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中,涉及新民学会会员赴法勤工俭学时间及批次问题的论述,存在讹误。包括蔡和森赴法时间及批次,萧三等人赴法时间及批次,萧子升赴法及中途回国时间等。  相似文献   

2.
班松梅 《前线》2014,(12):125-125
<正>生于湖湘,燎原神州,光照千秋。岳麓山下的滔滔湘江,开启了一代伟人的宏大视野。1914年秋,毛泽东考入长沙的湖南一师,结识了杨昌济等名师,接触到《新青年》杂志和胡适、陈独秀的启蒙思想,并与萧子升、何叔衡、蔡和森结为好友,从此点燃了一腔报国热情和革命情怀。1918年,从湖南一师毕业后,毛泽东循着杨昌济的足迹来到北京,得到北大图书馆馆长李大钊的帮助,开始接受俄国十月革命的思想影响。1919年,乘  相似文献   

3.
1917年和1921年,毛泽东曾两次到过湖南沅江。1917年,在长沙第一师范就读的毛泽东约好在楚怡中学任教的萧子升利用暑假搞一次旅游,意在"稍为变动空气,锻炼筋骨"。这次旅行,毛泽东和萧子升出发时身上不仅没带一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十分重视调查研究。对此,他有许多精辟的论述,"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便是其中之一。大量的调查研究,成为毛泽东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源泉。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讲堂录》中写下这样一段话:"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则汗漫九垓,遍游四宇尚已。"1917年暑期,他邀同学萧子升游历了长沙、宁乡、益阳、沅江、安乡5县农村,广泛接触社会生活。1918年夏,他又同蔡和森到益阳、沅江、  相似文献   

5.
关羽 关羽是毛泽东十分关注的三国人物之一.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他对关羽的评价有微妙的变化.毛泽东13岁开始读《三国演义》时,就对关羽的故事产生浓厚的兴趣.他曾经效仿桃园三结义,与同学萧子升、蔡和森友善,称为"三个豪杰"."豪杰"一词,是毛泽东采用《三国演义》里的常用语,表示不仅有力量和勇气,而且智慧过人,品德高尚.1917年夏天,毛泽东徒步游学旅行,在前往安化县城途中,看到路边亭柱子上有一副赞颂关羽的楹联:刘为兄张为弟,兄弟们分君分臣,异姓结成亲骨肉;吴之仇魏之恨,仇恨中有忠有义,单刀匹马汉江山.他把这副对联抄录在自己的日记里.在青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关羽的形象无疑是高大的.随着革命经历的日益丰富,毛泽东对关羽的认识和评价也逐渐全面、深刻.  相似文献   

6.
1915年秋,邓中夏由郴县中学考入长沙湖南高等师范文史专修科,毛泽东的挚友蔡和森也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考入湖南高师,与中夏同分在文科乙班。杨昌济先生其时正在湖南高师和省立一师兼教。中夏十分崇敬杨先生的学识、理想和为人,他和蔡和森常在星期天到杨先生家拜访、求教。一个秋高气爽的星期天,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三人在杨昌济先生家相遇了。蔡和森指着毛泽东向邓中夏介绍说:“这位就是我的朋友,一师的毛润之君”,就这样,邓中夏与毛泽东相识了。其时毛泽东求友之心甚炽,曾作过一署名“二十八画生”的征友启事。  相似文献   

7.
1931年11月,蔡畅和李富春在中央特科护送下,离开上海党中央,通过秘密交通线,取道香港、广东汕头转闽西,在白区穿行20多天,来到了中央苏区。 蔡畅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见毛泽东。当年毛泽东和蔡和森一道创建新民学会,一起发起赴法勤工俭学。可如今,蔡和森被蒋介石密令杀害了。蔡畅见到哥哥的这位挚友,禁不住热泪如流。毛泽东已知蔡和森牺牲的消息,心情十分沉痛,拉着蔡畅的手说:“莫要难过,凡是一个共产党员该做的事情,蔡  相似文献   

8.
红梁 《新湘评论》2020,(4):58-59
从青少年时代起,蔡和森就追求真理,立志拯救国家,改造社会。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共同发起的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在长沙刘家台子蔡和森家中正式成立。同年6月,为了求得新民学会的“向外发展”,蔡和森积极倡导和组织湖南青年赴法勤工俭学,并受学会的委托,北上联络赴法国勤工俭学事宜。从他赴法国前后的一些事情中,我们能深深感到这位建党先驱孜孜以求的理论求索。在河北保定高阳县布里村,坐落着我国建立最早的留法预备学校“布里留法工艺学校”。1918年10月,蔡和森和毛泽东一起,带着30多个准备赴法勤工俭学的湖南学生来到这里。蔡和森既是学生,又兼任国文教员,生活了半年多。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从青年时代起,就十分注重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宝库中汲取民主性和革命性的精华,不断丰富自己.早在1911年,年仅18岁的毛泽东在给萧子升的信中,就表示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决心以十年功夫读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不仅是革命领袖,也是新闻大家。他不仅有着一系列的新闻理论,而且有着丰富的新闻实践。毛泽东与《大公报》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1917年,毛泽东就已注意到《大公报》的影响。这年7月25日他曾致函萧子升,对《湖南公报》、《大公报》的评论和新闻报道作了比较和评论,认为《湖南公报》所刊载的孙中山先生等人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0,(6)
正图片说明:湖南第一师范是一所治学严谨、师门昌盛、育才有方、人才辈出的学校。青年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在这里求学、工作和从事革命活动达数年之久。在一师,杨昌济、徐特立等进步师长的教诲,毛泽东、蔡和森等人如饥似渴地学习,刻苦地锻炼体魄和意志,坚持冷水浴、  相似文献   

12.
"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这是何叔衡改编自陆游的一首诗,"忘家客"也是他一生革命历程的真实写照. 1876年,何叔衡出生于湖南宁乡一个农民家庭,他参加科举考试得中秀才,却愤于衙门黑暗腐朽,甘愿回家种田、教书.1913年,已经37岁的何叔衡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讲习班,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同学志同道合,成为最好的朋友.第一师范结业后,何叔衡先后在长沙楚怡学校和第一师范附小任教,同时积极参加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的革命活动.1918年4月,他与毛泽东、蔡和森等发起组织成立新民学会,曾任执行委员长.  相似文献   

13.
《湘潮》1994,(3)
毛泽东巧"化缘""身无半文,心忧天下"的青年学生毛泽东邀同窗萧子升利用1916年的暑假进行了两个月的农村社会调查。一大.来到宁乡县境。时近中午,饥肠辘辘,他俩进了路旁的一小饭馆休息。毛泽东向女主人打听附近有没有读书的人家。女主人告诉他饭馆后面的小山坡...  相似文献   

14.
《湘潮》1986,(2)
一、是毛泽东说的。二、李立三。三、指何叔衡、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四、指林伯果、吴玉幸、徐特立,谢觉钱、黄必武. 五、毛泽东与杨开慧、刘少奇与何宝珍、蔡和森与向誉予、  相似文献   

15.
一 蔡转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蔡和森与李一纯的女儿。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蔡和森在会上与瞿秋白、毛泽东等人一起批判了共产国际和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会后,蔡和森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赴北方局指导工作。他的女儿蔡转就是1928年2月出生于天津的。按照中国人一般的习惯,给女孩子取名都比较注意选择那些柔和美丽的字眼。“蔡转”,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奇怪的名字呢?据她母亲李一纯回忆,在那风雨如晦的年代里,蔡和森又添了一个女儿(第一个女儿是蔡和森和向警予所生的蔡妮),高兴至极,同时也对女儿寄予厚望:中国社会需要一个大的转  相似文献   

16.
1918年4月毛泽东、蔡和森等在长沙发起成立的新民学会,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不仅为湖南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打下了基础,而且也为旅法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从思想上和组织上打下了基础。新民学会留法领导成员之一的蔡和森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支部生活》2021,(3):60-61
蔡和森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重要领导人,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说到蔡和森,人们容易想到的是他的理论贡献。但更加不能忽视的是,蔡和森首先是一位为实现“匡时救民”夙愿,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并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实干家。毛泽东同志说:“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和森同志都做到了。”  相似文献   

18.
布里村在历史上曾被誉为“华工之乡”,因为它是我国早期在农村开办留法勤工俭学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蔡和森,曾在这里的留法工艺学校,度过了一段难忘的岁月。 1918年10月6日,蔡和森和毛泽东、肖子升一起从北京乘火车来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20,(7)
正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人的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蔡和森寓所成立。历史上,新民学会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以"改造中国与世界"为宗旨作为一个学术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初创时定期举行会议,讨论各种思想问题和国内外形势,探讨中国  相似文献   

20.
十五、身体力行尊行老,劝得含之学父亲行老是毛泽东对章士钊的尊称。章士钊字行严,湖南新化人,生于1881年。章士钊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清末曾任上海《苏报》主编,鼓吹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后,先后担任过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农业大学校长;也曾任过北洋军阀政府时期的教育总长。早在上世纪20年代初,他与毛泽东发生过一些不寻常的关系。五四运动前后,毛泽东在湖南领导五四运动和驱张运动时,就给章士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毛泽东的岳父杨昌济与章士钊是很好的朋友。杨昌济在逝世前,曾郑重地向章士钊推荐了毛泽东和蔡和森。章士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