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何晞 《台声》2000,(8):21-21
6月中旬 ,由江西赣南客家联谊会、赣南日报社等单位主办的“客家与赣南”学术交流会在江西省赣州市举行。台湾“客家公共事务协会”秘书长、《客家》杂志主编黄子尧 ,台湾客家戏曲学院院长、荣兴采茶剧团团长郑荣兴等台胞和来自新加坡、泰国、港澳地区以及北京、天津、武汉等省市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本着学术与情感交流相结合的原则 ,就客家源流、客家文化艺术以及如何发挥客家优势 ,以及促进客家地区经济文化建设等问题展开对话 ,使赣南客家人更好地了解世界 ,世界客家人更好地了解赣南。客家是汉族中一支重要而特殊的民系。客家的先民…  相似文献   

2.
客家盐焗鸡     
客家盐煽鸡爽滑鲜嫩,是客家菜系中最具特色的美食。客家盐煽鸡的形成与客家人的迁徙生活密切相关。客家人在南迁过程中,由于活禽不便携带,便将其宰杀,放入盐包中携带。到了搬迁地后,食用埋藏于陶罐食盐中的鸡,无意中发现用盐煽过的鸡肉味道更加鲜美。后来这种菜肴家喻户晓,成为每位客家妇女都能烹制的拿手菜肴。为方便烹调,适应大量生产,经客家厨师不断改良创新,创制出另一种风味的客家盐(火局)鸡。盐煽  相似文献   

3.
谢重光教授新著《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作为闽台文化关系研究丛书之一,于2003年9月由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在闽台文化自成系统的大背景下,着眼于闽台客家社会与文化的特殊密切关系,把它作为闽台经济文化关系的一个个案,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讨,阐发了对这一区域内文化同质性和某些特殊性,特别是对闽台客家亲缘关系的独到见解,读后深感立论有据,论述严谨,资料翔实,得益良多。本书首先探讨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闽西(即宋元明清的汀州)社会与文化的巨大变迁,以及闽西客家在客家大本营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本书认为,客家民系在闽西最后形成…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     
谭舯 《黄埔》2013,(1):89-91
客家文化是以客家民系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华文化诸多分支中,客家文化历史不算十分悠久,但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存中原古意又纳南方春晖,被誉为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当前,客家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国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5.
闫旭 《两岸关系》2014,(11):33-34
<正>为推进客家研究,传承客家文化,构建沟通两岸客家桥梁,第七届海峡两岸客家高峰论坛暨第二届石壁客家论坛10月14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召开。论坛嘉宾、海峡两岸客家文化专家学者、政商界人士及媒体记者700余人参加开幕式,其中台湾同胞330人参加。本届论坛的主题是:携手两岸客  相似文献   

6.
黄少明 《传承》2011,(1):50-51
博白客家人口超过100万,是世界第一大客家人聚居县。博白客家文化源远流长,孕育了晋代美女绿珠、近代民族英雄刘永福、现代革命先驱朱锡昂、世界著名语言大师王力等历代名人。为了挖掘、弘扬和展示博白客家文化特色,2006年11月2日,博白县举办首届客家文化节。文化节主要内容有客家文化论坛、客家文艺表演、客家美食节等主题活动,充分展现客家文化的无穷魅力。2010年10月23日至25日,第三届博白客家文化节在博白县举办。第三届博白客家文化节突出"弘扬客家文化、共谋发展商机"的主题,"合作发展、共创未来"的宗旨,坚持"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的原则,进一步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客家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加快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步伐。  相似文献   

7.
杨丽娟 《思想战线》2012,38(5):28-32
客家地区广为流传的神榜,是客家日常生活中"祖先崇拜"的重要"物质表达"载体,运用"深描"方法仔细分析神榜中的显现体例、文字表述和固定字数,发现在这份"祖先崇拜"的情感中,还积淀着客家人的身份识别、家族记忆与族群历史,进而彰显着客家族群的自我追问:"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我怎么来",这种世代流传的追问也孕育了"在路上"的客家族群意象。  相似文献   

8.
孙冬雪 《两岸关系》2008,(12):64-65
凝聚客家亲情,弘扬客家文化。 由国务院台办《两岸关系》杂志社、福建省台办和龙岩市委、市政府主办,龙岩市台办、闽西客家联谊会、龙岩市客家文化研究会、龙岩学院客家学研究中心承办的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研讨会于11月13日至15日在福建省龙岩市成功举办。研讨会以客家文化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互动为主题,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9.
曾龙城 《当代广西》2005,(22):63-63
亚细安(东盟)第六届客属恳亲大会于2005年11月初在贺州召开。这次世界性的客家文化交流盛会,引起世人关注,不仅弘扬客家文化,也给贺州带来许多机遇。在这客家文化盛会召开之际,我想起了15年前的一段往事,不禁深深感慨:客家人客家音,天下客家是一家。 1990年夏,以贺县山歌剧团为主体组成的广西梧州地区客家艺术团,带着一台新创作  相似文献   

10.
林程吉 《传承》2010,(15):104-105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它的形成具有当时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为原因。介绍客家围屋的分布状况,阐述客家围屋的基本特征有:鲜明的防御性和高度的聚居性。分析形成赣南客家围屋的史地背景,主要有:险恶的自然环境、连年不断的战火和剧烈的移民浪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客家围屋是融合中原文化和自身特有风格的历史自然综合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以全国台联副会长苏民生为团长的全国台联代表团一行6人,应美本客家联谊会的邀请,于1999年5月14日至26日到美国,参加美东客家联谊会成立20周年大会,并访问纽约、华盛顿、旧金山和洛杉矾等地,拜会当地的华侨、台胞社团。美东客家联谊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于5月16日在纽约法拉盛来来喜来登大酒店举行D来自美国各地、祖国大陆和台湾的客家社团300余人出席了大会。美东客家联谊会会长陈达孝致欢迎词,苏民生代表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致祝词。在祝词中,苏民生团长盛赞美东客家联谊会成立20周年来,弘扬客家文化,增进乡亲情谊,成绩卓著…  相似文献   

12.
客家文化     
谭舯 《统一论坛》2012,(6):50-52
客家文化是以客家民系为载体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分支。在中华文化诸多分支中,客家文化历史不算十分悠久,但它内容丰富、特色鲜明,既存中原古意又纳南方春晖,被誉为中华文化大家园中的一朵奇葩。当前,客家文化已成为联系中国大陆同胞与港澳台同胞乃至世界华侨华人的一条重要纽带。  相似文献   

13.
郑海燕 《前沿》2011,(4):135-138
客家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重要的一员,具有显著特性的汉族民系,是汉民族中的一个地缘性群体。闽粤赣客家地区文化底蕴丰厚、民俗风情浓郁,旅游资源和市场具有相似性,旅游开发潜力大,应该开展区域旅游合作,组成客家文化旅游大区,共打"客家文化"旅游牌,实现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今日浙江》2014,(17):63-63
正别具一格的客家文化,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株艳丽山花。8月10日,首届大洞源客家民俗文化节暨高山避暑旅游地推介会在遂昌黄沙腰镇大洞源村举行。来自福建省武平县和浙江遂昌县的客家代表、四乡八邻的乡亲们齐聚这里,共赏客家风情、品客家美食、结客家情缘。大洞源村毗邻九龙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一个千米高山盆地。这里地势平坦开阔,年平均气温13.7℃,是天然的休闲避暑胜地。村里80%的村民都是客家人,至今仍旧保留着许多古老的客家习俗。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客家土楼是客家文化物质形态的典型代表,那么定光古佛则是客家人精神形态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随着客家人大量移入台湾,定光古佛信仰也一同传入台湾,遍布台湾客家地区。定光古佛庙宇在台湾也是汀州的同乡会馆,是台湾闽西客家联络乡情乡亲的场所。它和莆田湄洲岛和漳州龙海白礁的慈济宫一样,是海外特别是台湾信徒中重要的宗教圣地。  相似文献   

16.
刘涛 《八桂侨刊》2021,(4):3-11,21
东南亚客家华侨中有唐初开发闽南的陈政、陈元光将卒后裔,可分成来自宁化石壁与非宁化石壁两部分,以吴、沈两姓为代表.闽南文化圈的客家后裔在族群互动中,为适应新环境,在原有客家谱系前添加闽南谱系.来自宁化石壁的华侨比非宁化石壁的华侨在客家认同意识上较为强烈.东南亚华侨的族群认同深受祖地宗族影响,其宁化石壁祖先叙事主要体现在族谱记载、口述史料、聚落命名等三个方面,口述史料内容不易变更,也是重要的祖源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赣南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典型建筑,它的形成具有当时特定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为原因.介绍客家围屋的分布状况,阐述客家围屋的基本特征有:鲜明的防御性和高度的聚居性.分析形成赣南客家围屋的史地背景,主要有:险恶的自然环境、连年不断的战火和剧烈的移民浪潮.在此基础上,得出了客家围屋是融合中原文化和自身特有风格的历史自然综合体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周建新 《思想战线》2007,33(3):17-22
长期以来,人们对客家人的族群意象一直停留在静态的文化特质描述之上,而从人类学过程论和过程分析的角度,可得出客家人“在路上”的族群意象。其概指客家族群在历史长河中迁徙、抗争、发展的整个过程,将客家的历史、现在和未来一并纳入研究视野,涵括客家的历史渊源、形成过程、文化特质以及族群性格和精神特征。“在路上”的客家意象是一个过程,是一个阶段,是一种状态,是受历史框架、社会结构和文化心理形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书写。  相似文献   

19.
林开钦 《政协天地》2012,(10):16-18
认同汉族客家民系,是客家研究的核心问题什么是汉族客家民系?在唐宋时期为了躲避战乱等原因,中原大批汉人南迁,他们中的一部分进入闽粤赣边地区生活,并逐渐与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相结合,成为闽粤赣边的客家先民,经过漫长的融合发展,南迁汉人在人数上、经济上、文化上占优势,他们融合了当地土著和少数民族,形成了客家文化和客家民系。这个民系和文化融进了土著和少数民族的血统和文化,但汉族的血统和文化是主流,不影响这个民系作为汉族的一个支系的地位,这就是考究客家民系和客家人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通过问卷调查,以自编的调查问卷就客家文化对客家青年学生的影响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客家文化对客家地区青年学生的影响有限,有日趋淡出之势。以此提出通过学校教育,以专门课程对客家学生广泛实施客家文化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