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3 毫秒
1.
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与传播使人们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已使世界缩小为一个地球村。全球化成为人们广为关注的热门话题。受资本全球化的影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能否出现全球化、一体化,在怎样的程度、范围上出现,诸如此类的问题,需要在理论层面上作深入探索。一文化是人类物质和精神产品的观念形态化,是一定社会的产物。作为观念形态的文化既决定于社会经济基础,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文化有纵向继承、横向传播和交流融汇等特性,比经济运动更显复杂。但从根本上说,文化运动规律与社会经济运动规律具…  相似文献   

2.
权力制约原则作为宪法的基本原则应包括横向制约和纵向制约两个方面。制约的前提是分权,分权也应包括横向分权和纵向分权。自启蒙运动起,分权便成为学界热衷的论题,但这种热衷仿佛只针对横向分权,纵向分权理论研究始终经营惨淡。童之伟揭示了国家权力运动的根本规律--“国家权力分解定律”,并将之运用于纵向分权领域,对分权理论进行了深刻拓展,形成了其纵向分权思想。童之伟纵向分权理论有其深刻内涵,对纵向分权实践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蔡娟 《探索与争鸣》2005,3(4):35-37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狂飙式推进,反全球化运动也如影随形并一浪高过一浪.反全球化的实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反资本主义.反全球化运动在一定程度上,积聚了社会主义因素,为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创造了条件.反全球化运动的趋势昭示了"两个必然"理论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4.
现代化和全球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思想史上的两个重要观念,这两大观念的出现都是从西方进入中国,但中国人又根据自己的改革实践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和发挥,使之符合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践.现代化被视为一以贯之的直线"发展",于是全球化的问题基本上是被作为现代化的问题来看待的.  相似文献   

5.
高宁 《湖湘论坛》2008,21(3):116-118
人类文明的发展,包含着纵向和横向两个发展过程。在这两个发展过程中,不同的人类文明走向了不同的发展道路。相对于其它古文明的相继湮灭中断。中华文明由于其内在的独特优势虽历经磨难而长久不衰,表现出特有的发展轨迹,在历经落后的游牧文明和先进的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后,又一次走上了实现伟大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现代化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生存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本身就包含着一体化和多元化的矛盾,现代化也可以作生存论和意义论两个层次的理解.在全球化、现代化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在生存论层次上只能走一体化的道路,并以依附性的边缘文化形态存在,在意义论层次上则可以以多元化的民间风俗习惯和个性生活情趣形态长期存在,并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产生参考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张燮 《前沿》2014,(3):30-31
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特殊性为切人点,归纳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三项基本原则,即“严格教师选择机制、合理优化教师结构和完善教师激励机制”;提出教师队伍建设目标应当包括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其中纵向目标可分为现实目标和远景目标两个层次;横向目标包括“合理配备师资、提升业务能力、完善绩效考评”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省襄阳市为例,从战略角度审视襄阳建设成为汉江流域中心城市的意义和基础,并提出襄阳在区域经济和流域经济层面上两个维度的发展定位和三个方向的发展路径。通过纵向建设现代化"七省通衢"交通枢纽,横向引领汉江生态经济带开放开发,积极推动汉江流域城市合作共赢战略,推动襄阳建设汉江流域中心城市和流域内形成经济协调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9.
杨飞 《重庆行政》2007,(3):71-73
司法权与行政权的关系是行政诉讼制度的核心问题。这一对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横向关系,集中体现在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上;二是纵向关系,集中体现为法院对进入司法程序的行政行为介入和评判的纵向范围,即司法审查强度问题。合理的行政诉讼审查强度如同宽窄适度的受案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既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形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形态相结合的历史演进过程,又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本身向现代转化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与组成部分。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关系问题上存在着许多争论,但它们均印证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是辩证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推动与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过程,呈现出了三个历史时期,这就是首先通过变革与本质上否定传统文化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传统时期,其次是通过恢复与初步重建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关系的传统文化现代化时期,第三是目前正在进行着的重新整合传统文化与全球化时代现代化关系以确立完整的中国民族现代文化传统时期。  相似文献   

11.
冷战后 ,由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呈现出加速扩展的趋势 ,导致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领域发生深刻的变化。尽管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但由于全球化的目标与资本主义存在着本质上的对立 ,导致全球化无法克服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全球化是社会主义在 2 1世纪发展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2.
当前,全球化正以摧枯拉朽之势,冲破民族国家的疆界,迅速改写着地方、国家和地区的意义。对妇女而言,全球化的发展,一方面使超越国家边界的妇女问题迅速攀升,如贫困的女性化,女性移民人口的增长,等等;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妇女运动在全球范围里的连接,比如联合国的世界妇女大会,跨国NGO妇女组织和因特网。为界定这些全球化的新发展,推动全球范围内妇女运动的发展,自上世纪后期,“全球女性主义”,“跨国女性主义”的概念先后出现。本文将以上世纪70年代之后历次联合国世界妇女大会的实践为开端,进而转入对全球女性主义的思想理念——全球姐妹情谊(globalsisterhood)的分析,然后通过对跨国女性主义的实践和理论的介绍,进一步考察跨国女性主义的知识生产过程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谢念亲 《思想战线》2002,28(2):37-40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时代的大趋势。然而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可以带来发展机遇 ,也可能使发展中国家“边缘化”。中国 2 0余年对外开放 ,经济已融入全球经济之中 ,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进一步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 ,从全球化的过程中分享更多的比较利益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4.
文化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意,而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定位。在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把握文化发展方向和规约文化发展进程,更好地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我们党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面临的重大战略抉择;文化体制改革也将伴随我国改革全过程,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历史唯物主义视域看,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认清文化发展规律和主动引领先进文化进路,在社会现代化境遇中,是我们党当仁不让的文化自觉,也是我们党对民族文化复兴的责任担当。  相似文献   

15.
张鹤寿 《思想战线》2002,28(3):18-20
市场存在分层的平面市场现象 ,分层平面市场叠加形成立体市场。中国加入WTO后 ,将面对激烈的国际平面市场与立体市场的竞争。这种竞争的市场存在着市场横移和产品波的规律性特征。世界经济产品波实质上是国际平面市场横移的全球化。中国加入WTO ,应提高主导国际平面市场的能力 ,抓住动态发展的平面市场 ,掌握立体市场 ,这是全球化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环节。  相似文献   

16.
杨争光  晓蓉 《思想战线》2002,28(4):18-21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股强劲的时代潮流 ,是任何国家都不能回避的 ,但不同类型的国家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却是迥然不同的。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普遍持悲观或谨慎态度 ,这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历史定位直接相关。在近现代世界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初始条件” ,使发展中国家在今天的全球化进程中注定要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的发展潮流与客观趋势。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法理念的变迁,它深刻地改变着法的存在方式、价值取向和发展方向。传统的以民族国家为时空背景的法学理论研究必须站在以全球化为时空背景的新的视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民族习惯法研究之方法与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大轩 《思想战线》2004,30(2):124-131
民族习惯法研究的方法主要有二:一是习惯法的概念;二是研究习惯法的工具理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其研究将得到深入、拓展。在经济全球化与现代化的当代,挖掘、整理民族习惯法尤显重要,惟其如此,方能弘扬民族法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9.
邱荷 《桂海论丛》2003,19(6):28-31
政治文明建设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起着不断地推动作用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则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对政治文明的建设提出诸多挑战 ,又有利于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面。我国要从特殊的党情、国情出发 ,应对经济全球化 ,积极稳妥地推进我国的政治文明建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20.
试论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至今日,全球化已成为无远弗届的力量,可以说浩浩荡荡,势不可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将走向何方?民族国家如何确保文化主权?如何进行民族文化建设?如何应对全球化?是一些亟待明确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何认识,是决定我们能否成功地融入全球化的基本前提。本文就此进行了初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