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7 毫秒
1.
中性白细胞(neut- rocyte,neutrophil)和 巨噬细胞(macrophage) 是人和动物血液中两种主 要的有形成分,它们在维持有机体正常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能明显促进化脓性感染的局限化。 在化脓性与无菌性炎症时,不管其范围如何(弥漫性或局限性),体内的局部组织总要发生炎症反应,目的在于局限炎症灶。这种炎症反应主要是由血液中的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实现的。在两种细胞间,存在着由其功能所制约的相互联系。炎症灶中首先出现中性白细胞。中性白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识别感染的存在与否、固定并消灭微生物以及防止细菌及其毒素侵入血液。巨噬细胞在炎症灶中出现得较晚,其功能包括局限炎症灶、刺激局部组织以便随后在化脓区周围形成结缔组织包囊,或在无菌性炎症时形成瘢痕。无疑,中性白细胞和巨噬细胞在局限炎症灶中的作用大小,取决于机体全身与局部状况等许多条件。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采用羊体培黄模拟试验及牛体人工培黄试验,探讨影响牛体内牛黄形成、增产的有关因素及牛体培黄的成黄机制。培黄羊胆汁部分理化性状及活性成分的动态检测发现,在整个实验期内变化趋势:胆汁pH、粘度升高,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而胆酸含量降低。培黄牛肝胆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除部分动物肝组织表现为变性、轻度硬化而外,动物胆囊均存在程度不等的粘膜上皮变性、脱落,粘膜下腺体增生或程度不等的腺上皮变性、腺体毁坏,且其病变的性质、程度与牛黄液中菌株的毒力及成黄效果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适宜载体的植入是牛体人培牛黄技术中牛黄形成的基础;选用弱毒大肠杆菌,人工感染造成胆囊卡他性炎症是牛黄形成的必要条件;同时,动物培黄期间,肝、胆系统的特征病理学改变是胆汁理化性状,成分含量改变的组织学基础。  相似文献   

3.
脂质体制剂作为新型的递药系统已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由于脂质体对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如肝脏、脾脏和淋巴结具有天然的趋向性,从而可作为治疗该系统的寄生性、感染性和肿瘤性疾病药物的可靠运载工具。广谱驱虫药丙硫苯咪唑(ABZ)对山羊、绵羊和牛的肝片吸虫具有一定的驱除效果,其作用强度与肝脏和胆汁中原型药物或代谢产物的含量有密切关系。因ABZ的理化性质所决定,国内外仍以内服剂型为主.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进行了多种动物的胆汁引流试验。其中猪胆汁引流术主要采用胆囊插管直接引出体外或在体外连接容器的方法采集胆汁,但此法采集,胆汁和护理动物均较麻烦。为了弥补这些不足,我们利用大网膜的生理特性,将植入腹腔的贮存器包裹,可通过贮存器连续引流采集胆汁。(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二粉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消炎粉和高锰酸钾粉。我们把二粉混合研成粉面,应用于兽医临床,在对创伤的治疗上,收到了显著效果。 (一)配制方法 根据创伤的不同阶段、不同程度和不同类型,经临床反复试验、筛选,最后确定了1:5、1:15、1:25三个比较理想的配合比例。1:5的为取高锰酸钾粉1克、消炎粉5克,放入研钵内,充分研磨至细面状装包备用。1:15和1:25的配制方法相同。 (二)临床应用 用药之前,先要对创伤进行清创术,然后,便可将二粉撒敷创面。 1.1:5的二粉:主要用于肉芽创,即化脓性炎症消退,创内新生肉芽组织增生较多,高出正常组织,或  相似文献   

6.
从疑似棘球蚴病病羊的肝以及肺分离包囊,抽取囊液,离心取沉淀,分离基因组DNA,用PCR方法扩增NADH脱氢酶亚基1(ND1)基因并测序,对棘球蚴感染羊进行了病原学鉴定,并对患病羊的肝和肺病灶进行了病理学分析,以确定病原体的性质及所致的组织病理学变化。BLAST分析结果显示,所获ND1序列与细粒棘球绦虫(G1基因型)ND1序列的相似性达99.9%,判定该病例由G1型细粒棘球蚴引起。取包囊及其周围肝、肺组织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观察结果显示,细粒棘球蚴包囊的形成对肝和肺造成的损伤是多方面的,除有压迫性组织萎缩,结缔组织及胆管大量增生造成的肝硬变外,尚见肝急性变性、过敏性炎症反应等。肺除压迫性萎陷外,还有间质增生炎症、囊液外渗引起的过敏反应等。本研究表明,采用PCR方法可以准确确定该病的病原性质,结合病理学观察分析,可揭示羊细粒棘球蚴病引起的组织病理学变化及器官损伤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胆红素是胆汁中的主要色素,是死亡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经过复杂代谢的有机产物。目前天然牛黄甚缺,主要以胆红素代替。为查明猪、牛胆汁胆红素的提取量及其纯度,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一)材料和方法1.猪、牛胆汁:从1989年1~3月在太谷地区采集的80份屠宰猪新鲜胆汁中,随机抽取41份。同年3~5月从3头装有胆囊瘘管的黄牛收取胆汁  相似文献   

8.
胰腺炎 (Pancreatitis)是指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腺分泌的多种消化酶自身消化的化学性炎症。慢性胰腺炎是指胰实质的慢性炎症 ,其病理变化为胰腺体广泛纤维化 ,腺泡和胰岛细胞萎缩或消失 ,胰腺内、外分泌功能降低 ,并伴有胰腺钙化、假囊肿形成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消瘦等 ;实验室检查血、尿淀粉酶比正常增高或降低。动物的胰腺炎是近几年发现的动物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在消化系统疾病中 ,关于胃、肠、肝、胆等疾病的文献甚多 ,而草食动物的胰腺疾病报道甚少。笔者曾对长沙动物园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 1头大象进行系统检查 …  相似文献   

9.
牛黄是一种名贵药材,有清心、化痰、利胆、镇惊之功效,是牛黄安宫丸、牛黄散、犀黄丸等中成药的主要成分。牛黄为黄牛或水牛的胆囊、胆管或肝管中所形成的结石。历来靠屠宰时偶然发现而获得,但机遇率很低。为了开辟天然牛黄药源,近年来各地相继开展了牛胆囊内培植牛黄的研究。主要方法是在牛胆囊内填置核心或注入药物,待胆固醇在核心上沉淀附着。此法不但生成速度慢(需一年左右)、数量少(平均10~20克),而且牛黄质量也  相似文献   

10.
1987年,我们对活体引流熊胆汁中细菌进行分离,证实绿脓杆菌是引起引流熊发生胆囊炎的主要病原菌。后来对我省一些养熊场做调查,从采自患胆囊炎黑熊的222份引流胆汁中分离出绿脓杆菌191株,检出率为86.04%。在本试验中,我们按国际分型系统(IATS)和中国分型系统(CHN)对上述地方菌株进行了血清学定型。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将32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生理盐水)、甲醛(50 mg/kg)模型组、姜黄素低剂量组(50 mg/kg)、姜黄素高剂量组(100 mg/kg),每组8只。连续灌胃14 d后,对肝组织的脏器指数、组织形态变化、脂质过氧化水平以及相关炎症和凋亡因子的表达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甲醛降低了模型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显著增加了肝组织中MDA含量、NF-κB、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凋亡因子(Bax、Caspase 3)的表达水平,并导致小鼠肝组织形态异常;与甲醛模型组相比,姜黄素低、高剂量组小鼠肝的脏器指数增加,MDA含量、炎症因子和凋亡因子表达水平均降低,肝组织形态损伤有所改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姜黄素对甲醛诱导的小鼠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黑熊和棕熊的胆汁干品称为熊胆,是中医主要动物药材之一。为保护该药资源,解决药源不足的问题,国内一些单位相继开展了熊胆汁采集试验研究。我们于1989年元月进行了棕熊胆囊插管连续采集胆汁的试验。(一)试验材料1.实验熊:健康雌性棕熊1只,3岁,体重140kg。2.熊笼:供饲养和采胆汁的两用熊笼长1.7m,宽1.2m,高1.2m,系用三角铁和φ16mm钢筋焊接制成。笼的一侧设制一个能向上抽提的闸门,另一侧的门按装在两根滑杠上。滑杠向笼内推动,可  相似文献   

13.
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炎症反应。炎症过程中,局部微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浆中的白蛋白、抗胰蛋白酶等会进入乳汁,在乳汁中的含量或活性升高。因此测定乳汁中的含量或活性变化,可作为炎症指标,并反映乳腺炎症的严重程度。本试验测定了乳房炎病牛用CI注射液(中草药制剂)和青、链霉素治疗前后,乳汁抗胰蛋白酶活性的变化,探讨了抗胰蛋白酶活性与治疗效果及病原菌转阴的规律和联系。  相似文献   

14.
蹄叉腐烂是蹄真皮慢性化脓性炎症,并伴发蹄叉角质的腐败分解。临床上出现机能障碍,以支跛为主要特征。多发生于马属动物。从1981年以来我们用煤酚皂溶液治疗本病17例,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一)治疗 站立保定。清除患部异物,用双氧水或0.5%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干净,并用棉花擦干,然后滴入煤酚皂原液2~5毫升,使药液浸透蹄叉中沟或侧沟,最后用棉花填实,不需要做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5.
十、肝炎这里所讲的肝炎是包括肝脏的弥漫性、变性及炎症的疾病,也包括肝硬变。在临床上,肝纤维性变与肝炎系同一征候群且病原相同。(一)病原1.传染性肝炎:家畜由病原所致弥漫性肝病罕见。马传贫、沙门氏菌病、李氏杆菌的败血型及钩端螺旋体病均表现有肝的坏死,但在临床上常不显示肝功能障碍,而在尸检时可以看到。有些真菌可引起肝脏有多数肉芽肿病变。马病毒性动脉炎呈现马的肝炎,重病例可引起黄疸。马患病毒性鼻肺炎流产的胎儿的肝脏可见坏死病灶。羊由诺维氏梭菌致传染性坏死性  相似文献   

16.
在进行牛胆囊结石(牛黄)形态结构的观察时发现,牛黄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其断面呈年轮状层叠结构。这一特殊形态结构提示我们:在其形成中必定有一个自身旋转不断层迭的过程。从而,我们提出了胆囊胆汁流体力学的假说:结石核心在胆囊胆汁内不断旋转,将胆红素颗粒、胆固醇结晶及其他成分一层层附着其上,形成胆囊结石。而推动结石核心作旋转运动的作用力,来自胆囊胆汁的涡旋运动。为证实上述假说,我们对牛胆道原位压和胆囊胆汁涡旋运动进行了动态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肝片吸虫病是由肝片吸虫(Fasciola hepatica)寄生于牛羊等反刍兽以及其它哺乳动物胆管内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近些年对本病流行病学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微观分析,采用现代技术如电镜、染色体、高速电影摄影术等分析病原的结构、性质和危害性;采用理论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揭示病原与环境(包括中间宿主和终宿主)之间的相互联系,提出了科学的预测模型。本文就上述几方面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以3株猪瘟流行野毒(GSLT、GSLX、NXYC)人工感染健康猪,对其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NXYC、GSLX、GSLT为中等毒力的毒株,均具有致病性,可引起亚急性型或慢性型猪瘟;3株猪瘟流行毒可引起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其中脑(小脑、大脑)、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和肾为其主要靶器官;3株野毒所致病理组织学变化的特征是小脑与大脑的非化脓性脑膜脑炎,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免疫器官出现增生与坏死,小血管内皮增生,多种组织器官有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9.
我县延边黄牛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据报道,稻草上附着的肝片吸虫囊蚴是感染的来源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5月)饲喂蒸稻草和生稻草牛只的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的对比试验。试验中只均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阳性牛,其中试验组10头牛,对照组24头牛,均每公斤体重投药6毫克。试验组于投药后7~125天、对照组于4~130天扑杀,检查肝脏、胆管及胆囊中的虫体,判定疗效。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炎通常是子宫粘膜发生粘液性或化脓性炎症 ,为产后或流产后最常见的一种生殖器官疾病。症状 病畜有时拱腰努责 ,从阴门流出少量粘性或粘脓性分泌物 ,有的含白色组织碎片 ,呈污红或棕黄色 ,且有臭味 ,卧下时排出量增多 ;无全身症状或体温略有升高 ,精神沉郁 ,食欲下降 ,反刍、泌乳减少 ;直肠检查 :可感知子宫角变粗 ,子宫壁增厚稍硬、敏感 ,收缩反应减弱 ;阴道检查 :子宫颈外口肿胀、充血、稍有开张 ,阴道底部常蓄积有渗出物。治疗 静脉注射 2 .0 g/L甲硝唑注射液 5 0 0— 10 0 0mL ,每日 2次 ,连用 3— 5d ,治愈率达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