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认为,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共同创建了有中国特色的民族理论。文章认为,由于个人经历、时代环境的不同,两代伟人的民族理论形成各自的特点。文章指出,邓小平民族理论是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对毛泽东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邓小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小梅 《前沿》2008,2(4):9-11
民族问题是我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一个重大社会政治问题。民族问题解决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工作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解决民族问题的思路和政策。毛泽东民族问题理论无论是在中国革命和建国初期,还是在21世纪的今天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民族理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 ,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具有时代性、独创性、科学性、实践性、原则性和策略性等鲜明特征。总结和认清这些特征 ,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过程中正确解决民族问题 ,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5.
《西藏统一战线》2004,(1):11-11
最近几个月,中央政治局听了中央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三十四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从中看到一些有关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问题。综合起来,一共有十个问题,也就是十大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的实际相结合,制定和实行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发展繁荣等为基本内容的方针和政策,形成了适合中国历史发展和民族实际特点的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的国情、民族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提出了关于民族、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和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为解决中国的民族问题找到了一条成功的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思想民族理论,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中国化进程,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8.
张银花 《前沿》2006,(8):174-176
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是紧随时代发展不断创新的科学理论。其中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突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勇于创新的鲜明特色。毛泽东同志关于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关系的理论、邓小平同志关于民族问题实质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关于民族问题内涵的理论、胡锦涛同志关于民族问题主题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沈浩 《前沿》2005,(9):28-30
农民问题是我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形成了一套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农民问题理论,其基本内容包括:农民问题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以及革命道路理论、土地革命理论、工农联盟理论等五方面。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问题都非常重视,其理论观点都是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它们之间既有有机联系,同时各自也都有许多根据不同时代特点总结的新观点、新政策,且各有特色。以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对民族理论的探索和创新为主线,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民族理论为核心,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三代领导集体民族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政治和谐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不仅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目标,确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基本制度,而且还阐述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具体方针、政策。这些探索成果奠定了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谐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李合敏 《桂海论丛》2010,25(2):12-17
关于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问题,是毛泽东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在其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中蕴涵了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而且随着实践和认识的发展,他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探索,提出了一些正确的和比较正确的思想观点,指导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但由于时代、实践和认识的局限,他未能真正摆脱苏联模式和左的影响,在建成社会主义的标准上日益注重生产关系的变革而忽视生产力的发展,这不能不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桂英 《桂海论丛》2006,22(1):64-66
农民问题有两个核心:一是土地问题,二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毛泽东和邓小平分别成功地解决了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土地问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做了有益的探索,为当代农民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即进行大胆的制度创新,进一步扩大和保障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并通过农村人口的城市化和市民化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4.
周爱春 《中国发展》2009,9(6):54-58
该文指出,中国作为WTO成员中遭受反倾销措施最多的国家,需要法务会计的专业支持来应对反倾销。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处置邪教的基本对策 :提高认识 ,加强组织领导 ;学习有关知识、政策和法律 ,提高识别能力和工作水平 ;大力加强情报信息工作 ;对症下药 ,攻顽治邪 ,着力做好对邪教骨干分子的教育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16.
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求真务实坚持了实践性与体现时代性、实践性与把握规律性、实践性与富于创造性的统一;坚持了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绝对性与相对性、普遍性与具体性的统一;坚持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统一。求真务实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真理观、群众观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明代贵州民族关系述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代 ,贵州各民族虽然受到统治民族中统治阶级的民族不平等思想意识的影响 ,但都是普遍劳动者 ,并无根本的利害冲突 ,相互间在经济、文化中的友好交往与和平共处。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民族融合思潮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民族融合思潮 ,最早始于维新党人“平满汉之界”的思想主张和注重“历史文化因素”的民族认同观 ,这种观点在清末立宪运动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并最终得到了革命党人的认同 ,遂使我国的主流民族观念实现了现代转型。辛亥革命后 ,各民族平等融合的思潮遂成为中华大地上的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19.
生态博物馆是在人与社会、自然关系处于某种状态时而出现的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产物.近年来,生态博物馆及生态博物馆事业在我国起步并发展.文章乃以六枝梭嘎生态博物馆为个案,对生态博物馆社区的文化保护进行探讨,并提出,应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生态博物馆社区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加大扶贫力度,消除贫困,大力发展教育,把民族文化的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环境的治理紧密结合等几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 ,除汉文古籍外 ,少数民族文字的古籍和借用其他文字书写少数民族内容的古籍也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民族古籍是中国古籍的一个重要部分和特殊部分。目前 ,有关民族古籍图书的分类和馆藏 ,未形成规范统一。造成这一原因主要是 :民族古籍没有形成一个权威概念 ;《中图法》没有具有的类目。为此 ,本文就民族古籍馆藏概况和民族古籍的特征进行介绍和讨论 ,意在解决民族古籍馆藏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