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书架     
1.《人口流动与农村妇女发展》郑真真、解振明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11月出版。中国的人口态势自改革开放以来就进入了由“静”而“动”的历史性转折。本书通过丰富的农村实地调查资料,描述了在20世纪最后20年发生在中国大地上的人口流动对农村妇女生活所产生的影响,特  相似文献   

2.
青年人口流动态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形势中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人口空间分布的剧烈变动,人们在不同地区之间频繁地移动,人口流动成为常态现象。在流动人口中,青年是主体。本报告所指的“青年流动”,既包括改变了户籍的“迁移人口”中的青年,也包括未改变户籍但离开居住地半年以上的流动青年人口。青年流动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目前中国的城市在不同程度上都面临着人口管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和本地户籍人口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4.
陈岱云 《求索》2014,(12):4-11
当前,人们关注的人口流动主要是人口结构型流动,或者说主要是农民进城务工的流动,正是这种人口流动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促进了人口产业结构转型,加快了城镇化进程。因而,在以人为本、公平正义的理念下党和政府更加关注解决农民工问题和流动人口社会保障问题,使我国人口流动实现了从制度限制、排斥到政府引导、社会推动的转变,人口流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正在形成,充分体现了嬗变的制度对人口结构型流动的影响,促进人口产业结构的调整、彰显了中国社会的重大进步。然而,在流动人口城市融入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受制于制度的突出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政策和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5.
泛珠三角地区是中国人口流动及迁移最为活跃的地区,人口的流动及迁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工业化中期阶段特征,带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特别是,在人口高度集聚与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分布调整速度与区域经济集中过程、流动人口素质与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人口流动统计信息与不断增长的区域合作需求等多方面,表现出不协调、不平衡和不完善的问题。促进该地区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和人群设定不同的政策调控目标,从推动产业调整、重视社会发展和调节人口流动规模与方向三个方面同时着力,以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区域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人口流动迁移速度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但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流动人口构成了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这一不断增加的特殊群体的生存状态、利益和需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关键环节之一,也是人口学界和社会各界近年来非常关注的一个重点研究领域。2004年6月10-11日,在如火的骄阳下和热烈的气氛中,“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人口迁移流动与城市化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人口学会主办,会议汇聚了人口学界、社会学界等方面的专…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人口大流动出现流动规模大、流动频率快的特点;我国当代社会在改革开放后又出现了新一轮规模庞大、流动频繁的人口流动浪潮。从伦理学视角看,二者在公平性、自由性、自我价值实现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具有明显的区别。根本原因是社会背景、经济基础和价值观念不同。引导当代人口流动、保护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促进其自由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慧卿 《前沿》2010,(17):111-114
一直以来中国的"乡——城"的人口流动都是与国家政治主导下开展的政治运动、颁布的政策以及相应的户籍管理制度密切相关。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乡——城"人口流动政策先后经历了"严格限制流动——允许部分流动——控制盲目流动"阶段,一直到90年代以来,进入宏观调控下规范流动,以及2000年以来"公平、有序流动"的变迁过程。中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解决好"乡——城"人口流动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发挥国家政治主导作用,因此政府必须发挥好领导、协调、扶助、支持等多项职能,制定公平、合理的政策法规,规范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规范流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口流动现状及未来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和平时期人口流动的主要动力是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劳动力流向就业机会更好的地区,人口老化的地区需要吸引外来年轻劳动力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成为全球经济和发展议题中的重要内容,中国的人口流动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0.
汪高坤 《人民公安》2000,(14):25-26
日前,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近在 咫尺。中国“入世”,不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变化,同时,也对我国的社会治安,特别是城市治安,必将产生重大影响和冲击。 农民再转移流量再增大 城市流动人口可能再度膨胀 时下,中国流动人口已突破8000万,居世界各国流动人口之冠,也就是世界第一大国,流动着一个世界级人口大国。 中国城市治安的主要问题,就是对人口的管理问题。人口,必须在控制中流动,在流动中控制。入世,将使中国人口流动再掀巨浪,农村人口大转移再起高潮,其原因有: 一、农民收入将一度出现减了再减。农民的农村收入…  相似文献   

11.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经典模型和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揭示了人口迁入与产业集聚相互强化的过程机制,提出了人口流动与产业集聚互动过程的标准化模式。结果表明,由于人口流动滞后于产业转移,人口流动与产业集聚互动的标准化过程可以分为4个阶段,其间人口与产业的空间匹配程度经历了低水平匹配、严重不匹配、高水平匹配的非线性变化。1990年以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人口与产业匹配关系的演变过程,为这个标准化模式提供了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6,(4)
正流动家庭和留守家庭已经成为家庭的常规模式,《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显示,20%的家庭已经成为流动家庭。"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要关注"三留人口"。在坚持共享发展的框架下,如何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主流的结论认为流动与留守家庭在学业成就、心理健康,人格发展方面都存在非常严重的、不可逆转的问题。但流动/留守是一个不断变  相似文献   

13.
方英 《人民论坛》2020,(11):82-85
人口流动是新型冠状病毒迅速传播的成因之一。而我国人口流动存在规模过大和盲目流动等问题,针对民工流动、知识阶层流动、学生流动和人口跨国流动的特点,建议减少人口流动平均距离、搞好户籍改革和积分落户等具体措施,从而促进人口流动迁移良性化发展。同时,我国还应全面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构筑人类卫生安全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人类有史以来就一直不断迁移流动,人口的迁移意味着生存和进步。人作为生产者、消费者和科学技术的载体,其迁移不只是简单的人口流动,而是以社会生产和消费市场为核心的经济重心的大转移。人口迁移与经济发展的是一种高度相关、相互促进的正向作用关系(王桂新、沈建法、魏星,20  相似文献   

15.
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显著特点。选取贫困山区县——湖北省五峰县为研究对象,梳理归纳五峰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特点,分析把握五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意愿、趋势。在关照人口这一生产要素变量对五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基础上,提出推进贫困山区县城镇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关于流动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0年代以来,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为主要形式的城乡人口流动,成为中国社会最为重要、最为引人注目的现象,其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中国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的多个方面日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教授葛剑雄撰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现行户籍制度成了限制人口流动、特别是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的最大障碍,也损害了《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我们应让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人口流动呈快速上升之势,流动人口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不足200万,发展到2008年的超过2亿人。受人口流动影响的儿童数量也急剧增多。随父母流动的儿童达到2700多万,父母外出打工后,留守在农村由亲戚照顾或无人照顾的留守儿童达到5500万。  相似文献   

19.
根据2000年、2010年中美两国的人口普查等数据显示,两国青年人口发展特点分别为:中国青年人口规模有所减少,美国青年人口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和美国青年人口的分布都呈集中趋势,中国比美国集中程度更高;在受教育方面,美国青年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远高于中国,但近十年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中美两国青年的就业规模和占同年龄组人口就业比例都呈现出下降趋势,中国青年就业比例高于美国青年,中国青年失业人口的规模一直处于减少态势,其失业人口占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和占总失业人口的比例都有所下降,美国青年则与此相反;中国青年的流动规模多于美国,中美青年流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老龄化正加速发展,其负面影响正日益显现,老龄化压力在东部大城市尤其严重,而劳动人口向大城市的流动舒缓了大城市的老龄化压力.伴随人口流动,大城市向农村和中西部人口输出省份反向输出了老龄化压力,同时,随着财富向大城市的转移,地区发展不均衡问题可能加剧.对于这样一个人口流动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应持肯定态度,因其符合规律与现实.为舒缓老龄化进程与压力,立足有利于人口迁移及地区发展均衡,应改变人口生育政策;建立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补偿机制;教育体制也应相应调整,并期待更多善待城市新移民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