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刑事案件,是上级人民法院对下级人民法院第一审作出的判决和裁定,在尚未发生法律效力期间,由于当事人的上诉或人民检察院的抗诉而进行审理的案件。审理此类案件的程序是二审程序,也称上诉审程序。也就是说,引起案件二审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当事人的上诉,二是人民检察院的抗诉。在司法实践中,大量的二审案件是由于当事人的上诉引起的。据笔者对我省的调查,近几年来,因当事人上诉的二审案件占全部二审案件的98%以上。可见,上诉是整个二审案件的工作重头,确保这部份案件的办案  相似文献   

2.
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设计就其基础而言可参考单人犯罪案件上诉审程序规则,但也有其特殊的实体性规则和程序操作规则。首先应依有利被告人理念确立平衡刑事责任的基本规则,主要包括部分被告人上诉则全案判决不生效、上诉利益同案被告人共享、对部分被告人抗诉引起的量刑变化不应打破主从犯认定体系以及案件事实认定争议的上诉区别对待等。其次应关注其具体程序操作规则,主要包括不上诉被告人应以证人身份出庭作证、合理安排上诉人发言顺序、共同上诉人撤诉和上诉期间防止共同犯罪被告人超期羁押等。此外,共同犯罪上诉审程序未来应当随着上诉审程序正当化而调整。  相似文献   

3.
一新颁布的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有权提出抗诉。所谓抗诉,就是指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判决和裁定,认为确有错误,依法提请重新审理。民事诉讼法的有关条文,明确了以下几个重要的程序问题:1.人民检察院对民事判决、裁定的抗诉,须按审判监督程序提出,而不能按上诉程序提  相似文献   

4.
《民事诉讼法》第185条第1款规定,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定事实主要证据不足的,应当按照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而当前人民检察院在办理民事抗诉案件时对抗诉证据的审查认定上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已影响了抗诉案件质量和改判成功率。针对此种情况,文章明确提出了审查认定抗诉案件证据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以及完善抗诉案件证据审查制度的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5.
根据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有权对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依法开展对民事案件的抗诉。人民检察院在监督的范围上,只规定了事后监督,即人民检察院对法院已发生法律效力的错误判决、裁定有抗诉的权力,行使抗诉权利实际上是审查和认定证据的过程。为了提高抗诉案件质量,举证义务在民事抗诉案件审查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3月8日作出的《关于严格执行公开审判制度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严格规范了公开审判案件的范围.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人民法院决定不公开审理的离婚或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及法律另有规定的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其他第一审案件依法一律公开进行.对公开审理的第一审案件,当事人提起上诉的或检察机关抗诉的除依法应当发回重审和事实清楚可径行判决的外,第二审也应依法公开进行.  相似文献   

7.
2016年9月,刑事案件认罪认罚制度试点工作开启;2018年10月,《刑事诉讼法》修改,新修改的刑诉法完善了认罪认罚制度。然而,随着认罪认罚制度的全面实行,一些企图利用认罪认罚制度及上诉不加刑制度拖延送监、获取更轻量刑的案件频发,不仅对认罪认罚制度造成了冲击,更是极大地影响了司法公正。对认罪认罚案件上诉与抗诉的合理性展开探讨,从建立上诉审查机制、限制部分上诉权、加强法律保障等方面进一步完善认罪认罚制度。  相似文献   

8.
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主要针对被追诉人上诉、法院未采纳量刑建议、法院不采纳量刑建议且未通知调整等三种行为提出抗诉。法院作出不支持检察机关抗诉理由的裁判,即为“无效抗诉”。之所以出现“无效抗诉”,是因为我国目前刑事抗诉对象范围有限、无有效规制被追诉人投机行为的措施、未建立健全法院审理认罪认罚案件的模式所致。任由“无效抗诉”的案件出现,会对检察机关、审判机关、被追诉人、制度实施均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从明确抗诉权行使的原则、行使的方式、行使的配套措施等方面做起,逐步化解“无效抗诉”司法困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9.
协商型司法理念为认罪认罚案件的抗诉触发机制带来了微妙的影响。面对一审裁判结果,检察机关宜更加关注抗诉制度的责任义务面向与价值传导功能,作出更为适应制度功能调整的抗诉选择。认罪认罚案件中,基于对裁判依据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量刑建议采纳情况及程序正当性判断,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因一审裁判自身而引发的抗诉选择;当裁判据以定罪或量刑的证据性质、内容等因素因被告人反悔上诉而改变并产生足以颠覆裁判结论的变化时,检察机关可以作出因被告人反悔上诉致从宽量刑明显不当而引发的抗诉选择。由此,将抗诉作为保障认罪认罚从宽制度良性运行的有效手段,以新的抗诉选择体现检察机关的司法态度,有助于长远地平衡公正与效率两大诉讼价值。  相似文献   

10.
部分被告人上诉引发的共同犯罪二审案件中,二审法院既要针对上诉人的上诉部分进行审理,也要针对未上诉的共同被告人的犯罪部分进行审理。同时,部分案件中,一些未提出上诉、未被抗诉、未被上诉人上诉的共同被告人亦有参与刑事二审并行使诉讼权利的需求。然而,涉及原审被告人诉讼权利的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规定并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存在着原审被告人对上诉状内容不知悉,二审书面审理时原审被告人缺少表达意见的途径,开庭审理时原审被告人自行辩护的权利受限以及原审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不明确的现实问题。对此,必须保障原审被告人对上诉状内容的知悉权,二审书面审理时应当将原审被告人纳入到讯问对象之中,开庭审理时必须保障原审被告人的自行辩护权,同时明确原审被告人申请法律援助的权利,方能最大程度上保障原审被告人在刑事二审程序中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11.
人民检察院对人民法院的民事行政审判活动有权进行法律监督 ,开展民事行政检察工作。如发现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裁定有法定抗诉情节的 ,检察机关可在法定权限范围内依审判监督程序提起抗诉。检察机关在抗诉再审案件中既具有法律监督者的地位 ,也具有抗诉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上诉不加刑原则被称为保障被告人上诉权的基石。“上诉而加刑”现象的现实存在,破坏了上诉不加刑原则。完善上诉不加刑原则可采取如下对策:凡是只有被告人上诉而未被抗诉(或自诉人未上诉)的案件,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加重刑罚;取消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的发回重审;不得就同一事实、同一理由再次启动审判监督程序,除非结果对被告人有利。  相似文献   

13.
被害人上诉权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抗诉条件的限制 ,我国公诉案件被害人的抗诉请求很难实现。赋予被害人上诉权是由审判权的终结性、权威性、被动性决定的 ,符合当代刑事诉讼法的发展趋势 ,能够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利益 ,能够制约法院审判权的滥用。赋予被害人上诉权可能与上诉不加刑原则相冲突并可能导致诉讼迟延、滥诉以及改变诉讼法律关系等技术方面的问题 ,但是这不能否定赋予被害人上诉权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2012年新修订的《民事诉讼法》第209条首次明确规定了当事人的申请抗诉权,同时还规定了保障这一权利的基本程序要素。这意味着当事人向检察机关申请抗诉是一种与上诉权、申请再审权一样的诉讼权利,而依法受理审查当事人申请抗诉、保障当事人申请抗诉权利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责。这一新变化对现行民事抗诉案件办案模式将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抗诉监督必然导致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并有可能改变原裁判。可见,抗诉监督与既判力原则之间必有冲突。然而,二者之间存在深层次的一致性,司法公正是判决获得既判力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抗诉监督所追求的最终价值。在我国,抗诉监督与既判力原则之间还未找到一个最佳的平衡点,还需不断完善抗诉监督制度,以使二者达到协调。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要求及刑事抗诉的性质,并结合抗诉工作实际情况,制作刑事抗诉文书,应将"案件事实部分"作为刑事抗诉书的选择内容;抗诉书中证据部分的表述应当具体、明确、公开;抗诉书应当以检察院的名义署名;抗诉请求答复书和撤回抗诉决定书不应当使用填充式文书;对支持抗诉的案件,应当制作支持抗诉决定书.  相似文献   

17.
二战以来,大量案件对美国传统的联邦上诉审程序形成了严峻的考验,联邦司法系统为此采取了诸多措施以增强上诉审程序的运作效率,提高其案件处理能力。在上诉审程序本身的运作上,口头辩论的适用范围和实践都受到严格限制;判决意见书是否公布需要根据具体案情来决定,且其公布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审判组织的构成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其他上诉法院的法官可以参与组成合议庭,而该上诉法院的全体法官也可能同时参与案件的审理。在上诉案件的管理机制上,大量公务律师被聘请来负责审判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以使上诉法官可以腾出精力专注于案件审判,同时,上诉法官被要求负责案件流转的全程,降低甚至消除因为上诉程序本身所造成的案件拖延。  相似文献   

18.
一、抗诉对象的范围问题 在实行民事抗诉制度的国家中民事抗讼的对象基本相同,即原则上以生效民事判决、裁定的抗诉对象,但也有一些例外规定,下面笔者分而论之。 (一)抗诉判决的范围 1、涉及婚姻关系的判决。涉及婚姻关系的判决同其他民事判决相比有自己的特殊性,国外的民事诉讼法学理论和民事诉  相似文献   

19.
再论“上诉不加刑”原则李宝岳一、“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基本含义经过多次讨论,学界对此已有基本共识。但是,近期又有学者提出这样的0000观点并被广泛专播,即认为“上诉不加刑”原则的基本含义是,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被告人上诉的案件,如果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  相似文献   

20.
刑诉法第187条第一款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上诉案件应当组成合议庭,开庭审理。合议庭经过阅卷,讯问被告人、听取其他当事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意见,对事实清楚的,可以不开庭审理。对人民检察院抗诉的案件,第二审人民法院应当开庭审理”。这表明,对上诉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