎案件中存在的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程序的不合理竞合,引出对程序竞合这一问题的讨论。文章第一部分是对孟广虎案件中涉及的辩诉交易问题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有关的刑事和解问题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对孟广虎案件的评价;第四部分将讨论本案所反映的程序竞合问题。在对孟广虎案件讨论的同时,文章也对辩诉交易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是通过被害方与加害方缔结协议来解决刑事纠纷的新模式。契约性是其本质属性,自由、平等的契约精神贯穿其中。刑事和解体现的契约精神有利于更好地实现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正义,节约司法资源、提高司法效率。  相似文献   

8.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基本构想 近年来,响应中央构建和谐社会的号召,法学界对刑事和解的研究兴起了一股热潮.最近,中央有关司法体制改革、机制改革的文件,对刑事和解和附条件不起诉予以肯定.这为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刑事和解进一步进行探讨提供了契机.应当通过修改刑事诉讼法,使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有所体现,进而在实践中能够落实.由此,应当为刑事和解的研究摸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路子,一条中国经验与外国经验相结合的路子,而不是简单照搬美国的辩诉交易或西方国家的恢复性司法.  相似文献   

9.
效率是人类社会一项重要的价值目标 ,对法学理念和制度革新同样有启迪和推进作用 ,在刑事诉讼领域也不例外。刑事特别程序是当今刑事诉讼制度建构中的一种发展趋势 ,它实现了诉讼效率的价值。在国内引发沸沸扬扬争论的辩诉交易即是其中的一种形式。从诉讼效率的角度探讨西方国家刑事特别程序的实践以及我国类似的简易程序 ,并对我国建立刑事特别程序之必要性与可行性予以分析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刑事和解是公法私法化的重要体现,具有公法性特质,但从根本上仍然属于一种民事契约。刑事和解的标的是实体性基础法律关系,因而具有实体性;同时作为纠纷解决机制的一种方式,和解契约的效力不同于普通债权契约,还具有程序性的效力。刑事和解是兼具实体性与程序性的混合契约。和解契约具有特有的确定效力,即和解一旦有效成立,双方当事人就受其约束,除非因程序性和基础性原因不得被撤销,而原有基础法律关系归于消灭。  相似文献   

11.
契约观念是辩诉交易制度生成与发展的文化基础,是这一制度在争议不断的责难声中仍然弥久不衰的内在动力。只有在弘扬契约精神、尊重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国度,才能培育和支持辩诉交易制度的运行。从契约观的视角不难看出,辩诉交易中国化应予缓行;其在中国的移植与引进,当须诸方面促就国人契约观念之积淀。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诉讼实践的发展,辩诉交易的借鉴成为我国法学界以及司法部门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讨论较多的是如何借鉴和适用辩诉交易。而辩诉交易的关键是控辩双方达成协议,被告人作出有罪答辩,即被告人自认其罪。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到被告人的诉讼权利问题,本文对辩诉交易下的被告人权利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普通法的刑事司法经历了司法不鼓励自白、辩诉交易在实践中广泛开展并最终获得合法性地位的历史过程.当事人主义模糊了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界限,辩诉交易的盛行与对抗制诉讼的低效率、不可预测性等因素密切相关.美国的辩诉交易因其导致司法腐败而备受争议.在我国,由于并不存在实行这一制度的内在机制和压力,辩诉交易应当缓行.  相似文献   

14.
辨诉交易制度是起源于关国的一项刑事司法制度,现已为许多国家所采用。辩诉交易的积极作用日益彰显,而在我国设立辩诉交易程序也是具有可行性的。不论从价值上还是有文化根源的角度分析,在我国引入辩诉交易都具有必性。  相似文献   

15.
辩诉交易程序中的被害人问题研究——以英、美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国内学界激烈争论的辩诉交易程序之中,被害人的权利缺失与权利保障是一个尚未被触及的领域,而这一问题正是已经在立法上采纳了辩诉交易的国家围绕着该制度的存废所探讨的核心问题,本文在考察了英美两国辩诉交易中被害人地位以及权利的问题之后,从确立被害人权利的合理界限的角度提出了构建符合诉讼各方利益的我国新型辩诉交易制度框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6.
作为美国独具特色的刑事法律制度,辩诉交易制度在提高诉讼效率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目前的法律环境下,引入辩诉交易制度是可行的、必要的。只要运用得当,对于实现刑事诉讼公正与效率的双重价值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应结合我国当前普通程序简易审和量刑建议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辩诉交易制度。规范操作辩诉交易制度的一个总的原则就是应当处理好社会、被告人和被害人三者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诉讼的策略与科学的诉讼——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评与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是一种诉讼的策略。辩诉交易在美国得以产生及迅速发展,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既有诉讼理念的背景,也有司法体系本身的原因。对我国而言,可以借鉴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内核,完善我国的诉讼程序。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恢复正义理论。构建刑事和解机制能很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同时也顺应国际刑事司法的潮流及和谐社会的内在需求。完善刑事和解制度,应严格控制其适用范围和条件,加强刑事和解过程的控制与监督,建立健全刑事被害人赔偿和国家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与美国辩诉交易相类似的制度,究其原因在于辩诉交易的实践价值.各主要国家普遍存在着辩诉交易的相关制度,对于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案件在程序上予以简化,并在实体上从轻处理.我国不宜全面移植辩诉交易.应当借鉴其合理内核,打破现有简易程序和普通程序简化审的划分,重构我国的认罪案件处理程序.  相似文献   

20.
当前,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以其操作简单灵活、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引起了我国法学界和实务界的极大关注。虽然两国的文化传统及价值理念等有所不同,但我国仍有必要对之借鉴和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