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应该是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融为一体,不可分离。认识的本质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人类认识的发展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是直接统一的,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认识的过程是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永恒演进。  相似文献   

2.
李秀玲 《前沿》2012,(19):67-69,137
空间维度逐渐成为社会批判理论的重要主题之一.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历史地理唯物主义,主要对空间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这对于分析当代社会发展及其实质有重大意义.历史地理唯物主义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在新时代的丰富与发展,而不是前者对后者的替代.  相似文献   

3.
邓明波  向绪伟 《人民论坛》2012,(20):228-229
马克思实践概念先后经过了提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马克思最早是在其博士论文中提出实践概念的初步设想,但其在历史领域里仍属于唯心主义。直至马克思把社会生产看作实践的基础之后,其实践概念才从唯心史观,过渡到认识论意义上的一般唯物主义的实践观,并最终转向本体论意义上的历史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相似文献   

4.
王海锋 《思想战线》2011,37(6):63-68
梳理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历史过程,我们就会发现,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是伴随着对世界观的理解而走向深入的。其主要表现为: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和21世纪初的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这一研究的逻辑变迁启示我们,对于任何思想理论的理解,都必须深入到其所依据的文本之中,回到思想产生的历史和时代背景之中,才能找到思想的真正源头和真实本意。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9,(4)
培养历史思维,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善于向历史学习,总结吸取历史经验,无论是对民族、国家、政党还是个人,都是极其重要的。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必须掌握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真正从学习历史中汲取有益于加强修养、做好工作的精神营养。学习和运用历史思维关键在于担当实干,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吸取历史智慧,进而抓住历史机遇,强化历史担当,作出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6.
新唯物主义视域中的人与自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不仅在历史观上存在本质区别,而且在自然观上存在重大理论分歧。旧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感性活动的纯粹自然,新唯物主义视域中的自然则是与人的实践活动密切相关的感性自然。旧唯物主义的自然本体论是西方近代以来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重要源头之一。拯救现代社会,摆脱现代性的困扰,必须坚持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相似文献   

7.
“历史主动”是党和国家事业永葆生机的关键。依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历史主动”的认识论语境是明确人民主体与党的领导的理论前提,坚持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内在统一;实践论逻辑是把握历史思维的逻辑原点,应抓住历史机遇的实践起点,坚持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点以及人民至上的价值支点;方法论向度是坚持基本原理与理论创新的辩证协同,党的领导与人民至上的互融互通。系统阐释“历史主动”的认识论、实践论、方法论的辩证关系,对于走好新时代赶考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立足于作为马克思原生态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产生与形成的原发语境,可以判定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我国的实践唯物主义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存在理论偏颇。反思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和第二国际正统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纷争所导致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主旨与科学内涵的分化与对立可知,作为"真正的实证科学"的历史唯物主义并非只强调人的主体性而否认历史必然性的纯粹的"行动"哲学,而是"现存世界革命化"的理论主旨与历史必然性的科学内涵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9.
孙晓喜 《人民论坛》2012,(11):150-151
西方历史哲学在体系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思辨的历史哲学,在分析的时代中形成了一种批判的历史哲学,又在后现代思潮影响下发展为一种历史的诗学,展示了一个历史思维不断跃迁的逻辑过程。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下,历史性的思维得到不断的更新与提升,只有在历史的思维下,才能理解历史本身。  相似文献   

10.
实践唯物主义思维的逻辑说服力、历史解释力和实践范导力,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的"此岸性".逻辑说服力--克服了"从前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抽象对立,实现了主体性和客体性的统一;历史解释力--揭示了社会历史规律是人的实践的规律,为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提供了思想武器;实践范导力--既充分肯定人们创造历史的能动力量,又高度重视发挥这种能动力量的客观条件.深入探讨实际指导着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的哲学思想的理论本质,才能凸现出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实践论本质.  相似文献   

11.
陕大海 《理论月刊》2005,1(5):21-23
科学发展观加深了我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概念的理解。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基于对生产与生活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之科学研究而形成的科学实践概念,是对人类全部实践活动本质的最高抽象和哲学概括。它所揭示的实践本质,存在于人类实践的全部历史进程之中。科学发展观正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为最深刻的哲学理论基础的。科学发展观视域中的实践观同马克思历史科学视域中的实践观完全同一。  相似文献   

12.
问题教学法是以解决问题为重点,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前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教会学生怎样学习为目的的教学模式。问题教学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在历史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提出了在实施问题教学法中应遵循的原则、技巧和具体的实践操作。  相似文献   

13.
“世界历史”根基上的历史唯物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与唯物史观是同时产生的。“世界历史”是唯物史观产生的社会条件和历史基础,唯物史观是适应于世界历史或全球化的哲学形态。围绕全球化的现实特点、全球化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中国和世界的互动而在规律的意义上形成新的认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当代创新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4.
刘伦 《长白学刊》2008,(3):135-137
中国民本思想发端于商周神权衰落之际。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文明的推进,它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民本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时代内涵。但作为政治文化发展史中一个重要的政治思想体系,又具有历史继承性。研究中国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对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切实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推进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初心与使命的当代构思,构成对资本主义现代性在生活样态维度的辩证扬弃和重大超越。历史唯物主义对主体生存的核心关切是美好生活出场的基本理论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阶段构成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现实情境。美好生活的诉求发生与现实实现遵循辩证演进的历史图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对人的显扬的时代书写。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实践观的“历史性”变革,使历史成为实践的内涵和本性,实践概念承载的是历史性思维,即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超越了本体论的哲学思维,是哲学思维的重大变革,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当前有关中国模式问题的研究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行总结的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我们需要从实践历史的角度重新检讨所谓自由市场国家的实质性经济发展过程,以及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8.
历史哲学的认识论批判揭示了以本体论方式认识历史的过程中所忽视的历史认识机制问题。虽然这一批判本身存在着种种问题,但历史研究的思维方式从此摆脱了科学主义的范例,使历史学的人文内涵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喻文德 《桂海论丛》2008,24(5):21-23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践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结论和固定的模式,两者都是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更新。实践的社会主义是我国社会主义正确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梁文冒 《人民论坛》2013,(2):188-189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是党分别在革命和建设时期向实践学习得到的正确认识。以这两大历史决议为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总结这两大历史决议向实践学习的经验,对党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