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越 《北京观察》2007,(1):58-61
1995年10月,北京市宣武区政府在广安门外建立了"蓟城纪念柱",著名历史地理学家、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亲自撰写的《北京建城记》镌刻在柱前的石碑上.宣南是北京城的起源地,也是古蓟城与燕国都城的所在地.此外,唐代幽州城、辽代陪都南京、金朝的首都中都城都在这里.街巷与城市互为依托,北京最早的街巷胡同也诞生在这里.  相似文献   

2.
北京史专家深情的称宣南是块宝地,因为宣南文化不仅源远流长,而且文化资源极为丰富.这里没有金碧辉煌的宫殿,也没有庄重的皇家园林,然而如若置身在宣南的古槐深处,紫藤架下;徜徉在宣南的琉璃厂文化街、大栅栏前;观览宣南的众多会馆、名人故居——浓郁的文化气息,深沉的文化积淀,会令人身心陶醉,流连忘返,这就是宣南文化的魅力.20多年来,宣武区政协经过不懈的努力,为挖掘、整理这块宝地的资料,保护和利用这里的文化资源做了大量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台声》2007,(6)
“北京城有多古老,宣武区就有多古老”。宣南地区没有北京皇城内的宫殿巍峨,楼阁辉煌,也没有西郊外的水木清幽、园林秀色。这里地处湫隘,房舍简陋,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积淀,使宣武地区保留了大量的会馆、庙宇、戏楼、书肆、园林,有文物价值的古迹胜景。  相似文献   

4.
薄茹 《北京观察》2004,(9):36-39
在宣南文化保护的历史过程中,王世仁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 王世仁开始接触宣南文化是在1993年底,当时任北京市古建研究所所长的他感觉北京对皇家文化非常重视,但对民间文化却缺少关注.心脏病初愈之后,他不顾身体的虚弱,"时不时到宣武区转一转".  相似文献   

5.
《台声》2007,(6)
如果说南城文化是以宣南文化为标志,那么会馆文化就是宣南文化的特征了。遍布全区的会馆建筑,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宣南的会馆集中保存了许多重要历史遗迹,是研究清代文化史,特别是研究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变革不可多得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2004年,是政协北京市宣武区第十一届委员会的届首之年。宣武区政协始终把促进发展作为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依靠各界委员和党派团体,求真务实,开拓进取,认真搞好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成功召开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环境的议政会,深入开展关于进一步加快宣武区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宣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和特色经济的视察考察活动,积极建言献策,为宣武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伊始,首都即将启动贯通南城东西的广安大街。为了保护沿街文物古迹,道路南躲北让,弯曲得好像一条长龙。巧得很,这条大街确实也够得上是古都文化之龙,道路是龙脊,沿途南北延伸的文物古迹就是龙肋龙爪龙鳞。这条龙的龙头便是广安门,此门是旧时由中原和南方进京的主要城门,作为龙头当之无愧。但更重要的是,广安门外滨河一线,正是三千多年前北京建城的中心地带,也就是西周蓟城,东周燕都,唐幽州,辽南京,金中都的宫殿衙署的中轴线。1995年宣武区政府在这里建造了一座建城纪念碑,标志出这个龙头的地位。进广安门后,有南北线阁街。线阁为“燕角”的讹音,是唐幽州子城和辽金皇城的西北角,今天虽然名存实亡,但  相似文献   

8.
薄茹 《北京观察》2004,(9):40-42
"如果仅将宣南文化作为一般的地区文化来看待,宣南文化并不具有特殊性;但当我们将其放在京师文化的大背景下考察时,它就呈现出明显区别于其他地域文化的特征."北京大学的环境学院副教授岳升阳对宣南士人文化做出了这样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薄茹 《北京观察》2004,(9):32-36
1995年,64岁的黄宗汉对历史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许多人认为半生辛劳之后,应该享受晚年之际,在许多年轻人不知道为何读书,对生活茫茫然之时,他欣然走进向往已久的大学课堂.九年之后,一本厚厚的博士论文《清代宣南士人文化研究》顺利通过答辩,一部记录了数以百计宣南士人的学术、文化、政治活动的长篇论文呈现于人们面前.几乎使人无法相信它完成于一位身患淋巴恶性肿瘤的73岁老者之手.  相似文献   

10.
晓沙 《台声》2007,(6):74-82
“宣南”是北京宣武门外以前一带地域的泛称,也是约定俗成的特定历史地域概念。宣南文化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它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宣南文化是北京历史文化的瑰宝,是北京历史文化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其在北京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占具着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北京内城宣武门以南一带,向为文化人聚居地。这里会馆遍地,戏园、书坊林立,更有著名的以旧书古董吸引文人墨客的厂甸庙会,于是“宜南”就成了这一文化区的专用称谓,而且这称谓本身也沾有了文化的气息和底蕴。余绍宋(1883~1949,著名书画家,方志学家)寓居北京时曾组织了一个画社,以他的寓所“余庐”为活动基地,因余庐位于“宣南”的骡马市大街西砖胡同五号,画社便命名为“宣南画社”。画社成立于民国四年(1915年),那时余绍宋供职  相似文献   

12.
今后数年,北京市的城市建设将进入空前高涨的时期,其建设规模、涉及的范围将是建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地下文物的保护工作也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仅城区危改一项,三年内就将改造小区164片,涉及的地下文物遗址有战国至汉代的蓟城、唐辽时期的幽州城、金中都、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等。其中相当一部分遗址,在危改工作结束后,将荡然无存。因此,加强北京城市建设中的地下文物保护工作,已成为各级政府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的当务之急。希望推土机铲掉的不是历史,留下的不是遗憾现有的文献历史和存留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只保存了历史  相似文献   

13.
<正>台北市位于台湾岛北部,是全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中心,为台湾第一大城市。在这里,传统与时尚相互包容,雕龙画栋的庙宇与现代恢宏的楼宇完美吻合,你会被多样的文化特质吸引、感动。在这里,体验现代都市的繁华喧闹;享受宁静质朴的悠闲生活;感  相似文献   

14.
立足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丰富的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宣南文化资源丰富,是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个优势. 经数百年繁衍,宣南文化集通俗、儒雅和华丽于一身,体现了各阶层多元文化和谐共生的整体生活方式和雅俗共荣、开放创新的人文价值,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文化系列,其内涵主要包括:以建城定都肇始为代表的历史文化;以会馆、名人故居为载体的士人文化;以京剧为代表的戏曲文化.  相似文献   

15.
正金朝建都于北京则是在860多年前,它的皇宫就在今日的宣南。北京是书,宣南是页,宣南地区以其悠久的历史传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风貌遗存,让页面丰满、让书变得厚重。宣南地区是有着三千多年建城史、八百多年建都史的老北京的源头之一。围绕今日宣南地区在当年金中都城市布局中的重要位置及其作用,对于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如何进一步保护、开发和  相似文献   

16.
李蒙 《民主与法制》2010,(16):15-17
“崇文”“宣武”走进历史 转眼之间,北京的“崇文区”与“宣武区”不见了。崇文区、宣武区的称谓始于1952年9月,而崇文门、宣武门的历史,则要追溯到明代永乐初年北京城初建的时候,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宣武门外菜市口是元明清三朝的刑场,文天祥在这里英勇就义,谭嗣同在这里慷慨赴死。  相似文献   

17.
4月中旬.胶州市政协组织文史委员视察了全市庙宇文化。委员们现场察看了少海慈云寺、万佛塔。胶州城隍庙和艾山庙宇.就如何进一步挖掘旅游文化资源、促进庙宇文化与旅游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丰台区位于北京城区南部,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积淀的城区,早在商周时期,就是蓟城、燕国的封地,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丰台区又是一个正在加快城市化建设的新城区,经济实力快速增长。进入新世纪,文化和经济出现加快融合乃至一体化的趋势。文化作为一种产业,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已经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  相似文献   

19.
正在台湾电视台热播的《北京俏皮话》收视率很高,颇受台湾同胞的欢迎。在台湾为电视观众所熟知的北京“马大爷”——马铁汉先生是农工党宣武区工委原副主任、宣武区政协第九届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他对戏曲、书法有较深的造诣,对京味文化颇有研究。马先生应台湾电视  相似文献   

20.
清代著名学者、书画家阮元(1764-1849)在《泰山志》序言中说:“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登泰山如登天,登天的路也是一条石刻的长廊。参差错落的石刻,或记载泰山的庙宇,盘路的兴废,或记载帝王祭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